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在粘膜免疫应答中的形态学研究

来源 :解剖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chens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方法,观察了BALB/c小鼠灌服伤寒杆菌后回肠及集合淋巴小结圆顶区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lymphocyte,IEL)的形态和分布特征,以探讨IEL在抗原诱导下的粘膜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灌服伤寒杆菌后回肠及集合淋巴小结圆顶区肠上皮内含B和T两种淋巴细胞,以B淋巴细胞为主;电镜下可见上皮内淋巴细胞主要由小和中等淋巴细胞组成,且后者有两种形态。一种细胞器较少,与上皮微绒毛之间有紧密接触。另一种细胞器丰富,内质网呈扩张状态。同时观察到IEL有的位于上皮细胞内,有的位于相邻的上皮细胞间隙内。本研究提示,小肠上皮不仅为粘膜免疫效应部位,而且也是免疫诱导部位。提示伤寒杆菌能诱导淋巴细胞向小肠上皮和圆顶区上皮迁移,且圆顶区上皮比小肠上皮更易接受抗原刺激。
其他文献
以湖南某金属矿为研究背景,通过矿柱安全系数的点安全系数计算方法与正交设计实验方法获得各因子在同一水平的数据矩阵。将数据矩阵进行主成分与回归分析,得到各影响因素与稳
目的通过皮窗对大鼠背部跨区皮瓣Choke静脉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方法首先利用氧化铅-明胶一次性整体血管灌注技术,对30只SD大鼠背部血管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然后在10只SD大鼠
选取江苏省13个典型代表站1961—2015年3、4月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江苏省倒春寒发生次数变化特征和倒春寒期间最大降温幅度、持续时间和最低日平均气温,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构
为揭示康定Ms6.3级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发育特征,震后第一时间对康定震区开展了应急调查工作,得到以下认识:康定6.3级地震震级不大,但仍诱发了以小型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崩塌主
等离子体做为一种极端参数技术在粉体材料的球化处理与合成制备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概述了等离子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应用领域,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射频等离
2006年12月22~23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苏州大学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主办了“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10+10”全国高层论坛,与会代表分别从城
在新时代背景下,人类的发展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的发展,需要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而世界范围内的合作离不开多语言、跨文化的科技信息交流,因此全球科技翻译的需求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