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拓展训练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团队管理和员工凝聚力建设当中,高校可以充分借鉴该模式下的组织形式,以开展拓展训练的方式提高大学生团队凝聚力。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实验验证拓展训练对提高大学生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拓展训练;大学生;团队凝聚力
一、大学生群体凝聚力培养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分工逐步明确和细化,社会发展和经济推动必须由各个岗位上的精英人才组织开展紧密的合作和协调才得以实现。这使得团队凝聚力成为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和综合能力的体现,团队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愈发突显其重要性[1]。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核心组织力量,为社会建设输出源源不断地新鲜血液。在组织开展高等教育和素质培养当中,校方和教师队伍有意识地强化大学生的集体凝聚力教育,才能有效树立正确的团队意识,提升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协作能力。因此,高等教育机构必须要重视当代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建设,提升现代青年团体的社会集体性和精神向心力,使得在社会推进和经济科技发展中社会精英人才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拓展训练对提高大学生团队凝聚力”开展实践研究,本次研究的对象为随机抽取的某大学同学院同年级的体育类课程选修学生共100人,且男女比例均等。其中选修大学素质拓展训练的学生50人,并以此组成研究的实验组;选修排球(普通体育类)课程50人,由此组成实验的对照组。
(一)干预措施
本研究项目的全程长达为16周,两组学生在此期间共32学时的相应课程培训和练习。实验组实施拓展训练干预处理,体育拓展训练课程的开展形式多样,主要分为沟通交际类项目和信赖建立类项目、协作共进类项目三个部分。沟通交际类项目包括驿站传书、名字记忆;信任建立类项目有信任背摔、万里长城、相信依存、七色板;协作共进类项目穿越雷阵、毕业墙、高空断桥、勇攀天梯、同心协力、电网、急速60s、国家宝藏、不倒森林、盲人方阵、孤岛求生、诺亚方舟等。在每次拓展训练课程结束前都会设置学生交流和分享的环节。对照组的32个学时教学当中,主要油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排球运动的学习和训练,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排球知识、发球和击球动作教学、基本比赛知识等常规体育课程内容。
(二)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评数据形式收集研究结果数据信息,并整理后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和方差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获得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团队凝聚力的提过效果进行评价。本实验依托于统计学基本的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设计组织实施操作,结合收集获得的实验数据信息进行拓展训练对大学生集体凝聚力的影响分析,突出显示出拓展训练的团队意识和集体凝聚效用。
(一)对照组实验前测和后测的团队凝聚力分析
分析空白对照组在接受常规体育训练(本实验指排球选修课程学习和训练)的数据信息前后进行对比分析,其数据分析结果经维度方面的数据均为大于0.05,充分说明对照组的学生集體凝聚力和团结程度没有显著的改变或提升,而且在四个维度的数据表现在统计学意义方面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空白对照组的数据信息分析结果表明,排球课程对提高空白对照组的团队凝聚力和集体意识无明显的促进作用。实验实施开展过程中,必须要保持空白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课程干预内容没有相似或相同的项目内容,两组课程独立且不相关,且保持单一的干预措施,减少实验产生的其余干扰造成的结果误差。这是完成本次拓展训练研究的基本条件。
(二)实验组实验前测和后测的团队凝聚力分析
以实验组的实验干预(本实验指拓展训练课程)实施前后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经过结果对比,可以直观地发现实验组的学生团队凝聚力和四个维度的数据结果均达到显著性差异。这表明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团队意识、四个维度方面的数据均有显著的促进效果。经过本实验研究实施的前后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比对,可以为“拓展训练是建立和增进大学生团队凝聚力的有效渠道之一”这一设想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说明。
