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大根尖囊状病损的非手术根管治疗疗效分析

来源 :口腔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评估非手术根管治疗对较大根尖囊状病损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59例根尖囊状病损患者,共60例病损(其中1例患者为双侧根尖囊状病损),其根尖透射影最大径均大于10 mm,边界清晰.将病损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2例病损仅通过规范完善的根管治疗,B组28例病损在通过完善根管治疗后进行外科病变清除术,术后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结果 经过3~18个月的随访发现,A组病损中12例治愈,16例改善,4例根尖未见明显变化,有效率达87.5%;B组病损中16例治愈,12例改善,有效率达100%,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非手术根管治疗在治疗根尖囊状病损时有较高的成功率,在没有急性症状的较大根尖囊状病损患者中,非手术治疗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护士人文关怀品质与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家属信任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PICU 2020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200名患儿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对其实施评价,借助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筛选PICU患儿家属信任度的影响因素,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明确护士人文关怀品质与PICU患儿家属信任度的相关性.结果:患儿家属信任度评分为(34.59±5.28)分,护士人文关怀品质评分为(114.59±11.94)分.单因素分析显示,PICU患
目的 观察在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坏死性凋亡对牙齿移动及牙周组织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上颌牙齿移动正畸模型,根据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的使用情况,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抑制剂组(B组)、加力组(C组)、加力+抑制剂组(D组).游标卡尺测量上颌第一磨牙前移距离,HE染色观察压力侧
学位
目的 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有辛伐他汀的PCL-Gt/PCL膜修复兔颅骨缺损,观察PCL-Gt/PCL-辛伐他汀膜修复兔骨缺损的作用.方法 制备PCL-Gt/PCL-辛伐他汀膜,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态,检测辛伐他汀缓释量.选取18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制备兔颅骨临界骨缺损模型.空白组缺损区不放置生物膜,阴性对照组缺损区植入PCL-Gt/PCL膜,实验组缺损区植入PCL-Gt/PCL-辛伐他汀膜.分别于术后4、12周处死各组动物,行Micro-CT、HE染色等检测.结果 扫描电镜结果提
目的 通过CBCT评估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患者颧牙槽嵴骨骼特征,并分析微种植体的植入风险.方法 选取2016—2020年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67例成年患者的CBCT数据,按照垂直骨面型分为三类.在冠状面上确定左侧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一磨牙远中颊根及第一磨牙远中颊根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之间这三个测量截面,分别测量三个截面上与上颌后牙牙合平面成65°和70°处颧牙槽嵴的有效骨量.结果 颧牙槽嵴处测得的有效骨量的测量平均值自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向后至第一磨牙远中颊根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之间逐渐减小,但差
目的 研究精氨酸联合生物活性玻璃对乳牙釉质早期龋的再矿化作用.方法 除正常组和脱矿组样本外,另将50个乳牙人工龋样本分为5个实验组:6%生物活性玻璃组、6%生物活性玻璃+1%精氨酸组、6%生物活性玻璃+2%精氨酸组、6%生物活性玻璃+4%精氨酸组和去离子水组,并进行14 d的pH循环.显微硬度仪检测釉质表面硬度,电镜观察釉质的表面形貌,能谱分析仪分析表面的钙、磷含量及钙磷比.结果 5个实验组的表面硬度恢复率(%)分别为(54.49±2.44)、(65.95±4.11)、(67.00±2.03)、(63.7
目的 在刃状牙槽嵴患者中应用香肠技术,评估其水平骨增量效果并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杭州口腔医院种植科缺牙区剩余牙槽骨宽度窄于5 mm的患者12例,共包含18个水平骨增量位点.收集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9个月种植位点的CBCT数据,通过6D Dental Planning Software进行拟合,测量距术前牙槽嵴顶中点垂直向距离1 mm、3 mm、5 mm、7 mm位点处的牙槽骨宽度.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mm、3 mm、5 mm、7 mm截面处术后9个月较术前牙槽骨水平骨
目的 研究Ⅲ类固定磁力功能矫治器矫治后颞下颌关节的改建情况.方法 选择15例矫治前经X线头影测量分析,诊断为功能性和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Ⅲ类固定磁力功能矫治器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使用MRI评估颞下颌关节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发现关节前间隙增大,后间隙减小,关节间隙指数减小,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发生向后移位;盘髁角、前带盘髁角增大,关节盘在生理范围内前移位,关节盘前带位置的变化与后带位置的变化一致;髁突头角增大,髁突前屈;节窝后斜面角和关节窝角,差异不显著.结论 固定磁力功能矫治器治疗后生
目的 探讨改良片段弓联合微种植支抗技术对中重度牙列拥挤伴前牙唇倾患者的临床矫治疗效.方法 选择12例中重度牙列拥挤伴前牙唇倾的患者,采用直丝固定矫治器结合改良片段弓及微种植支抗技术排齐牙列,关闭间隙,改善前突.通过模型测量及X线头影测量分析患者矫治前后的改变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U1-NA距、U1-NA角较治疗前减小,U1-L1较治疗前增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患者牙列拥挤及前牙唇倾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稳定.结论 改良片段弓联合微种植支抗技术能避免矫
目的 验证数字化牙合板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双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并与传统牙合板比较.方法 选取40名实施双颌手术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分为传统牙合板组与数字化牙合板组,各20名.在ProPlan CMF 3.0中测量比较设计与实际颅颌模型中14个测量点到参考平面的距离与3个测量平面与参考平面的角度,并比较传统牙合板组与数字化牙合板组的模拟及实际的差值.结果 数字化牙合板组术前模拟与术后实际颅颌模型的所有线性测量指标之间的差值均小于2 mm,角度测量指标的差值均小于4°.数字化牙合板组的L1-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