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瑶族长鼓舞编排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主要探讨广西瑶族舞蹈的编排,从瑶族长鼓舞的起源研究出发,讲述了“勉”与长鼓舞之间的关系和盘王舞的起源故事及盘王舞过程。为更好编排瑶族长鼓舞,又进一步分析了瑶族长鼓舞的编排元素,包括题材的选择、音乐的组合、动作的规范以及舞蹈框架的打造,并提出瑶族长鼓舞在编排中要注意两个坚守,即坚守历史传承性和坚守实践创新性。最后,文章提出了瑶族长鼓舞的编排策略,一是重视舞蹈表情,二是重视舞蹈构图,三是重视舞蹈动作,四是重视舞蹈形象。
  关键词:广西;瑶族长鼓舞;编排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瑶族舞研究”(2018KY0891)研究成果。
  一、瑶族长鼓舞起源
  瑶族主要分为“勉”“布努”“拉珈”三大族系,各大族系因其居住环境、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彼此之间有差异。从瑶族舞蹈的差异来看,“勉”主要采用长鼓作为舞蹈的主要乐器,主要是以祭奠盘王为主。故事的起源是一天,盘王上山打猎追捕羊时,不慎滚下山崖丧生,盘王的子女为了悼念盘王,砍下梓桐木作长鼓鼓身,剥下羊皮蒙住两头,制成长鼓,盘王的子女敲击长鼓并编排舞蹈祭奠盘王。
  瑶族人崇拜盘王,他们共同想象其作为民族的象征,是祖辈传递的文化。中国人都有寻根溯源的本性,而盘王作为部族的原始首领,是部族区别其他族类的核心思想。而在广西宜山县瑶区的《盘古王圣牒榜文书》载:“当初原有盘古王,置天地置人民,先有瑶人后有朝廷。”这一记载充分显示出瑶族对族性的认同和对统治阶级的敌意。广西多地都崇拜盘王,但是也因地理位置、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的差异产生一定的差异性。如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盘瑶、坳瑶、山子瑶、茶山瑶、花蓝瑶五个支系的瑶族都普遍认为瑶人是伏羲姊妹(即兄妹)的后代。他们在每一件重大事情讲话时,都要在开头讲“盘古开天立地,伏羲姊妹造人民”,而且普遍流传伏羲兄妹的故事。在民间宗教经书中,还把这故事编成七言一句的“神唱”,在跳神时歌唱。
  《古今图书集成》卷1254记载祭盘瓠时之巫舞,“衡人赛盘瓠,病及仇譬,重事祈许。盘古赛之日,巫者以木为鼓,中小两头大,如今之杖鼓,四尺者谓之长鼓,二尺谓之短鼓。巫有练帛长二三尺,画自盘古而下三皇五帝,三王及诸神,是日以帛画悬之竿,鸣锣击鼓吹角,巫一人以长鼓绕身而舞,两人复以短鼓相向而舞,随口歌唱,无复本据。雠怨重者,夜至野地灭烛谓之盘黑鼓。”
  跳盘王舞,这是一种传统的农祭舞,伴着长鼓声,舞者时而翻腾,时而旋转,时而跳跃,所表演的内容为开荒、造林、伐木、犁耕、撒种、锄草、收割等,约十几个场次,历时一至两天。舞姿粗犷,十分动人,由于整个祭祀过程以跳为主,故俗称“跳盘王”。
  二、瑶族长鼓舞编排元素分析
  (一) 瑶族长鼓舞题材
  舞蹈编排首先要重视题材的选择,而瑶族长鼓舞自身有其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特点,使得其题材选取上偏重与盘王题材相关的。盘王是英雄,英雄人物的故事都涉及磨难和克服过程,设置的时间点和展现形式能很好地突出舞蹈主题。舞蹈是围绕题材编排的,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通过编排人物舞蹈动作展现以及舞蹈组合的整体搭建,从而以完整的舞美形式展现故事,展现故事体现的内涵、人物的情感冲突、人物的心路历程等。题材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才能让舞蹈不俗,不仅能让观舞者随着舞蹈进程情绪起伏,还能让在观舞结束后有进一步的联想和感悟。对于题材的民族性、文化性、情感性进行精心的提炼、加工、雕琢,才能形成舞蹈的框架,才能从整体中展现舞蹈作品的艺术效果。
  (二)瑶族长鼓舞音乐
  舞蹈要有音乐配合,加之音乐能让表演效果更上一层楼。瑶族長鼓舞以长鼓作为主要音乐乐器。瑶族长鼓,在古代被称为“铙鼓”或“铳鼓”。明清两代仍以铙鼓为名,至今有的瑶寨还将长鼓叫作铙鼓。瑶族长鼓主要是采用燕脂木制作,制作精细,外形美观,鼓身呈一长筒形,长83厘米左右,系用一整块木料车旋而成,中腰较细而实,两端稍粗面空,蒙以羊皮或山兔皮。通体彩绘着云头、日月、龙凤、花草或鸟兽等图饰,油漆色调鲜明,极富民族风格,有的还在鼓的两端和腰间系着8个小铜铃。舞蹈者将鼓斜挂腰侧,双手拍击,或左手执鼓中部,用右手拍击,边击边舞,长鼓既是伴奏的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在对瑶族长鼓舞编排创作音乐时,既要注重与题材的协调性,同时也要注重对音乐节奏快和慢、强和弱、平和及高潮的合理搭配与把握, 力争做到音乐的乐风、特点与舞蹈形象、动作等相互协调。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提倡多元乐器融合,在考虑新的乐器融合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不同乐器的特点与长鼓之间的融合是否和谐、是否自然。
  (三)瑶族长鼓舞动作
