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COn 2激光烧灼术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与颈部开放术式的对照研究n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c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评价内镜COn 2激光烧灼术(endoscopic COn 2 laser cauterization, ECLC)及颈部开放术式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congenital pyriform sinus fistula, CPSF)的疗效及利弊。n 方法:前瞻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初治CPSF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4例,女46例,年龄18~672(194.17±141.18)个月。采用连续入组方式分为内镜组和开放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手术治疗。内镜组采取ECLC术式,开放组采取颈部开放术式(支撑喉镜检查+梨状窝瘘瘘管切除+喉返神经解剖+/-喉上神经外侧支解剖+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平均住院日、颈部美容评分,并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和治愈率。对所有患者进行门诊随访。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n P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人工智能(AI)建立并验证≤20 mm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手术切除并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20 mm SPN患者279例(338个SPN),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吸烟史、恶性肿瘤史及家族恶性肿瘤史)、影像特征(最大径、最小径、实性占比、体积、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空洞征、胸膜凹陷征)、及影像组学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收集来自黑龙江省的12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发病、死亡和人口数据。分别计算结直肠癌分城乡、性别和年龄组对应的发病率、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累积率以及年度变化百分比。结果2013年~2017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为28.81/10万,中标率为16.45/10万,累计率(0~74岁)为1.93%;男性结直肠癌发病率为34.73/10万、中标率为20.59/10万,女性结直肠癌发病率为22.99/10万、中标率为12.68/10万,男性高于女
目的探讨襻式回肠造口患者还纳术前进行造口远端灌洗对围手术期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间上海长海医院肛肠外科连续收治的行造口还纳术的直肠癌术后患者,根据是否接受造口远端灌洗分为灌洗组和非灌洗组,搜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围手术期信息(排气、排便、进食、住院时间等)并行组间比较。结果共133例符合条件的病例纳入分析,其中灌洗组68例、非灌洗组65例。组间年龄、性别比例、吻合口锯齿线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灌洗组术后排气时间(t=2.544,P<0.05)、排便时间(t=3.864,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行肿瘤,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人工智能(AI)自问世以来,不断被研究,并在近些年来取得飞跃式的发展。在医学方面,人工智能在内镜、医学影像和病理等方面的应用可以为医生提供可靠的参考意见,减少医生之间的经验差异,帮助医生做出更为精准的诊断决策。虽然AI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其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须进一步规范及完善。
目的探讨双能CT动静脉期加权融合图像影像组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前行双能CT评估、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4例PTC患者(129枚非转移淋巴结和97枚转移淋巴结)的临床和影像资料。62例患者的156枚淋巴结(91枚非转移淋巴结和65枚转移淋巴结)为训练集,22例患者的70枚淋巴结(38枚非转移淋巴结和
口腔软组织工程涉及口腔颌面功能和美学的修复重建。三维生物打印作为21世纪初的新兴技术,包裹细胞的生物墨水可通过模拟发育过程中组织的自组装促进再生,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巨大。口腔软组织既包括口腔特有的牙髓、牙周膜、牙龈、口腔黏膜和唾液腺,也包括颌面部涉及的皮肤、血管、肌肉和神经等组织。目前,三维生物打印在口腔特有软组织修复中主要应用于牙髓再生领域,利用不同的生物墨水荷载牙髓细胞在牙本质基质中修复牙
原发于盆腔并伴有周围脏器侵犯的孤立性纤维瘤(SFT)较为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侵犯直肠及后腹膜的盆腔巨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并对其影像学表现及外科诊治过程进行了描述;同时本文对该疾病基于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的鉴别诊断方法进行了进一步讨论。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优质护理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外科手术患者展开对照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优质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探讨实施不同护理对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相比,观察组显著较短(t=17.600,8.882,15.072;P<0.05);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探讨联合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的优化方案,为提高肠道准备的质量及肠镜下结肠病变的检出率提供新的策略。方法以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联合无痛胃肠镜检查的120名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人群均常规服用泻剂,观察组加用全消化道动力药(莫沙必利),比较两组人群的肠镜操作时间、回肠插管率、肠道清洁评分(Boston评分量表法)、肠息肉及其他疾病检出率;同时比较不同服药时间的同组人群的上述各项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人群的结肠镜操作时间明显
目的: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NCRT)前后n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MR参数及其变化在预测及评价疗效中的价值。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