从人际关系角度来分析,集体中凝聚力的产生必须要有个体之间的相似性,可谓“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人际原则。成员个体之间的相似度越高,其行为模式、思考能力、个性思想、价值观和态度等因素相符程度越高,则该集体的取向越集中,团队凝聚力越高。本实验的实验对象为保持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参与本次实验的对象均是选择同一高校同一学院同一年级的男女学生各50人,以减少实验的误差。参与实验的学生具有高度相似的年龄、知识基础、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等,但是每个人所具备的个体差异性的特质(行为、思想、性格、态度、价值观、状态等因素)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干预来进行协调和整合。此次确定的研究方法,可以较好地发现不同相似程度下的学生对形成凝聚力方面的影响。排球课程教学是体育运动技术的专业化教学,需要学生主动花费课余的时间来进行巩固练习和反复训练,提升技巧和熟练度。而在空白对照组实施的课程当中,课程时间相当有限,缺少课堂实践环节和竞技比赛环节,这使得学生之间的学习和训练是较为独立的过程,课堂的互动和沟通很少,学生交际接触也较弱,不利于形成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拓展训练则不同,每次课程的游戏设置和内容设计是以小组协作为基础开展竞技比赛,且设有相应的积分排位以激励的形式组织开展。在此过程中,所有成员充分投入到活动环节当中,且表现出主动积极地沟通交流和有效互动,以协作互助的方式完成课程任务。学生的行为和思想经过拓展训练课程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强化,也能形成学生个体之间的意见交流和信息交换,有助于促进行为表现、思想认识和价值观的凝聚和统一,并得到有效的调动,相应的团队凝聚力就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巩固。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拓展训练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也是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作战的关键环节。拓展训练对于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体育精神均有促进作用,是实现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和全面化素质发展的基础内容[2]。结合本实验的研究数据结果,更能有效地为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团队凝聚力的积极影响作说明依据。本实验的综合结论和建议如下。 (一)结论
第一,空白对照组在实验实施前后的团队凝聚力评估数据和相应指标未表现出显著的变化,则说明常规的体育教学课程和教学活动对大学生团队的凝聚力没有突出的促进效果。而实验组拓展课程干预下在实验实施的前后,其凝聚力评估数据和相应指标、四个维度的数据信息皆表现出前后数据差异,且数据表现均小于0.05,则说明在拓展训练课程干预下实验组中的大学生团队凝聚力有巨大的提高。
第二,拓建训练的课程模式为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小组协作创造了条件,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团队素质能力提升的平台,促进学生个体之间的有效交互和携手共进。尤其是在思想、认知、行为、态度、价值观等深层次的影响和取向,是形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内容。拓展训练以分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开展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在好胜心的驱动下,使得团队内部结构形成统一协调的组织形式,强化学生的集体向心力,为共同的目標而形成的协作配合。拓展训练让各个团队的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努力,在“拼荆斩棘”的过程中使得学生之间增进了了解,保持高度的团结和配合,促进学生的成就感和归属感的形成[3]。
(二)建议
第一,高等学校及教师团队必须要重视拓展训练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重点引入拓展训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地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拓展训练仅是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凝聚力途径之一,需要优秀的教研工作者探寻更多因素对大学生团体意识的影响和作用,拓展训练课堂也需要得到教研组团队的课程开发和内容设计。
第二,拓展训练模式已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管理培训和团队建设活动当中,以此提高企业员工的组织协作能力和工作配合度,也是对员工能力考核中的关键一项内容。拓展训练的课程模式和内容设计带有一定的企业性质,需要课程教师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状态,进行合理地调整和运用,围绕学生的核心需求去设计和实施课程。
第三,拓展训练已经逐步引入高校教育,但是仍在实践探索的起步阶段,其实践效果和影响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必须要加强高校教育管理部分的研究投入和推广实施,持续改进和完善,切实让拓展训练成为全面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五、结语
拓展训练模式是大学生强化集体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逐步成熟,是实现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渠道。高等学校应该积极开展拓展训练体育课程,提高学生集体的向心力和组织协作能力,充分利用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陈文华.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探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20 (6):53-56.
[2]张军旗.拓展训练应用于中职体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田径,2017 (1):55-56.
