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伴月沟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e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乾隆年间,在承德行宫院里住着两位清朝王爷,一位叫巴颜努,是黄旗军总领,一位叫呼尔图,是蓝旗军总领。这巴颜努性情耿直,武艺娴熟,为大清朝立下不少战功,但他不会阿谀奉承,从不去巴结皇上。而呼尔图是个非常奸诈的小人,本来他与巴颜努同列王位,但他总觉得巴颜努是他向上爬的障碍,千方百计要拔掉这颗眼中钉。可巴颜努整天在家里,不是练功,就是教习儿女,让呼尔图找不出他的茬口。
  巴颜努有一个女儿,因为生在梨花盛开的季节,所以取名叫梨花。这梨花从小就长得漂漂亮亮,等到十五六岁时,简直比下凡仙女还惹人喜爱。
  梨花从小聪明伶俐又孝敬,爹妈把她当成掌上明珠。她从一懂事起,便白天练武,夜晚习文,到十七八岁时,满文、汉语,真、草、隶、篆,已经都能应用自如了。
  梨花手中一对凤凰剑,更是练得炉火纯青。一天,她带着几个丫鬟到疯魔岭上去游玩。几个姑娘正在山腰上玩耍打闹,忽听一阵山风刮过,一只斑斓猛虎随风而来,几个丫头都吓得丢了魂。梨花一见,忙抽出双剑,迎了上去,猛虎几个猛扑,想把梨花吃掉,不料却被梨花砍断了一条腿。老虎急了,两只爪子迎着两把利剑,张着血盆大口就向姑娘咽喉扑来。梨花早已累得筋疲力尽,很难招架这一猛扑,正在危急时刻,忽然从她身旁飞来一支利箭,正射中老虎鼻梁,老虎一愣神,被梨花一剑把脑门劈开了。
  姑娘回头一看,见身后站着一个威武英气的小伙子,连忙施礼,感谢搭救之恩。小伙子也连忙还礼。互相一道名,原来这小伙子名叫呼明月,是呼尔图的儿子。
  呼明月跟他爹可不一样,秉性正直,好学上进。比梨花大一岁,整十九。今天,他也是出来游玩,无意中救下了梨花。
  呼明月见梨花相貌出众、武艺超群,实为女中豪杰。梨花见呼明月英姿勃勃,实乃大丈夫,他们便一见钟情,互生爱慕之心。于是,两个人海誓山盟,私訂了终身。
  第二天,刚吃过早饭,巴颜努就听府门外一阵喧哗,大内府太监刘玉海进得府来高呼:
  “巴颜努亲王接旨!”
  吓得巴颜努一家连忙跑出府门,跪地接旨。
  “朕接西疆急报,今有西疆部族小和卓叛乱反逆,匪祸蔓延。特召命巴颜努将军速赴西疆平叛,不得有误,钦此!”一道圣旨,像一壶冰水,一下泼到巴颜努头上。他万没想到自己六十来岁了,皇上还会让他到沙场上跨马征战,这不是活活要他的命吗?可是,当他抬起头来想问个究竟时,传旨官已走了。
  巴颜努哪里知道,这招棋是呼尔图使的一条借刀杀人之计。乾隆不知其中奥秘,便依了呼尔图的主意。呼尔图也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呼明月已经暗中与梨花订了终身。
  这巴颜努明知道此去凶多吉少,可也没办法,只好打点行装,赶赴沙场。
  这一天,巴颜努领兵带将来到了西疆地界。西疆叛乱的小和卓扎西听说朝廷派来了一个糟老头子,便摆下一个三万人马的大阵,迎接巴颜努。
  巴颜努本想来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不料人家早已严阵以待。一方是养精蓄锐,兵精粮足;一方是千里奔袭,疲惫不堪。两下交手不到半个时辰,清军就被打乱了阵脚。巴颜努被几名叛乱将领团团围住。他左冲右突,也冲不出来,眼看危在旦夕,忽见一白袍小将手舞双剑冲杀了过来,只几个回合就砍倒了几个敌军,掩护着巴颜努撤出了包围圈。
  回到大营,巴颜努连忙传令召见白袍小将,可哪里也找不到,巴颜努还以为天将下凡帮他解了围,带领众将又烧香又磕头。可是,当他迷惑不解地离开帅堂,回到寝帐时,忽然发现白袍小将竟在帐中,在他愣神的工夫,白袍小将忽然跑上前来,搂住他的脖子,娇滴滴地叫了一声:“阿爸!”
