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量肝素对电烧伤大鼠血管损伤与炎症反应的影响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ang340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电烧伤大鼠血管损伤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取60只Wistar大鼠,用自制调压器和变压器制成右后肢内侧中段(电流出口)约0.5cm×0.5cm大小Ⅲ-Ⅳ度电烧伤模型,伤后即刻以20g/L磺胺嘧啶银糊剂外涂创面后暴露,每日观察创面情况。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致伤后大鼠分为LMWH组与对照组,每组30只。LMWH组从致伤日起每日腹壁皮下注射LMWH1U/g,每天2次;对照组不行其他处理。伤后3、5、10d,2组分别处死10只大鼠,在创面及创周损伤组织取样约1.0cm×0.5cm并同时心脏采血,分别行HE、Masson、醛品红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及血栓形成情况,计算血栓形成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及内皮素1含量;RT-PCR法检测损伤组织巾TNF-α mRNA表达。对数据行Levene齐性检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LSD-t检验、SNK-q检验、FriedmanM非参数检验。结果(1)电烧伤后大鼠伤肢红肿明显,深达肌肉及骨质。与对照组比较,LMWH组大鼠各时相点红肿消退稍快,炎症反应较轻。(2)组织学观察见损伤组织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内血管扩张,淤血及血栓形成,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及脱落。2组大鼠损伤组织巾均可见血管壁结构破坏、弹力纤维断裂、内弹力膜僵直等病变。以上病变随时间推移逐渐好转,LMwH组伤后5、10d情况好于对照组。(3)LMWH组大鼠血栓形成率总体明履低于对照组(处理因素主效应F=4.921,P〈0.05)。LMWH组大鼠伤后3、10d血栓形成率分别为(0.07±0.11)%、(0.03±0.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16±0.15)%、(0.13±0.18)%(t值分刖为2.17、2.07,p值均小于0.05)。LMWH组大鼠伤后10d血栓形成率低于本组伤后3d(t=3.61,P〈0.05)。(4)LMWH组大鼠血清TNF-α、内皮素1含量总体明届低于对照组(处理凶素主效应F=47.161,X^2=81.46.P值均小于0.01)。LMWH组大鼠伤后3、5、10dTNF-α含量分别为(7l±24)、(74±14)、(72±20)pg/mL,内皮素l含量分别为(20.9±3.2)、(19.8±5.2)、(18.6±1.1)ng/mL,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148)、(96±20)、(159±46)pg/mL与(38.8±15.4)、(27.9±3.6)、(25.6±7.6)ng/mL(t值为3.81~8.05,q值为4.41~7.85,P〈0.05或P〈0.01)。(5)LMwH组大鼠损伤组织中TNFα mRNA的表达量总体明混低于对照组(处理因素主效应F=199.113,P〈0.01)。LMWH组大鼠伤后3、5、10d TNF-α mRNA表达量分别为0.93±0.10、1.15±0.12、1.21±0.11,分别明最低于对照组的1.68±0.15、1.43±0.12、1.50±0.13(t值为3.75~6.12,P〈0.05或P〈0.01)。LMwH组大鼠伤后10dTNF-α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本组伤后3d(t=3.61,P〈0.05)。结论LMWH干预可减轻电烧伤大鼠血管损伤和炎症反应,降低伤肢血管的血栓形成率。

其他文献
创面,是指机体正常皮肤组织在外界因素如外力、热源、电流、化学物质、低温和内在因素如局部血流障碍等共同作用下,导致皮肤完整性受到破坏的综合表现。创面的自然愈合过程可分为炎症期、增殖期及组织重塑期3个阶段,期间有多种细胞、因子及ECM相互作用,有序调控组织修复和创面愈合。尽管大部分创面具有自愈性,但不同类型、不同深度的创面自然愈合时间及效果大不相同。
目的探讨以颈前部为蒂的双翼状薄型扩张皮瓣的设计方式及其在修复大面积面中下部壤痕中的应用。方法2000年2月-2013年7月,笔者单位应用颈前部蒂双翼状薄型扩张皮瓣治疗26例面中下部瘢痕患者。于颈部放置扩张器扩张后,切取163~275cm。大小颈前部蒂双翼状薄型扩张皮瓣,按皮瓣可覆盖的范同切除并松解面小下部瘢痕(面积为135~196cm^2),将皮瓣通过旋转及推进转移至面中下部,逐层缝合切口。结果本
“重点号”为本刊每期特别设定的专题内容,针对烧伤学科的热点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探讨,由学有专长的资深专家牵头组稿。稿件形式多样,包括“专家论坛”、“专家述评”、“论著”、“综述”、“短篇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海外发表论文选读”、“科技快讯”等。“专家论坛”栏目系特邀专家结合当期重点号内容进行的学术阐述,在总结该领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本人的研究成果与心得,指出其应用前景、有待
目的探讨小鼠脂肪来源问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ADSC-CM)对热损伤引起KC(人表皮细胞株HaCaT)凋亡的影响。方法(1)取5只健康BALB/c小鼠双侧腹股沟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取第3代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间充质十细胞表面标志物CD3l、CD34、CD45、CD90、CDl05的表达,并行成脂成骨诱导分化鉴定。(2)利用51.5℃
《中华烧伤杂志》自创刊以来设立的固定栏目“专家论坛”,由烧伤学科各研究方向的资深专家牵头组稿或撰写,为读者介绍、解读学科各领域的现状、前沿和热点;“科技快讯”于2009年增设,根据当期重点号组稿的主题选译近1年SCI发表论文,旨在为读者提供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咨讯。此2个栏目均荣获重庆市第十三届期刊自然科学类“好栏目”奖。在此真诚感谢2012年组稿专家陆树良、彭代智、夏照帆、张国安、胡大海、谢卫国(
烧伤创面的加深涉及多种机制,如局部血流灌注不足、长期炎症、自由基损害、细胞凋亡和坏死。自噬,是细胞通过分解自身成分而实现自我平衡的过程,一定条件下能够保护机体对抗缺血性损伤、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
自体皮肤或皮肤替代品仍是深Ⅱ度和Ⅲ度烧伤早期切痂后创面首选覆盖物。当前,临床上尚无明确的能促进创面愈合的有效药物。血管基质成分(SVF)作为自体混合物,对各类创面的愈合有促进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SV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手术切取20只Wistar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分离出SVF。
2013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综合评审结果近日揭晓,其中编辑出版质量评审从政治质量、印刷出版质量、论文设计与统计学、文字表达、法定计量单位、参考文献、版权目次、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图、表格11个方面对系列杂志进行了审读。《中华烧伤杂志》有多个评审项目获得满分,审读总成绩在124种系列杂志中排名第4位。此外,在重庆市2013年度期刊编校质量考核中,本刊以优异成绩继续获评“一级期刊”。以上结果是对编辑部
目的观察并探讨西维来司钠在重度烧冲复合伤犬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清洁级健康雄性Beagle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未致伤组、复合伤对照组、复合伤+小剂量西维来司钠组、复合伤+大剂量西维来司钠组,每组8只。除未致伤组不致伤外,其余3组犬均致重度烧冲复合伤,伤后均按Parkland公式输入生理盐水;复合伤+小剂量西维来司钠组和复合伤+大剂量西维来司钠组犬同时再分别给予西维来司钠O.5、2.0mg
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需要有活力的各种细胞、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胶原蛋白等的相互作用。大面积烧伤患者往往因为创面感染导致机体发生脓毒症和MODS等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机体各器官的功能,也影响了创面愈合的过程。有关烧伤并发脓毒症后对心、肺等脏器功能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但对创面愈合影响的研究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