[3]丁世伟.素质拓展训练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31 (21):142-143.
关键词:拓展训练;大学生;团队凝聚力
一、大学生群体凝聚力培养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分工逐步明确和细化,社会发展和经济推动必须由各个岗位上的精英人才组织开展紧密的合作和协调才得以实现。这使得团队凝聚力成为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和综合能力的体现,团队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愈发突显其重要性[1]。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核心组织力量,为社会建设输出源源不断地新鲜血液。在组织开展高等教育和素质培养当中,校方和教师队伍有意识地强化大学生的集体凝聚力教育,才能有效树立正确的团队意识,提升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协作能力。因此,高等教育机构必须要重视当代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建设,提升现代青年团体的社会集体性和精神向心力,使得在社会推进和经济科技发展中社会精英人才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拓展训练对提高大学生团队凝聚力”开展实践研究,本次研究的对象为随机抽取的某大学同学院同年级的体育类课程选修学生共100人,且男女比例均等。其中选修大学素质拓展训练的学生50人,并以此组成研究的实验组;选修排球(普通体育类)课程50人,由此组成实验的对照组。
(一)干预措施
本研究项目的全程长达为16周,两组学生在此期间共32学时的相应课程培训和练习。实验组实施拓展训练干预处理,体育拓展训练课程的开展形式多样,主要分为沟通交际类项目和信赖建立类项目、协作共进类项目三个部分。沟通交际类项目包括驿站传书、名字记忆;信任建立类项目有信任背摔、万里长城、相信依存、七色板;协作共进类项目穿越雷阵、毕业墙、高空断桥、勇攀天梯、同心协力、电网、急速60s、国家宝藏、不倒森林、盲人方阵、孤岛求生、诺亚方舟等。在每次拓展训练课程结束前都会设置学生交流和分享的环节。对照组的32个学时教学当中,主要油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排球运动的学习和训练,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排球知识、发球和击球动作教学、基本比赛知识等常规体育课程内容。
(二)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评数据形式收集研究结果数据信息,并整理后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和方差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获得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团队凝聚力的提过效果进行评价。本实验依托于统计学基本的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设计组织实施操作,结合收集获得的实验数据信息进行拓展训练对大学生集体凝聚力的影响分析,突出显示出拓展训练的团队意识和集体凝聚效用。
(一)对照组实验前测和后测的团队凝聚力分析
分析空白对照组在接受常规体育训练(本实验指排球选修课程学习和训练)的数据信息前后进行对比分析,其数据分析结果经维度方面的数据均为大于0.05,充分说明对照组的学生集體凝聚力和团结程度没有显著的改变或提升,而且在四个维度的数据表现在统计学意义方面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空白对照组的数据信息分析结果表明,排球课程对提高空白对照组的团队凝聚力和集体意识无明显的促进作用。实验实施开展过程中,必须要保持空白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课程干预内容没有相似或相同的项目内容,两组课程独立且不相关,且保持单一的干预措施,减少实验产生的其余干扰造成的结果误差。这是完成本次拓展训练研究的基本条件。
(二)实验组实验前测和后测的团队凝聚力分析
以实验组的实验干预(本实验指拓展训练课程)实施前后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经过结果对比,可以直观地发现实验组的学生团队凝聚力和四个维度的数据结果均达到显著性差异。这表明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团队意识、四个维度方面的数据均有显著的促进效果。经过本实验研究实施的前后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比对,可以为“拓展训练是建立和增进大学生团队凝聚力的有效渠道之一”这一设想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说明。
从人际关系角度来分析,集体中凝聚力的产生必须要有个体之间的相似性,可谓“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人际原则。成员个体之间的相似度越高,其行为模式、思考能力、个性思想、价值观和态度等因素相符程度越高,则该集体的取向越集中,团队凝聚力越高。本实验的实验对象为保持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参与本次实验的对象均是选择同一高校同一学院同一年级的男女学生各50人,以减少实验的误差。参与实验的学生具有高度相似的年龄、知识基础、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等,但是每个人所具备的个体差异性的特质(行为、思想、性格、态度、价值观、状态等因素)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干预来进行协调和整合。此次确定的研究方法,可以较好地发现不同相似程度下的学生对形成凝聚力方面的影响。