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黄瓜“撑起”富民产业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Ta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豐县小河镇五村村蔬菜产业基地里,一排排钢架大棚气势宏伟,成片相连,俨然成了公路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温室大棚内生机勃勃,一根根黄瓜挂满枝头、翠绿诱人,清新的瓜香扑鼻而来。
  去年以来,小河镇大力发展蔬菜富民产业,引进蔬菜龙头企业为民服务,发展黄瓜产业,并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引领作用,让党员干部跑市场、拉订单,帮助菜农拓展销路,助农增收,小黄瓜闯出了大市场,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富民路。据了解,该镇规划建设五个蔬菜产业基地,面积达1056亩,目前,该镇五村村蔬菜基地已建成使用,占地面积140亩,现有蔬菜大棚28个,菜农20户。
  高位起步 引来了“领头羊”
  “花开多了,影响黄瓜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摘掉,这样可以保证黄瓜能得到充足的营养。”寿光硕果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风爱正在基地给菜农讲解科学种植要领。为把蔬菜产业打造成富民可持续的农业主导产业,去年,该镇党委政府积极走出去,到蔬菜之乡山东寿光考察蔬菜产业,引进蔬菜龙头企业寿光硕果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基地大棚建设,在品种选择、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为菜农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为降低菜农的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保证黄瓜质量安全,公司从种子提供到生产指导、田间管理、产品销售等各环节,都提供“一条龙”服务。
  “菜农们大部分没有种植经验,刚开始他们不听指挥,保持着传统的种植习惯,不相信我们的技术,这是前期遇到的最大困难。”孙风爱意识到,取得菜农的信任是关键,她和技术人员,每天都在基地忙着,不厌其烦与菜农面对面讲解、手把手传授,每个技术要点都得反复讲解,就是为了让菜农迅速掌握黄瓜种植技术,尽快见到效益。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些按技术要求种植的菜农,瓜苗种植不到1个月就长出了饱满的黄瓜,观望中的菜农打心底佩服。如今尝到甜头的菜农们都说:“只要听孙总的话,保证让你赚大钱。”据了解,在蔬菜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该镇五村村蔬菜产业基地从去年9月采摘以来,平均亩产量1.4万斤,平均亩产值24800元,主要销往赣州、广州、东莞、深圳等城市。
  支部牵头 建起了合作社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龙头企业引来了,就得吸纳更多的人种植黄瓜共同致富,该镇引领村党支部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建起了合作社,让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支部。”该镇五村村充分发挥党员在产业发展“主力军”的作用,组建了由村干部担任社长,党员干部和菜农组成的聚果专业蔬菜合作,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积极争取政策扶持资金,负责土地流转、吸纳会员领种、拓宽市场销路,调解矛盾纠纷等事项。
  “通过党群联建、村企共建,将蔬菜产业打造成我镇高质量、可持续、能富民的特色产业。”该镇党委书记朱俊华说,镇里大力开展“党员联户”活动,党员带动帮助基地其他社员解决好技术管理、市场销售等问题,全方位当好信息员、联络员、调解员、技术员,目前基地共有党员骨干8人,结对帮扶社员16人,实现党员联户全覆盖,彻底解决了社员的后顾之忧。“既要种的好,更要卖的好,最终目的就是让我们的村民口袋富起来。”陪同采访的该镇综治办专职副主任王光华说,为了能把黄瓜卖个好价钱,镇里建立了四支销售队伍,组织合作社成员、菜农先后到华东城蔬菜批发市场、广州江南蔬菜批发市场及东莞虎门蔬菜批发市场进行调研和考察,开拓市场销售渠道。该镇良好的生态和科技环境,使前来收购的客商都竖起大拇指,夸黄瓜口感好、品质好,平均每斤黄瓜卖到1.78元,比其它县市的黄瓜每斤高出0.5元。
  农户抱团 鼓起了“钱袋子”
  “现在不愁销路,只愁没黄瓜,收购商上门来拉,很多时候都供不应求。”在该镇五村蔬菜基地7号温室大棚里,菜农李练红、邱五妹夫妇正忙着采摘黄瓜,脸上露出春天般的笑容。今年50多岁的李练红夫妇是该镇土庄村上屋芫小组的村民,原来一直在外务工,现如今小孩己大学毕业,年纪大了就想回家发展产业,去年年初,得知镇里要发展蔬菜产业,夫妇俩毫不犹疑辞去外面的工作,报名领种了4.6亩地。“刚开始种植的时候也是‘两眼抹黑’,幸好有企业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教,4个多月下来,我这个棚的纯利润7万多元,现在看起来,可比外面务工强多了。”李练红开心地说,黄瓜是去年8月定植,9月开采的,现在大棚里平均每天摘1000多斤,天气好的话,一天能采摘3000斤,平均每天的销售额达2000多元。
  康思英是该镇小河村村民,也是蔬菜基地的一名菜农,一口气在合作社领种了2个大棚共8.5亩地,如今尝到甜头的康思英,把儿媳和远在安徽的女婿一同拉来基地种菜。“在这里种菜,资金、技术都不用愁,大棚有企业建好,水、路、电等基础设施有当地政府搞好,每月只要出点土地租金。”康思英话中带着自豪,她说一年能收获两茬,目前两个大棚的销售额达24万元,每亩纯利润达1万元以上。像李练红、康思英一样受益的村民,不在少数,个个成了种菜能手。由于管理科学,经济效益好,一根黄瓜“撑起”富民产业,黄瓜种植成了小河镇村民抱团发展的致富产业,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据了解,该镇己领种的20户社员,一年种植两茬,年利润达12万元以上,目前该镇其它3个蔬菜基地正在建设中,领种社员49户,预计今年3月黄瓜入棚定植。
  作者简介:李春梅、李健,信丰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程文燕
其他文献
