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屎官”众生相

来源 :小福尔摩斯·上下五千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w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小读者,不知道你有没有养小狗或小猫的经历,当过光荣的“铲屎官”呢?据说“铲屎官”可分为两大派系——“狗派”和“猫派”。你知道历史上的“铲屎官”分别和他们的“主子”发生过怎样有趣的故事吗?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汉代的宠儿
  说到养狗的历史啊,那可真是太长了。据考古研究表明,早在几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驯化狗了。但那时,狗还算不上是人类的宠物。直到汉代,狗才成为时代的宠儿。
  汉武帝为了管理宫中的猎犬,特意安排了“狗监”这样的内官,还专门建造“犬台宫”。这段历史时期,有两个狗监特别有名。一个名叫杨得意,他曾向汉武帝引荐了一代文豪司马相如。另一个叫李延年,他的妹妹是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
  实力宠狗的霸道“总裁”们
  爱狗的皇室成员可不止汉武帝一个,清代的雍正和慈禧都是爱狗达人。
  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皇帝养了两只有名的爱犬。他对狗狗们有多宠爱呢?作为一名皇帝,他不仅下令给两只狗制作舒适的小窝,还专门指定了狗窝的尺寸和用料。入冬后,这位皇帝怕他的狗狗们冻着,吩咐裁缝给它们做冬装,还要亲自检查这些衣服的纽扣是否牢固,工艺是否精致。要知道,雍正皇帝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在位13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天没日没夜地批复奏折。尽管如此,他还是抽出空来关心这两只狗狗。
  再说这清末的慈禧太后,也是个“铲屎官”的头领呢!都说一入宫门深似海,慈禧太后在皇宫内是怎样消磨时光的呢?那便是养狗了。据说,慈禧曾在宫城里养了一千多只狗。为了照顾好它们,还专门设置养狗处,由太监来伺候。这些狗吃的都是上好的牛肉、羊肉,饭后还有水果甜点。据史书记载,有一只名叫“海龙”的小狗很得宠,慈禧不论到哪都要抱着它,连它的饭食都要亲自检查。
  让人欢喜让人愁
  我国古代的皇室成员好像和狗狗都相处得很融洽,但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拿破仑和狗狗的关系就不那么和谐了。
  在结婚那天,拿破仑和狗结下了梁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的夫人约瑟芬有一只特别宠爱的狗,约瑟芬睡觉都要和它在一起。新婚之夜,尴尬的事发生了。这只狗对陌生人非常警惕,一看到拿破仑就大叫,晚上还袭击了他,制造了一道跟着拿破仑一辈子的伤疤。
  自此之后,拿破仑可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也不敢和狗共处一室了。但说来也神奇,给拿破仑留下心理阴影的狗狗,后来还救了他的性命。1814年,拿破仑退位后被流放到厄尔巴岛。1815年的一个夜晚,拿破仑从厄尔巴岛逃往法国,在船刚离开岛时没站稳掉进了海里。然而,船上的水手们压根没有发现。这时候,一只狗跳进水里试图救他,才引起了水手们的注意。如果没有这只狗,拿破仑恐怕就要葬身大海了。这么看,狗狗真是让他欢喜让他愁啊。
  致郁也治愈