  巴颜努以为自己在做梦,使劲儿揉揉眼睛仔细一看,原来这白袍小将竟是自己的女儿梨花。老将军又惊又喜,紧紧搂住女儿,眼泪“唰”地一下就流了下来。
  “孩子,你怎么来了?”
  “阿爸这么大年纪怎经得起战场厮杀,于是,我就混在队伍里跟着来了。”
  “这么说你阿妈也不知道你跟我来这里了?”
  “谁也不知道。”
  老将军深深叹了一口气。
  “唉,等咱们班师回去,还不把你阿妈急死呀!”
  “不怕,用不了多久,咱们就会回去的。”
  “匪势凶猛,要想剿灭,谈何容易。听说大头目扎南也领兵来了,他们七万人马,我们才三万,胜负难卜啊!”
  “阿爸不必担心,我已看好了地形,咱们大营西边是两山夹一川的极好用兵之地。明日咱们挂出免战牌,并放出口风,就说咱们按兵不动,等待援兵,暗中你带两万人马埋伏在大营西边的两面山上,多预备滚木礌石,你堵住出山口,再选一名大将,假扮你的模样,守在大营,这两天,敌人必然会趁着黑夜前来劫营,我军招架不住,即败走西山口,引敌人入包围圈。我在混乱中混进敌人队伍。一进包围圈,你们三面夹攻,我设法用毒箭射死叛军首领。然后,堵住敌人退路,凭我手中这一对凤凰剑,管叫叛军望而生畏。”
  巴颜努半信半疑:“敌人也不是傻瓜,能上钩吗?”
  梨花胸有成竹地说:“阿爸放心,我有胜算。”
  巴颜努终于被女儿说服了,便按梨花说的马上派兵遣将。
  果然,当天晚上,敌军听说官军在等待援兵,立即趁夜黑风高前来劫营,官军招架几个回合,便向西山口溃败。扎西、扎南以为劫营成功,立刻带兵追赶,刚追出五里地,忽听一声炮响,伏兵四起,二人知道中计,连忙后退,刚回过身来,不知何处飞出两支利箭,扎西、扎南当即落马而死。军队大乱,一直混战到天明,叛军全军覆没。
  巴颜努大获全胜,打扫完战场,立即高奏凯歌,班师回朝。
  满朝文武,谁也没想到巴颜努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呼尔图更感到大出意外,他知道,这次巴颜努回朝,必然会加官进爵,功高盖过自己。于是,巴颜努还没到家,他就向皇上奏了一本,告了巴颜努三大罪状:
  第一,这么快就班师大捷,肯定是谎报军情。   第二,没有皇上诏令,私自回朝,图谋不轨。
  第三,损失两万人马,功大而过更重。
  乾隆一见奏章,心中也没了底,立刻传巴颜努到承德避暑山庄来见。乾隆问:“爱卿,这么来去匆匆,见到叛军了吗?”
  巴颜努回道:“启禀皇上,臣上赖皇威齐天,下仗将士拼命,已将大小叛军头目首级取回,叛军已被剿灭。”
  乾隆冷冷一笑:“哼,难道你有天兵天将相助不成?那叛军也不是泥捏的,怎么那么多大将去都败阵而回,唯有你这么出奇?”
  到这时候,巴颜努一看,也实在瞒不住了,只好说:“皇上,没有天兵天将相助,只因我女儿一条小计,便将叛军一鼓荡平,大获全胜。”
  听了这话,满朝文武都惊呆了:
  “什么,大清朝竟有如此巾帼英雄?”
  “想不到,想不到哇!”
  此刻,乾隆皇帝也来了兴趣:“立刻传巴颜努女儿上殿面君。”
  工夫不大,梨花奉旨来到金殿,款款下跪,口呼万岁,万万岁。
  乾隆问道:“下跪者何人?”
  “臣女巴颜梨花。”
  梨花一抬头,乾隆心中不觉惊叹,世间竟有如此美丽的女子!他问:“梨花姑娘,你一个杨柳弱女,怎能随父千里出征,战场厮杀,岂能经得住鞍马劳顿,荒天野宿?”
