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养殖保险对病死畜禽处理的影响——基于疫病防控要求的视角

来源 :农村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_y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死畜禽处理包括前端的收集暂存与终端的无害化处理两个环节.通过政策性养殖保险激励养殖场户处理病死畜禽对于防止病死畜禽流动,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十分重要.本文利用北京市2017年养殖场户的调研截面数据,通过有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购买政策性养殖保险对养殖场户的病死畜禽收集暂存与无害化处理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购买政策性养殖保险能够提高养殖场户的病死畜禽收集暂存与无害化处理的疫病防控水平.因此,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养殖场户处理病死畜禽的疫病防控水平:一是扩大政策性养殖保险的覆盖范围,适当放宽政策性养殖保险的购买条件.二是建立养殖保险政策对病死畜禽收集暂存与无害化处理之间的挂钩体系,并细化政策性养殖保险的挂钩条件.三是政府要积极承担更多的监管责任,确保挂钩机制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湖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小厕所、大民生”理念,以提升生活品质为目标,以尊重群众意愿为前提,以保障改厕质量为基础,探索走出一条农村厕所革命的有效路径.截至2020年底,全省一类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9%,二三类县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92.2%、80.3%;连续三年获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激励县奖励.
期刊
可塘镇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是汕尾市的“十字路口”“三县二区”相互连接的经济纽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汕尾市“小金三角”之称.全镇区域总面积76.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万人,下辖21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78个自然村.rn可塘镇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海丰油占米”为引领,狠抓特色油占米产业培育,不断优化油占米产业布局,打造了年产万吨的油占米种植基地,建成集种植与加工为一体的油占米示范区.现已初步形成了涵盖良种选育、标准化种植、加工流通与品牌营销、农旅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全镇油占米种植面积3.
期刊
在农村土地征收中,2020年《土地管理法》将农民住宅纳入单独补偿范围,以公平合理补偿、保障被征收人生活水平不降低为原则,实行先补偿后搬迁,这些规定符合征收的世界立法趋势;该立法仍存在补偿方式不健全、不同住宅的补偿标准不明确、住宅宅基地有无补偿不明确、对达不成征收补偿协议情况没有作出处理等缺陷;我国有关农民住宅征收立法,应当考虑土地与住宅同时被征收的农民不同于房屋被征收的城市居民的实际情况,赋予被征地农民更多城市安置房屋可供选择,对完全依赖农地生存农宅居住的农民予以特别保障,综合统筹安排被征地农民的住房、就
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与转型,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点,也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建立与转型背景相适应的政策体系与治理机制,逐步从脱贫攻坚的“多予”转变到乡村振兴的“放活”,是激发农村内生活力的关键.因此,要推动从脱贫攻坚“压力”下的任务型治理向乡村振兴“放活”下的发展型治理转变,促进有利于激活内生活力的治理转型,推动治理理念与 目标的转变、多元治理主体的协同治理、治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构建相适应的责任体系、动员体系与考核体系,实现治理有效,激活农村发展的内生活力.
山东省威海市是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威海市积极探索将信用建设深度嵌入乡村振兴各个方面,利用信用“穿针引线”,推动农村原有治理资源、治理手段串联融合、系统集成,积极破解乡村治理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全力消除法律管不到、道德管不了的治理盲区,构筑起信用支撑、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期刊
推进农地资本化进程中赋予农民更多的土地权益与自由是贯彻新《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应有之义.农地商事信托可以实现统合农地资源与精准扶贫的价值目标.但实践中的农地商事信托却将农民排除在信托法律关系之外,法律上也并未明确农民在农地商事信托中的收益请求权,“无名”又“无实”的境况造成了农民利益保障的现实困境.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公共利益理论的双重解构,反映出农民利益保障应予以倾斜式考量.为此,可从优化法律规范的内容联动,完善受托人信义义务与激励机制,确立信托协同监管的治理体系,提供委托人权利救济路径为规则展开的进路选
我国农村基层协商制度面临“落地难”的困境,但已有研究缺乏足够的解释力.本文以天长市协商共治实验为切口,尝试归纳出回应前置的概念.当地在协商议题、协商代表和协商规则这三个环节中对农民的协商需求进行回应,并通过制度的吸纳和前置予以体现,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回应前置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村民自治的时代转型以及新型“积极政府”建设的构思,为推动农村基层协商走向治理有效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协商回应前置的运用还需要明确好回应的内核与边界,处理好协商回应同群众参与的关系,最终实现民主与治理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殷殷嘱托,扛牢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政治责任,坚持全力推动、强化保障、多措并举,超额完成了农村厕所革命目标任务,农村如厕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累计新建改建行政村卫生公厕11194座,完成目标的104.3%,实现卫生公厕行政村全覆盖;农村卫生户厕339.4万座,完成目标的105%.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发展与现代转型的耦合衍生了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的逻辑发展进路,也形塑了工业、现代乃至风险的中国式多元社会运行轨迹.城乡分治二元结构下我国农村环境问题失序、环境污染转移等累积性或突发性环境风险仍处于不断扩张的态势.实施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城乡环境风险治理的“权力—权利”体系重构和制度变革提供了政策规范契机.基于农村环境风险治理既有体制机制和制度规范的检视和反思,应当寻求从城乡分治向协同共治演进的新模式和法律范式,通过理念衍更、利益协同和制度规范形塑农村环境风险协同共治的多元治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下,要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在于合理引导乡村劳动力回流,实现人才振兴.为此,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农业,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为遏制外出劳动力被追回流,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现行户籍制度改革以及改革与完善农村土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