排球课程教学是体育运动技术的专业化教学,需要学生主动花费课余的时间来进行巩固练习和反复训练,提升技巧和熟练度。而在空白对照组实施的课程当中,课程时间相当有限,缺少课堂实践环节和竞技比赛环节,这使得学生之间的学习和训练是较为独立的过程,课堂的互动和沟通很少,学生交际接触也较弱,不利于形成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拓展训练则不同,每次课程的游戏设置和内容设计是以小组协作为基础开展竞技比赛,且设有相应的积分排位以激励的形式组织开展。在此过程中,所有成员充分投入到活动环节当中,且表现出主动积极地沟通交流和有效互动,以协作互助的方式完成课程任务。学生的行为和思想经过拓展训练课程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强化,也能形成学生个体之间的意见交流和信息交换,有助于促进行为表现、思想认识和价值观的凝聚和统一,并得到有效的调动,相应的团队凝聚力就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巩固。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拓展训练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也是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作战的关键环节。拓展训练对于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体育精神均有促进作用,是实现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和全面化素质发展的基础内容[2]。结合本实验的研究数据结果,更能有效地为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团队凝聚力的积极影响作说明依据。本实验的综合结论和建议如下。 (一)结论
第一,空白对照组在实验实施前后的团队凝聚力评估数据和相应指标未表现出显著的变化,则说明常规的体育教学课程和教学活动对大学生团队的凝聚力没有突出的促进效果。而实验组拓展课程干预下在实验实施的前后,其凝聚力评估数据和相应指标、四个维度的数据信息皆表现出前后数据差异,且数据表现均小于0.05,则说明在拓展训练课程干预下实验组中的大学生团队凝聚力有巨大的提高。
第二,拓建训练的课程模式为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小组协作创造了条件,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团队素质能力提升的平台,促进学生个体之间的有效交互和携手共进。尤其是在思想、认知、行为、态度、价值观等深层次的影响和取向,是形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内容。拓展训练以分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开展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在好胜心的驱动下,使得团队内部结构形成统一协调的组织形式,强化学生的集体向心力,为共同的目標而形成的协作配合。拓展训练让各个团队的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努力,在“拼荆斩棘”的过程中使得学生之间增进了了解,保持高度的团结和配合,促进学生的成就感和归属感的形成[3]。
(二)建议
第一,高等学校及教师团队必须要重视拓展训练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重点引入拓展训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地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拓展训练仅是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凝聚力途径之一,需要优秀的教研工作者探寻更多因素对大学生团体意识的影响和作用,拓展训练课堂也需要得到教研组团队的课程开发和内容设计。
第二,拓展训练模式已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管理培训和团队建设活动当中,以此提高企业员工的组织协作能力和工作配合度,也是对员工能力考核中的关键一项内容。拓展训练的课程模式和内容设计带有一定的企业性质,需要课程教师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状态,进行合理地调整和运用,围绕学生的核心需求去设计和实施课程。
第三,拓展训练已经逐步引入高校教育,但是仍在实践探索的起步阶段,其实践效果和影响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必须要加强高校教育管理部分的研究投入和推广实施,持续改进和完善,切实让拓展训练成为全面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五、结语
拓展训练模式是大学生强化集体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逐步成熟,是实现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渠道。高等学校应该积极开展拓展训练体育课程,提高学生集体的向心力和组织协作能力,充分利用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陈文华.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探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20 (6):53-56.
[2]张军旗.拓展训练应用于中职体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田径,2017 (1):55-56.
[3]丁世伟.素质拓展训练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31 (21):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