  梨花眉毛一扬,说:“君不见,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臣女为什么就不能助父帅一臂之力?”
  “好,有志气。”为了笼络梨花,乾隆道,“念你劳苦功高,朕封你为平章知事征西大将军。”
  梨花刚想说谢主龙恩,忽听有人高喊:“慢,万岁不可!”
  众人一看,原来是呼尔图,他上前奏道:“启禀陛下,我大清自古以来,不曾封过女将军,梨花姑娘虽有功于朝,可以赏赐金银币帛,万不可违背祖制,乱封将军称号。”
  梨花一听,柳眉倒竖,杏眼圆睁:“好哇,呼将军,你是须眉大丈夫堂堂七尺男子汉,蓝军统领,为什么不去杀敌立功,报效国家,如今又来争功夺赏,有什么本事你给本姑娘亮一亮!”
  几句话像几把钢刀,扎得呼尔图心尖淌血,七窍冒烟。他不等皇上开口,便大声吼道:“好哇,黄毛丫头,上马没有拳头大,下马没有膝盖高,敢来教训老臣。今天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来呀!备马抬刀!”
  乾隆不想驳呼尔图的面子,又想看看梨花到底有多大本事,便关心地问道:“梨花姑娘,可否跟他一比?”梨花往起一站:“备马看剑。”
  工夫不大,就在金殿前的阅兵场上,开始了比武。巴颜努深怪女儿不知天高地厚,一个小丫头,哪里比得过身经百战的老将军,想上前劝阻已经来不及了,只有暗暗捏着一把汗。
  皇上传旨,先比箭法。
  在阅兵场南头悬挂着一顶金盔,一顶铜盔,胜者金盔,负者铜盔,盔下面立一靶牌,每人只准射三箭。呼尔图一看,微微一笑,心中想到,我这百步穿杨箭,今天又派上了用场。看你这黄毛丫头怎能拉得动百步强弓!想到此,他自告奋勇,抢先发射,只见他双臂叫力,暗运丹田,力挽强弓——第一箭,正中靶心;第二箭,正中靶心;第三箭,正中靶心。场上一片喝彩之声!
  监考官高喊:“梨花姑娘,看你的了。”
  此刻梨花正换上一身盛装,巾帕罩头,胡服剑袖,护膝铜甲,手握一张二尺半的绣绒小弓。别看这弓小,乃是巴颜努花五千两黄金从一位高人手中买来的,据说是杨门女将曾在战场上用过的。梨花从八岁就开始玩这张弓,如今已经练得出神入化。只见她打马如飞,绕场一周,当离开靶子百步以外时,忽然来了个镫里藏身,从马脖子底下,一连三箭,眨眼射出,众人还没看出咋回事,已经箭箭穿透靶心。监考官一报,满场一片山呼!
  呼尔图自惭形秽,连忙提出比试刀剑。呼尔图拿出他的金背砍山刀,刀重不下八十斤,再看梨花,骑一匹石榴红高头大马,双手紧握凤凰剑,鼓响三通,呼尔图马抢上风头,挥刀便砍。第一招力劈华山,第二招玉带围腰,第三招海底捞月。梨花左躲右闪并不还手,三招过后,她架住呼尔图,口中说道:“巴颜梨花念你与我父同朝为官,让你一招,念你身为父辈,我又让你一招,念你儿呼明月,再让你一招,现在我可要还手了。”
  于是两人刀剑并举,就又战在了一处,别看呼尔图人高马大,刀沉力重,梨花人小力弱,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一寸小、一寸巧,转眼三十个回合过去了,不分胜负。呼尔图没想到这小丫头这么厉害,气得“哇哇”直叫,一招紧似一招,一招狠似一招,专往致命地方打,梨花原来碍着明月的面子,还没有下狠心,一看呼尔图一点儿情面不留,她也就下了狠心。当又一个回合交手时,梨花虚晃一招,败阵而逃,呼尔图拍马就追,眼看马头连马尾,举起大刀就要往下砍,忽见梨花一转身,手中抛出一物,直奔面门,呼尔图以为是暗器,连忙躲闪,梨花趁机回马一剑,正削在大刀杆上,呼尔图的大刀一断两截,再看梨花的暗器,原来竟是个红绒球。梨花举剑想杀了这个老贼,监考官连忙喊住,各回各隊。
