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xp3+调节性T细胞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Foxp3+调节性T细胞(Foxp3+ Tregs)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12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Foxp3+ Tregs、PD1的表达,分析Foxp3+ Tregs、PD1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结果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Foxp3+ Tregs、PD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71.32%(92/129)比1.55%(2/129)、65.89%(85/129)比3.10%(4/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性卵巢癌中Foxp3+ Tregs、PD1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关(P > 0.05);随访3年期间,在生存率方面,Foxp3+ Tregs阳性表达者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21.74%(20/92)比78.38%(29/37)],PD1阳性表达者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28.24%(24/85)比56.82%(25/44)](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Foxp3+ Tregs、PD1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

结论

上皮性卵巢癌中Foxp3+ Tregs、PD1的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评估患者病理进展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时切除原子宫瘢痕对剖宫产术后瘢痕憩室(PCSD)形成的预防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再次(二次)接受剖宫产的178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术毕子宫切口直接给予双层连续缝合)与观察组(术毕先切除原切口的瘢痕组织、再行双层连续缝合),每组89例。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处理,均随访1年,记录两组阴道异常流血、PCSD、憩室残余的肌层厚度及憩室体积等情况。结
目的:探讨茶碱缓释片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州人民医院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
目的对比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应用两种喙锁韧带重建策略联合钩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76例患者,以不同喙锁韧带重建策略分成两组:其中A组(39例)应用髂胫束筋膜条进行喙锁韧带重建,B组(37例)应用掌长肌肌腱进行喙锁韧带重建,然后两组再联合钩钢板进行内固定。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摄肩正位X
目的:研究分析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7年7月到2017年12月之间,选取40例我院收治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子宫病变25例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β-1b(rhIFNβ-1b)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RRMS患者30例,根据是否接受rhINFβ-1b治疗分为强化治疗组(11例)、常规治疗组(19例),随访24个月,完善所有患者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扩展致残量表(EDSS)评分、年复发次数,在初始入院(T0)、治疗结束后(T1)、随访6个月(T2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糖尿病下肢缺血再灌注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行下肢手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0~64岁,体质量50~75 kg,ASA分级Ⅱ/Ⅲ级,预计手术时间1.0~1.5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给予0.5%布比卡因3 ml,上电动止血带(压力为300 mmHg,1 mmHg=0.133 kPa)止血。右美托咪定组静脉
目的探讨及评价合并有肋骨破坏的胸壁结核行病灶清除术时,为减少创伤保留肋骨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5例胸壁结核患者,常规术前检查、抗结核治疗后择期行病灶清除术,术中如果发现有肋骨破坏,为减少创伤,给予清创及电凝烧灼肋骨创面,避免行肋骨切除,术后创腔留置引流,局部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结果5例患者围手术期顺利,切口恢复良好,术后随访3~6个月,无结核复发。结论相对于传统的肋骨切除术,此手术方式能达到治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