从“死气沉沉”到“生机勃勃”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k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师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实践过程中,正确的课程意识对幼儿园活动的建构、教师的成长以及幼儿发展都具有深远的价值。反之,如若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敏感性较差,自觉程度低下;墨守成规,将“文本教材”视为活动内容的主要来源;课程意识与资源意识割裂;等等,如此这般,我们的课堂将会变得“死气沉沉”。如何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让课堂教学变得“生机勃勃”呢?
   幼儿园教师的课程意识指教师将自己视为活动建构的主人,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积极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观察与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并通过多种方式有效地支持幼儿自主发展。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通知》(苏教基﹝2014﹞17号),明确要求提高课程游戏化能力。通过项目建设,丰富课程游戏化的途径与方式,提升游戏化活动的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诊断改善能力等,形成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团队,普遍提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水平。在“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如何让幼儿活动适宜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教师是否具备敏感的课程意识,是课程建设的关键。笔者通过对教师行为的观察发现: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的课程意识会严重影响其活动设计、组织和执行能力。
  一、紫薯开花馒头:把握教育契机
   保育员老师从食堂端来了美味精致的面点,孩子们有序地排着队洗手,自主领取点心。孩子们拿到点心之后,不由得看一看、摸一摸,然后又闻了闻,最后惊喜地叽叽喳喳说了起来:
   幼儿A:这是什么点心啊?
   幼儿B:这上面是紫色的,就像一朵花。
   幼儿C:它好像是橡皮泥做的呢!
   幼儿D:不对,橡皮泥是不可以吃的。
   幼儿E:我知道了,是紫薯吧!
   幼儿F:我吃过紫薯,好像有点儿不一样。
   幼儿G:真好看,我都不舍得吃了呢!
   ……
   不论孩子们热火朝天地讨论什么,班级教师都是面无表情地站在一旁,直到一个孩子跑过来问:“老师,这上面的是紫薯吗?”教师看了一眼简单地回答:“是的!”最后,孩子们吃完了点心,教师始终没有和孩子们针对今天的面点紫薯开花馒头进行任何交流。
   孩子们第一次吃紫薯开花馒头,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衍生出许多猜想。但是,缺乏课程意识的教师看不到幼儿的兴趣与学习需求,更何谈及时回应并积极与幼儿互动呢?事实上,好的教育源自幼儿的生活。
   当幼儿对紫薯开花馒头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教师不妨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追随幼儿的兴趣,以“紫薯开花馒头”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见下图)。孩子在体验与互动中会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新经验。教师需要相应的课程意识,助力幼儿积累相关经验,在生活中学习新知识。
  二、城市美容师:跳出传统模式
   Z教师作为集体活动的主持人,带领中班组的教师们讨论“城市美容师”活动。准备材料包括主题课件、环卫工人辛勤工作的录像视频等。在活动过程中,有一个环节需要教师播放视频,请幼儿认真观看,并提问:“环卫工人是怎样工作的?为什么说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大家集体讨论的时候,有的老师疑惑地问道:“配套的音像资料里并没有环卫工人的工作视频啊?”Z老师说:“我负责去大街上录像。”
   “城市美容师”活动的核心目标是:让幼儿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看到教师们集体备课的状态,我不禁感叹:难道我们只能借助图片和视频让孩子们了解这些吗?我们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仅仅是坐在教室里、抱着书本进行吗?
   我们勇于自我批判,拓展思路,积极变革,不断探寻幼儿身边可利用的丰富的社区资源。我们重新规划并制订了“寻找城市美容师”的幼儿社区实践活动方案:首先,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环卫工人在哪里”;然后,师幼共同制作礼物送给环卫工人;最后,家园共同合作,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辛勤工作的环卫工人,并送给他们孩子亲手制作的小礼物。
   孩子们看着环卫工人如此辛苦,拉着他们的手不停地问道:“爷爷你平时几点起床呀?你要把垃圾送到哪里去呀?”“奶奶你辛苦了,要多喝水哦!”孩子们纷纷效仿环卫工人的样子捡拾垃圾,体验他们工作的辛苦,并将自己制作的小礼物送给环卫工人。有的家长还特意为环卫工人准备了鲜花。坚持“知行合一”原则的“寻找城市美容师”活动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播撒了爱的种子。以往“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变为了前进的、自主的、活泼生动的生活化教育。
  三、面对家长眼中的“安全隐患”,我们该何去何从
   我们在幼儿园的户外游戏场地里投放了一些长短粗细各异的PVC管。某一天晨间活动时,一位家长对班级教师说:“老师,孩子玩PVC管的时候,会不会拿着它们打打闹闹啊?这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把PVC管都扔掉吧!”教师考虑到幼儿安全,及时向园长反馈了家长要求扔掉PVC管的事情。
   面对家长的质疑,我们需要反思:幼儿拿着PVC管打打闹闹真的是因为他们不会玩PVC管吗?孩子现在的游戏为何仅仅处于“打打闹闹”的水平呢?我们究竟需不需要将PVC管全部扔掉呢?