  这一场比武,使满朝文武大开眼界,乾隆皇帝更是出乎意料,当即传梨花上殿候旨,待考过文才后,朝中重用。
  到了晚上,宫女给梨花送来一碗羹子汤。梨花苦斗一天,又渴又饿,端起碗就喝了,刚喝完就觉得头脑发晕、身子无力,一头倒在了床上。
  梨花不知,这正是乾隆设下的一计,他令人在羹子汤里下了药物,趁梨花昏睡时占有了她。
  梨花无奈,被强行留在了行宫内院。她一步都不准迈出大门。一天,她忽然接到宫女偷偷送来的一封信,一看,是明月捎来的。责问她为什么贪图富贵,忘恩负义。梨花心如刀绞,她让这位宫女给明月捎去一封信,约定在阴历十五这天晚上,让明月到北角门外等她。
  到了十五这天晚上,梨花一反常态,老早让宫女预备了一桌酒席,乾隆到寝宫一看,喜出望外,他还没见梨花这么高兴过,往日总是愁眉苦脸的。梨花说:“皇上,奴才自从入宫以来,还没与皇上好好痛饮几杯,今日花好月圆,我陪皇上多喝几盅。”
  乾隆开怀畅饮,月上中天,眼看他已经醉得话都说不成个儿了,梨花又说:“皇上,我给你舞一曲吧!”
  “好……好……舞……舞……”
  梨花就在酒席筵前,给皇上跳起了霓裳舞,那苗条的身段,透明的白纱裙,优美的舞姿……乾隆太高兴了,就又连干了好几盅。梨花看差不多了,便吩咐侍候安寝。宫女都走净了,梨花看一眼烂醉如泥的乾隆,刚想起身逃走,忽听外面有人高喊:
  “抓刺客!”
  “抓刺客!”
  梨花心中一惊,连忙到里面摸起双剑出门观看,刚走到门口,正撞上明月。原来明月在外面等了一个多时辰,不见梨花影子,便翻墙而入来寻梨花,不想被御林军发现,齐喊抓刺客!二人顾不得多说,兵合一处,将打一家,一齐往外冲,冲来冲去,就跑到了山庄北面的疯魔岭下。他们看见一条大沟,四周是树木柳林,便钻了进去,正好被呼尔图布下的伏兵发现,便顺风放起了大火。
  梨花和明月一见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便紧紧抱在一起,被大火活活烧死了。
  后来人们为了怀念梨花和明月这对有情人,就把这里叫成了梨花伴月沟。至今,人们只要进山庄,都要到这里游一游,总想在这里见到他们的身影,一位游客曾留诗写道:“疯魔岭下小桃红,巾帼千载留美名。贪色君王无处觅,年年梨花伴月明。”
  选自《乾隆故事》
其他文献
1943年,我13岁,任村儿童团团长。这年深秋的一天午后,常驻我村的抗日区政府的刘建区长把我叫到他的住处。当时,屋内还有一位四十多岁的王同志(平常称他王交通)也在,刘区长对我说:“你这个儿童团长干得不错,现在再交给你个新任务,就是协助王同志去送一封信,你敢不敢去?”我立即回答:“敢去,我能协助王同志完成任务!”刘区长立刻说:“那好,老王,你带兴阁去做准备,天黑后出发。”  去哪里?有多远?会不会碰
期刊
一    苏慧桃与丈夫在城里打拼几年,攒下点钱,再找人借一点买了辆车,轮流跑起了出租。  这天近黄昏时,苏慧桃将车开到环城路口,前面不远有人招手要车,她将车开过去停下,这是一位女乘客,长及腰际的头发。苏慧桃不由多看了一眼,发现女子有着一张异常苍白的脸,车子徐徐开出,十多分钟后女乘客叫停,然后付款,下车,女子消失在渐浓的夜色中。  第二天,苏慧桃在环城路口又遇到女乘客,然后第三天同样如此。  第四天
期刊
乾隆年间,天津卫有个名医叫徐伯宗,尤以善用药引子为绝。这一日,跑码头的外甥带着新淘来的小玩意—船模来看舅舅。徐伯宗笑着问:“稀客啊,今天不跑船?”    外甥没落座就发起了牢骚:“潘钱两帮又为争地闹上了,这两位爷一杠上,我们不少弟兄都没活儿干了,真是愁哪!”  外甥口中的潘钱二帮,是海河码头最横的两个漕帮,都说同行是冤家,这潘钱二帮的明争暗斗,自然少不了。近日,潘帮当家的看上了海河东岸的一块地,为