因人而异定评标  马洪村委“晓康驿站”是高新区重点打造的示范点之一,本着“布局合理,面积适宜,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原则,结合村委实际,分别在村委闲置办公场所和人流量大且产品丰富的爱国副食超市合作设立了“晓康驿站”,并安排专人管理。  按照有产业有就业、有产业无就业、无产业有就业、无产业无就业等分别为贫困户设置积分标准,其中积分内容分为勤劳致富、乡风文明、家庭美德、工作配合等四大类共分值100,还
期刊
4月10日,一封来自北京的信函,让深山里的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成为焦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部署下,2018年年底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成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边疆少数民族“一步跨千年”的生动实践,开启了迈向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程
期刊
江西省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将其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头号工程来抓。近年来,江西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方略,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规划、实施方案、项目实施管理办法、信贷资金管理办法、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后续帮扶和社区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了贫困群众“搬得出
期刊
69歲的朱日海是赣州市经开区三江乡新红村的贫困户,妻子重病在家,家庭条件较为困难。他不仅是贫困户,也是当地有名的上访户,1999年以来因为各种诉求不断上访。让村干部颇为“头疼”。然而,现在的朱日海不再去上访了,他说:“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我要靠自己的双手实现美好生活,再也不去上访啦。”从“上访户”到“上进户”的转变,正是由于赣州市经开区税务局的精准帮扶帮到了朱日海的心坎里。  新红村是赣州市经开区
期刊
[提 要]融合新闻的生产,是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主要工作,也是观察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窗口。以对江西省G市融媒体中心的田野观察为基础,研究发现融合新闻生产受到空前的重视。以《G十二时辰》作品为例,细致阐述了G市融媒体中心融合新闻生产的具体流程和微观机制,同时发现如果能够解决传播对象定位模糊、技术设备支持不足、记者队伍分工不明等问题,融合新闻将取得更大的传播效果,并将助益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期刊
[提 要]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时代青年发扬五四精神,传承弘扬爱国主义,应准确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本质;勇于担当爱国主义的时代责任;永久奋斗抒写爱国主义的崇高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奋斗之中,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五四精神;爱国主义;
期刊
在革命摇篮井冈山山下的江西省遂川县,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盛产茶叶,在那里有个叫得响的中国名茶——“狗牯脑茶”,狗牯脑茶产地——遂川县汤湖镇,生态良好,土壤富硒,是优质的茶叶种植地。  好山好水好茶人,在当地说起梁奇锂这个名字,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没人不晓。梁奇锂就是喝着父亲制作的手工茶长大的,茶叶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特殊情结。大家都说他“脑子活、能干敢闯、懂技术、会经营、创新意识强……”。遂川“茶
期刊
[提 要]农业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脱贫的可持续性机制。基于江西G市农业产业扶贫的实地调查,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风险、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等方面总结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面临的实践困境,并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风险防范,构建产前、产中、产后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路径,为贫困地区推进农业产业扶贫提供启迪作用。  [关键词]农业产业扶贫;基础设施;产业风险;利益联结机制  貧
期刊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总结2018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明确了201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精神,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取得重大决定性成就,要一鼓作气,确保任务如期完成,重点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这些重要指示,为做好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201
期刊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持续深入,各地结合自身优势狠抓就业扶贫政策落实,涌现了不少脱贫致富的新典型、新做法。苏区时期,兴国县创造了“十个模范”,被誉为模范县。新时期,在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征程中,深入挖掘“兴国表嫂”勤劳、善良、好学的内在品质,按照“培训农民,转移就业,脱贫致富”的总体思路,以“兴国表嫂”为龙头品牌,深入推进就业扶贫。截至目前,累计培训贫困户1.3万人,全县共有5291名贫困劳动力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