   我们开展话题沙龙,集体研讨这一安全问题,教师们各抒己见。最后,我们找到了答案:PVC管放置的地方不适宜,因为那里只有PVC管这一种低结构的游戏活动材料,材料单一不易引发幼儿的互动。其实,我们可以请孩子们说一说PVC管子可以怎样玩,问一问他们想将PVC管放在什么地方。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后,教师和幼儿合作将PVC管与炭烧积木、奶粉罐、纸盒、纸箱等材料放置在一起。PVC管在孩子们手里摇身一变,成为楼房的柱子、变形金刚的四肢、望远镜和扁担……
   当教师见到孩子将地上的小石子從PVC管的一端扔进去,又从另一端倒出来,并开心得哈哈大笑时,便再一次相信了孩子是天生的游戏玩家。教师需要做的是积极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让他们玩到极致。于是,教师以幼儿的游戏兴趣为契机,生成了集体游戏活动“玩管子”。
  四、教师缺失课程意识的原因
   (一)课程意识的敏感性较弱
   1.缺乏科学理念的指导
   教师的活动课程理念、模式和价值取向愈发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在多元化的影响下,教师时常处于一种“同化”与“顺应”的矛盾之中,摇摆不定。
   2.缺乏对活动价值与幼儿发展目标关系的理解
   当前,对部分教师而言,“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还只是挂在嘴边,难以落实到他们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依然是活动的主导者,更何谈追随幼儿呢?教师需要建构具有生活价值的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案墨守成规
   虞永平指出:“任何教师都有改造这些现成的活动方案的责任,只有从本园实际出发,不断改造活动方案,才能实现活动方案的园本化。”审视幼儿园活动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教学意识根深蒂固,许多教师仍然抱着教学参考书设计活动计划,人为地将活动与幼儿生活割裂,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此外,若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不足,他们将很难从现有的教参中走出来,设计的活动也会变得“死气沉沉”。
   (三)课程意识与资源意识割裂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妥善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大教育”的教育观与资源观,使幼儿教育跨越幼儿园的围墙,让幼儿能够看到、听到、接触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但是,这种资源意识往往只是幼儿园领导的美好愿景,多数一线教师尚缺少主动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无法基于幼儿兴趣和经验开发并利用广阔的园外资源。
   课程意识的缺失导致我们的教师“教死书,死教书”。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积极探索并发现问题,逐步实现改革和发展。对幼儿的爱与责任感,以及我们崇高的教育情怀使我们意识到:教育不能“死气沉沉”,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砥砺前行。
其他文献
走过70年,我们有值得礼赞的自豪:  从1949到2019,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我们从“幼有不育”到“幼有所育”再到追求“幼有善育”,从“二元”到“并举”再到追求规范、普惠和优质,从“成人中心”“教材为本”到追求“幼儿为本”“追随儿童”,从“分科教学”到“主题整合”再到追求游戏和生活中的“自主探究”,从“拍脑袋”到“脉冲式的行政指令”再到追求成体系的法规式治理,从家园分离到家长配合再到追求家园
期刊
四月,枣花未落桐叶长,是生长与希望的季节;四月,清明时节雨纷纷,也是祭奠与回忆的季节。宇宙中最了不起的奇迹是生命,生命的奇妙之处是能够孕育出另一个生命,然而,再美好的生命也终将会有消逝的那一刻。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浮生,不如就趁着明媚的春光,和煦的暖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给孩子进行别有意义的生命教育吧。  “生命教育”这一概念是在1968年由美国学者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的。对于很多
期刊
小朋友,从现在开始,只要你参与本栏目的填色游戏,就会有意外收获哦!
期刊
据悉,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2019年第二批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计划,支持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第一批试点城市学前教育项目建设,南宁市作为首批试点城市,有9个学前教育建设项目被纳入2019年第二批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计划,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4154万元支持。   据介绍,获资金支持的分别是马山县的白山镇中心幼儿园、金钗镇中心幼儿园、乔利乡中心幼儿园、周鹿镇中心幼儿园、林圩镇片联中
期刊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幼有所育”,将学前教育这一任务摆在了重要位置。福建省厦门市城市化人口快速集聚、新生二孩快速成长的双重压力交织,使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近日,厦门市政协围绕“完善配套措施,促进我市学前教育发展”召开十三届三十三次主席会议。   “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厦门市公办民办幼儿园结构不尽合理、普惠性资源供给不足,存在着幼儿园教师编制不足、数量短缺等问题。”郑幸红
期刊
近日,教育部举行新闻通气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18年,按常住人口计算,北京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7%,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6%;到2020年,北京市将全面普及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80%以上。   据介绍,近年来,为应对全面二孩及外来人口双重压力带来的学前学位严重不足问题,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只要是普惠性幼兒园,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实行“四个统
期刊
友谊是什么?是陪伴,是分享,是以朋友的快乐为快乐,以朋友的忧伤为忧伤,是尽全力帮助朋友去完成心愿、实现理想,是无论朋友成功与否都会欣赏他、支持他,是彼此之间纯粹而深厚的真情。所以,《亚历克斯和璐璐》中的小猫璐璐是幸运的,因为她拥有了小狗亚历克斯的真情。  其实一开始,璐璐并不知道亚历克斯对她来说是多么重要,在她的心目中,参加比赛并获奖才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瞧,她在堆满了颜料、纸和胶水的桌上努力做拼
期刊
日前,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布《山东省学前教育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条例》对学前教育的规划与建设、设立与管理、幼儿入园与保育教育、幼儿园教师与其他工作人员、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等6个方面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规划与建设方面,《条例》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用地应与居住用地同步供地,農村幼儿园应纳入城乡
期刊
9月,一批新的小宝宝面临入托、入园,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陌生的幼儿园环境,开始集体生活。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对年轻的爸爸妈妈来说,这是一种牵肠挂肚的分离。孩子和家长都经历着“分离焦虑”,如何顺利度过这段“煎熬”的时期呢?多年来,笔者一直关注着这个问题,在一次次“迎新”工作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愈发觉得“家园同步教育”能有效缩短孩子的“入园适应期”,家园双方的沟通与互动正是实现家园同
期刊
“形成公办为主、非营利性民办为辅的学前教育体系”“非营利性民办普惠园的办园结余原则上应低于办园成本的5%”“建立政府主导的规划与建设机制”“开展公办幼儿园人员编制备案制管理试点”……近日,这些字样出现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标志着该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又跨出重要一步。  《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普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