期刊
是竹子成全了朱宏大,或者说是母亲朱马氏成全了朱宏大。    朱宏大的爹在朱宏大一岁多时下了湖广,一走再也没有消息。直到二十三年后,朱马氏在一捆毛竹中发现了朱宏大爹的消息。  朱马氏是在朱宏大从袁店河边买回的一捆毛竹中的一根毛竹中发现朱宏大的爹的消息的,因为里面有一块玉。这块玉是朱马氏娘家陪送的嫁妆,她一直戴在身上,十分熟悉。朱宏大的爹下湖广的前一天晚上,朱马氏送给他,当时还交代了一句话:“最多三年
期刊
清乾隆年间,湖北光化城内有个叫黄二的泼皮。他游手好闲,偷鸡摸狗,欺男霸女,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街坊邻居敢怒而不敢言,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也有受害人将他告到衙门,但黄二死猪不怕开水烫,撒泼耍赖,百般狡辩,拒不认账,官府也拿他没有办法。    街坊中有个姓陶的秀才,对黄二的恶行看在眼里,气在心头,决心找个机会狠狠惩治他一下。  这天,陶秀才在巷口的一家小酒馆里喝酒,正好黄二看见,便闯了进来。他找来
期刊
在太行山脉的一座大山上住着一对夫妻,非常恩爱。丈夫耕田砍柴,妻子纺棉织布,日子过得和和睦睦。年近半百,生下一對双胞胎儿子,起名叫金哥、银哥。  老来得子,两口子对两个儿子非常娇惯,不让他们受一点儿委屈。长大后,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老两口宁可自己受累,也不让他们费力干活。两个儿子认为理应如此,整天吊儿郎当,无所事事。到了成婚的年龄,尽管有田有房,却没有哪家闺女愿意嫁到他家。  父母渐渐老了,身体
期刊
泥山这地方是块宝地。东面产红泥,烧制砖瓦;西面产黄泥,筑墙搭屋;南面产白泥,是抹墙的好东西。  泥山镇有一户人家,姓邹,就父女俩。  父名邹喜有,有绝活,能用泥山的泥烧制出各种小动物来,惟妙惟肖,人称邹泥匠。  女儿邹小英,唇红齿白,一个绝色美人儿。可惜,天生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走路一高一低的。邹泥匠的心思全在小英的身上。  他的手艺,泥山镇没有人会的。也有好些人用泥山的三种泥捏出好多东西来,可烧
期刊
结婚纪念日,老公陪我去商场购物。一阵狂扫后,我手里大包小包提了几袋子。  出了商场,老公点滴滴打车。不一会儿,有司机打电话过来问我们:“你们几位?在路边有什么标志?”  只听老公大声说:“我们两位,帅哥旁边站着一矮胖女,手里提着刚买的鞋子、裙子、爆米花……”  (刘兰根)  选自《喜剧世界》
期刊
儿子五岁生日那天,老婆给他买了套小西装,还配了个小领结,儿子穿在身上特别帅气。  小家伙在镜子前面各种显摆,突然很神秘地对我说:“爸爸,你说我穿西装是不是显得年轻了一点儿啊?”  选自《报刊精萃》
期刊
情人节这天傍晚,我的花店生意兴隆,玫瑰卖得只剩留给女友那一束,便打算关门。  这时,一个俊美男孩儿挤进虚掩的店门。男孩儿看到我拿在手中的玫瑰,顿时双眼放光,兴奋地说:“老板,请把这束红玫瑰卖给我吧!”我很为难地说:“这是最后一束了,我留给自己的。”男孩儿着急地说:“求求你让给我吧!我刚跑了周围花店,都没有了!”我心里说,这人显然对女友不够关心,便责怪道:“你买玫瑰怎么也不早点呀!我都要关门了!”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