  不止皇帝爱狗,科学家也是狗的忠实爱好者。著名科学家牛顿就有一只相互陪伴多年的爱犬叫“钻石”,它平日里特别温顺。但是,它偶尔也有给牛顿惹麻烦的时候。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牛顿被苹果砸中从而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吧。但你们知道,这篇关于万有引力的论文差点不能发表吗?这件事啊,就和“钻石”有关。当时,牛顿的论文已经快要完成了。一天晚上,有个客人来拜访他,客人的敲门声惊动了“钻石”。它警惕地跑去牛顿的书房,想确认主人的安全,但是书房没有人。它突然慌了,一不小心打翻了书桌上的蜡烛,烧掉了牛顿的手稿。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牛顿的抑郁症发作。幸好,“钻石”将功补过,陪伴牛顿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最终使他重新完成了万有引力定律的论文。如此看来,狗狗有致郁的风险,但也有治愈的能力。
  不好惹的“猫神”
  说了那么多“狗派”的故事,接下来我们聊一聊“猫派”吧。虽然“猫派”的成立时间比“狗派”晚,但这并不影响猫猫们在人类社会中的身份和地位。要知道在古埃及,猫可是非常神圣的动物。
  古埃及是原始农业社会,粮食丰收是古埃及人们生存的根本。而猫擅长捕捉破坏粮食的老鼠,因此受到古埃及人的喜爱。同时,因为猫具备夜行性和保护粮食的特征,正好与古埃及神话中司月和主管果实丰收的神——贝斯特相符,所以在古埃及的宗教崇拜中,猫成了贝斯特的化身。当时许多庙宇饲养猫,并按仪式喂养它们。在古埃及社会,流浪猫会受到善待,家猫则能分享家庭食物。如果有人打死一只猫,即便是无意,也要被处以绞刑。
  古埃及人还把家中的猫称作“喵呜”。“喵呜”死后,主人要进行哀悼仪式,并在它们身上涂抹防腐香油,制成木乃伊放进棺木,送往庙里。
  我与狸奴不出门
  中国也有爱猫的历史,唐宋时期,迎猫人家是一件特别常见的事情。
  說到迎猫人家的名人,就不得不提诗人陆游了。对于陆游,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他是一位爱国诗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虽然穷居孤村,但心中仍不忘报效国家。陆游心中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他的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但这样一个心怀天下的诗人,其实内心也是柔软的。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
  [宋] 陆游
  风卷江湖雨暗村,
  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
  我与狸奴不出门。
  “狸奴”是南宋人对猫的爱称。一句“我与狸奴不出门”,灵动地描绘出这位诗人对猫咪的喜爱之情。其实,陆游曾不止一次在诗中提及“狸奴”,例如,“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陇客询安否,狸奴伴寂寥”“狸奴恋暖去仍还”“狸奴知护案间书”“夜长暖足有狸奴”。看来,陆游有了“狸奴”的陪伴,生活也是充满温暖和乐趣的啊。
  六宫粉黛不如猫
  文人把猫写进诗句里,而皇帝则任性地用实际行动宠猫。
  明代的嘉靖皇帝就是一名实力宠猫的代表。他特地设立“猫儿房”,安排三至四个人来伺候。猫儿房是“宫猫”的管理机构,不仅要管理好大量的“宫猫”,还要在众多的“宫猫”中选拔佼佼者,献给皇帝。皇帝将自己喜欢的留下,其他的则赏赐于皇亲国戚。在猫儿房,公猫叫“小厮”,母猫叫“丫头”,如果哪只猫得到了皇帝的喜爱,还能成为“猫管事”。
  据记载,在这群猫中,有一只稀奇的狮子猫脱颖而出。它有着一身滑腻卷曲的淡青色毛,唯独眉毛“莹白若雪”。它性格温顺,善解人意,嘉靖皇帝对它爱不释手,吃饭睡觉都要抱着它,还赐予“霜眉”的美名。后来,霜眉死了,嘉靖皇帝为它制作了一口金棺材,将它安葬在风水极好的万寿山北坡,并御笔题碑,命名“虬(qiu)龙墓”,还专门写了祭文来悼念。皇帝如此重视,大臣自然也不敢怠慢。其中有一位叫袁炜的臣子,因在祭文中写了一句“化狮作龙”深得圣意,不久便被提升为朝廷大员。
  由此可见,霜眉的待遇可以说在嘉靖朝的后宫是独一份的了,真可谓是“六宫粉黛不如猫”啊!
