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测量长期居住在不同高海拔地区青少年的脉络膜厚度并探讨海拔对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方法:横断面研究。2015年5月13日至6月10日期间,调查海拔1 535 m(A组)、1 917 m(B组)和2 936 m(C组)地区学生674人。CirrusTM HD-OCT 4000扫描仪测量黄斑中心凹(Fovea)及鼻侧(N)、颞侧(T)象限距黄斑中心凹750、1 500、2 250 μm处脉络膜厚度,选择单眼数据用于分析。连续变量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类变量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最终共纳入学生624人,A、B、C组分别为172、242、210人。各组年龄、性别、等效球镜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T2250、T1500、T750、Fovea、N750、N1500、N2250处脉络膜厚度依次为(283±61)、(291±59)、(298±63)、(302±62)、(282±61)、(246±62)和(215±58)μm,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5),而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视、轻度近视和7~14岁人群中,C组脉络膜厚度高于A和B组(均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在中度近视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9岁人群中,C组脉络膜厚度均高于B组(均P<0.05)。
结论:不同高海拔地区青少年脉络膜厚度存在差异,随海拔升高,脉络膜厚度增加,在正视、轻度近视及7~14岁人群中增加明显,在中度近视、15~19岁人群中增加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