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数学文化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622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文化系统:一个由其内在力量与外部力量共同作用而处于不断发展和进化之中的文化系统。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了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数学文化。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  数学文化  挖掘  感悟  渗透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应该把数学知识、人文知识的教学和人文精神培养融为一体,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学生不仅要学会数学知识,更应感受到数学是一种文化。我国著名得数学家徐利治先生曾指出:“数学教育与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应当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从而既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科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长他们的创造发明能力。”
  适逢我市本学年开展的“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研究,本人立足于课堂教学,深入钻研教材,挖掘“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及其作用,做以下粗浅的认识。
  一、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美
  徐利治先生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小学数学教材中到处可以挖掘出数学美,数学的美体现在形式上,那就是: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和奇异美。
  1、挖掘简洁美。数学中几何知识更是以简洁著称.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面积公式,形式简洁规整,应用又广泛普遍.重要的是数学中的简洁美还是优化解题思路的内驱动力因素之一。教师应当告诉学生解题中如何获得最佳解答方案总是受数学的简洁美所支配,每一个复杂问题的背后一定蕴涵着一个简洁的解法,学生会感到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是一种美的享受。
  2、挖掘和谐美。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和谐美涉及很多.例如:几何图形中,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圆等,都是优美的图画.三角形是金字塔的缩影,圆是太阳的象征,圆柱是厅柱的简化,形象逼真的扇形,梅花瓣样的组合图形,更显出几何图形的和谐美,让人美不胜收。
  3、挖掘对称美。数学中的对称是一种美丽.例如几何图形的对称往往以点、线、面对称,正是由于几何图形中有这些点对称、线对称、面对称,才构成了美丽的图案,精美的建筑,巧夺天工的生活世界,也才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自然美,多彩的生活美。
  二、欣赏和运用数学美,感悟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的美学特征是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对数学文化的审美追求成为数学发展的原动力。要让学生认识到,许多美好事物的背后都隐藏着数学的奥秘,数学的美是内在的、是含蓄的,是理性的也是高尚的,数学的美无处不在,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寻找和感悟。
  1、利用教材欣赏、感悟。现行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渗透几何的初步知识——认识图形,用简单的图形通过对称、反射、平移、旋转,展示了图形变换多方面的应用,同时体会到现实生活处处存在着图形变换的事实。通过学生欣赏、体验、感悟数学文化所蕴涵的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等大大启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从中體会创造的乐趣,领略图形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究现实社会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文化的热情。
  2、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在一节紧张的复习课的最后,教师为了让学生轻松一下,用优美的语言解说:蜜蜂的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棱锥形的底,由3个相同的棱形组成,这样才既坚固又省料;蜘蛛界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和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学生感悟了数学在大自然中的美,就会对数学产生无限的遐想。
  从以上例子看来,教学中利用数学图形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去欣赏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作用
  以本人《圆的认识》和《圆的周长》教学为例,其中渗透的是有关圆的数学文化。教学前我注意挖掘圆本身所内涵的鲜活的文化背景,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博大与精深,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使圆文化浸润于学生心间。由此看出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教学的作用:
  1、数学文化能使学生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数学文化的形成过程首先是一个学生经历内容探索的过程。教学刘徽用“割圆术”求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计算到正96边形,得出这个多边形的周长和圆的直径的比值是3.1416,使学生看出,数学文化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以“史实”(墨子著作记载、周三径一、刘徽的割圆术、祖冲之的圆周率)为载体,经历了不断探索,不断丰富与深化的过程。通过引领学生对“史实”的过程性探索,丰富了数学活动的内容,拓展了学生的探索空间,打造了数学文化的丰厚基石。
  2、数学文化使学生领悟了数学的思想方法。
  数学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领悟思想方法的过程。如:学生对“割圆术”的领悟过程,从圆内接正6边形到圆内接正12边形,再到刘徽的圆内接正96边形,最后到祖冲之的圆内接正24576边形,学生发现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正多边形的周长越接近圆的周长,学生对“割圆术”所蕴含的重要思想(极限思想)和方法(化曲为直)有了真切而深刻的领悟,而这一领悟过程恰是数学文化的彰显过程。
  3、数学文化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数学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学生丰富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谈古论今,让学生感受圆的数学文化。先引入两千多年前,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再讲到我国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早一千多年。听到这,学生们感受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再讲到:太极图,圆形剪纸,还有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圆满结局,及现代人们对圆赋予的更深的文化内涵,如餐桌设计成圆形,意味着亲人、朋友的团聚……从古至今,正因为有了圆,生活才变得多姿多彩,这正是圆的魅力所在!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挖掘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将逐步得到确认,本人在“空间与图形”领域做“数学文化”的探索,也是义务教育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时代要求。 当然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数学文化,使学生真正获得数学文化的滋养,提高数学文化素养,作为我们数学教师,任务还很艰巨。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教育作为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其教学形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教育的要求层次不断提高,要求教学必须要打破传统教学的界限,采取开放的形式、开放的内容进行创新式的开放教学。在这个不断追求开放、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对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基础。本文就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出几点笔者的想法。  关键词:小
期刊
一、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
期刊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本学期我班德育工作认真按计划进行。开学初,利用班会,晨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认真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礼仪常规》,等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法制,思想品德,环境文明礼貌等教育,使学生从开学起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除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我还对学生
期刊
摘要:历史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丰富多彩,只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德育素材,把握好方式方法和情感的尺度,一点一滴点点滴滴不间断地进行德育渗透,一定能使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接受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历史教学 渗透 德育教育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其功能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增强他们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不但需要专业技术较高的人才,还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从而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本文将主要围绕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进行分析探究,了解问题的所在,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问题与对策  一、初中数学教学过
期刊
摘要: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全部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要想出现“柳暗花明”的新局面必须转换教育教学理念。“少教多学”是我们达到新境界的必由之路。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小学数学先学后教中“少教多学”思想的渗透。  关键词:小学数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  引言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学方式的落后以及枯燥并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教学理念的桎梏也使
期刊
摘要:马克思曾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 音乐是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把音乐和英语教学相结合,是一种既轻松愉快又效果良好的办法,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并帮助学生更多的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本文就音乐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音乐 英语教学 运用  1.前言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
期刊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改的逐步展开和深入,教学实效的内涵及其衡量标准也由原来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的片面实效观逐渐向“生命课堂的全面实效观转变。在这样的趋势下,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課堂教学,如何科学的设计,引导,实施和评价课堂教学,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成为每个英语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英语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是应对这一问题的重要前提。因此,对英语口语有效教学进行研究,有
期刊
荣幸的加入了新教育实验者行列中的我,时常静心自问。一个教师应如何对待自己本职的工作;如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如何创造性地开展新教育工作呢?思而践行后得,作为新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梦想、有追求、有目标、勤奋敬业、有积极的心态;还要有忠诚之心、有宽容的品质;更要有创新的思维。新教育的工作贵在自主自发。  一、怀揣梦想 积极探索  新学期我的教育之梦是,通过新教育实验的开设,让我的孩子们更加热爱阅读
期刊
2014年5月我参加国家侨办和教育厅的为期一年的外派活动,来到泰国东北部的一所华文学校教泰国小学生中文课。在这里待了两个学期,对泰国的学校基础教育印象深刻,感受颇丰。同时与国内的情况相比较和对比,取其精华,去其不足。  一、 學制和管理体制的差异  泰国现行小学的义务基础教育学制和我国一样,都是六年制。以下几方面略有不同:  1)、校服颜色多彩化  我国的小学生校服大多数是固定季节或是活动的,但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