  举杯邀猫猫
  不仅东方的名人爱猫,西方的作家海明威也深深地被猫吸引。
  海明威的一位船长朋友曾经送给他一只叫雪球的猫。这只猫很奇特,有六个脚趾。据说,这在当时是一个美好的祝愿,因为在水手中流行着一种说法:出海时带上六趾猫,会给自己带来好运。
  不过雪球给海明威带去的可不只是好运。海明威喜欢喝威士忌,每当夜晚便忍不住要喝一杯。但独饮一杯酒可是件寂寞的事情,于是海明威一直想给自己找一个酒伴。自从雪球来到家里,他的苦恼终于解决了。晚上喝酒的时候,海明威会先给自己倒上一杯威士忌,接着给雪球倒上一杯牛奶。如此一来,雪球便成了他忠实的酒友。相比李白的“举杯邀明月”,海明威的“举杯邀雪球”可着实让人羡慕呢。
其他文献
一氣周瑜(二)
期刊
【引言】   从1949年到202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使用的武器装备,从一开始的“万国造”渐渐转变为“中国造”,甚至还有许多由我们仿制的、自主研发的武器装备也出口到了国外。今天,就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些热销世界的“中国造”武器装备吧!     枪械篇   名称:56式半自动步枪   主要出口国家:美国、加拿大   56式半自动步枪是我国根据苏联SKS半自动步枪仿制的产品,其有效
期刊
1.阿拉丁的神灯  清晨,原石油公司声纳技术员克洛斯被人发现死在曼哈顿一栋高级寓所里。据纽约警局初步调查,克洛斯生前曾被派到土耳其工作,但因旷工太多而被公司开除了,他的护照显示,三天前他才回国。  “你们看这里,”警员埃斯波指着公寓里堆放的一些价值不菲的探测装备说,“他不是被开除了吗,怎么有钱买这些装备?”  “而且他刚用现金买了辆豪车。”埃斯波的搭档莱恩补充道,“还在银行租了个保险箱。”  “显
期刊
1.菜场旁开了画展  “作为你的好朋友,我必须郑重并且严肃地对你说,华胜……”李小福的样子看起来很认真,他望着我,“你必须加强身体锻炼了,你最近看起来都有点发胖了,体育课的八百米跑,你又排在倒数……”  “我对跑步兴趣不大,否则谁都别想追上我。”我辩解道。我确实对跑步没什么兴趣,而且每次我都是第一圈刚跑完,跑了第二圈的同学就已经追了上来,搞得我好像在冲刺争夺第一一样,不过我不想和李小福讨论这个问题
期刊
【导语】   航母是个“吞金兽”,只有1艘还不够,至少需要2~3艘才能玩得转。尽管养航母花费巨大,但仍有许多国家争先恐后地加入航母俱乐部。放眼当今世界,各国推出的航母新锐轮番登场,新一轮海上势力角逐正悄然展开……  双料“核”字号   “企业”号问世,让美军尝到了核动力航母的甜头。1967年,美军开始研制核二代“尼米兹”级航母。这个幸运儿遇上了更出色的核反应堆,只需两台,就能确保10万吨级航母
期刊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一位特别厉害的画家,名叫郑板桥,他生活在清代,留下许多墨宝。近年来,他的画作拍卖价格达到千万元的不在少数。不过,虽然老郑的作品现在很值钱,但他当年的日子过得却特别拮据,这是怎么回事呢?清代文学家蒋士铨曾这样评价他:“未识顽仙郑板桥,其人非佛亦非妖。”老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一起来看看吧!  段子一  郑板桥的仕途走得不顺,直到年近五十才混了个县官当。按理说,好不容易做了官,应该分外珍
期刊
如果你只沉迷于狗狗和猫猫的故事,那么也许会错过其他千奇百怪的宠物趣闻。其实,古代人的爱宠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多了呢!小到一只蟋蟀,大到百兽之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养不了的。那么,在中国古代,人们还喜欢养哪些奇特的动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那些另类的“爱宠大机密”吧!  文人的爱鳥日记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而文人雅士对鸟儿一往情深。李白、白居易、苏轼……这些大文豪都是古代“爱鸟协会”的一员。
期刊
有诗写道:“清明细雨天苍茫,青团烛香祭奠忙。”在江南地区,每到清明节,除了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之外,还要吃青团。青团作为流行于苏浙沪一带的中国传统时令食品,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它碧绿的外观十分讨喜,看上去就像精美的玉器,结合香甜软糯的口感,吃一口更是让人欲罢不能,让人仿佛感受到春天的到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青团吧!  寒食念故人  关于青团的起源,可谓众说纷纭。《周礼》中有这样一句话:“中春,以木铎
期刊
三个按钮  林云和赵风动是一对好朋友。林云作文写得好,赵风动字写得好。他们俩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也经常不知怎么就较起劲儿来。这不,今天他俩就因为“什么是才子”争论开了。  林云说:“文采风流的人是才子。”赵风动反驳道:“充满艺术气息的人才称得上才子。”林云嘲笑道:“得了吧,还不是因为你字写得端正?”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也没得出答案。他们心有不甘,一起去找语文老师评理。  老师没有马上回答他们的问题
期刊
古时候的中国,大到狮子、老虎,小到鹦鹉、鸡、鹊,都曾被当作宠物饲养。那么,中国人最早的宠物是什么呢?让我们通过汉字来考察考察吧。  放养与圈养  宠物本质上是从牲畜中分化出来的,但宠物的饲养方式与一般牲畜有所不同。  从字形看,甲骨文的“牧”是手拿鞭子在赶牛,金文的“养”是手拿鞭子在赶羊。牧和养都是“放养”的方式,而且这两个字的古文字出现得比较早,说明它们是较早出现的饲养牲畜的方法。  小篆的“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