  长鼓舞是需要通过舞蹈动作来展现的,舞蹈动作是否规范,是否在动作的力度、速度以及幅度上达到展现舞蹈情感的要求,都有特定的需求,都是为塑造舞蹈人物形象奠定基础。长鼓舞不是个人独舞,是需要多人参与的舞蹈。在舞蹈编排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动作所展现的情绪特点,如力度大、速度快、挥舞的范围大的舞蹈动作可以体现狂喜、欢乐、热闹、紧张等情绪。多人同时做相同的动作还能展现出集体才能呈现的庞大气势。因此,要求舞蹈编排人员在进行创作时, 要充分考虑单个动作的难度及在舞蹈作品中应用的价值,也要根据舞蹈的题材选取、舞蹈营造的氛围不同,仔细选编不同的舞蹈动作。
  (四)瑶族长鼓舞的舞蹈框架
  框架属于顶层设计,舞蹈的好坏离不开题材、音乐、动作的选取,同样需要在一定的舞蹈框架上,才能将舞蹈作品所呈现的故事主题、人物塑造有节奏、有韵律、有起伏地展现,带领观舞者感受舞蹈的魅力,体会舞蹈艺术的美感。舞蹈框架既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族人传承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也需要融入现代舞蹈给予观众新的时代审美需求。长鼓舞的舞蹈框架从系统观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要素的特点和融合规律,在把握故事主线的基础上,突出关键环节,引起情绪共鸣。   三、瑶族长鼓舞编排原则
  (一)坚守历史传承性
  长鼓舞,本身是带有民族传承性特点在内的舞蹈,讲述了历史中的瑶族人热爱生活、崇拜英雄、敬畏环境等方面的故事,传承着民族特有的情感、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是历史的瑰宝。因此,在编排舞蹈时就需要依循瑶族长鼓舞原来创作的时代特点。
  (二)坚守实践创新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民族人民生活环境的融合,瑶族人更多走出原先居住的环境,去适应新的环境。瑶族长鼓舞一直是依靠祖辈传小辈的形式,早年又因技术原因没能妥善保留音像文字材料,现虽保存了部分,但流传性不强。虽然保留的原始性不强,但瑶族人重新根据已有材料,融入新元素、新思想、新动作,使得瑶族长鼓舞焕发新的活力。
  四、瑶族长鼓舞编排策略
  (一)重视舞蹈表情
  舞蹈表情是舞蹈者通过面部、动作、姿态等展现舞蹈情绪的行为。瑶族长鼓舞蹈中有关瑶族“还家愿”中“锁马”仪式的舞蹈,扮演运钱童子的舞蹈者手持师棍作为马鞭,利用手臂举起师棍的高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最好能根据现场舞台的情况略有不同,通过角度的选择使得观看的观众能通过这一动作感受童子的尊重情绪。之后法师、徒弟们手牵手将运钱童子围在中间,在大锣伴奏下,围绕运钱童子先逆时针再顺时针旋转而舞,通过不规定间隔时间拍打运钱童子的屁股,更好运用舞蹈表情展现打马运纸钱的过程性。期间注意旋转动作的速度由慢到快,与打击乐配合默契,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不同和变化,使舞蹈具有了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重视舞蹈构图
  舞蹈构图也是舞蹈表现手法之一,是舞蹈在色、线、形等方面的合理布局,其中包括舞蹈队形变化中形成的图案、舞蹈静态造型所构成的画面。舞蹈构图是体现舞蹈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作品主题的表现、意境的创造、气氛的渲染、形象的塑造都有重要作用。
  (三)重视舞蹈动作
  舞蹈动作是经过艺术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是舞蹈最基本的单位和艺术手段,狭义指运动过程的动态动作,广义包括动态动作、姿态、步法、技巧等方面。舞蹈动作是各种动作在一定的顺序、方向、力度、速度和幅度上的组合与变化,服从于舞蹈语言和整个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要求。舞蹈动作必须备逻辑性、节奏、韵律、构图、风格等因素。舞蹈运动过程中的动态动作,包括单一动作和过程性动作。
  (四)重视舞蹈形象
  舞蹈形象的塑造在编排长鼓舞的过程中也极为重要。舞蹈中被欣賞者感知的体现作品内容的主要对象,分为人物形象和动态形象。人物形象由人体的动作、姿态和造型借助音乐、道具、服饰、化妆、灯光等构成;动态形象由人物形象及场面构图、队形变换等构成。舞蹈形象通过空间展现,有着确定的状貌和具体的视像,在时间中流动,在不断运动中形成、发展、变化,它符合形体美的法则,给人以美的熏陶,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典型意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孔姿燕.浅谈舞蹈编导应具备的专业素养[J].北方音乐,2017(5).
  [2]孙梓晶.群众舞蹈的编排研究[J].大众文艺,2017(3).
  [3]张晓宇.民族舞蹈编导技巧的探讨[J].艺术品鉴,2015(5).
  [4]张晓娜.再论民族舞蹈编排原则与技巧[J].大众文艺,2017(5).
  [5]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6]奉恒高,朱华,谢尚果,等.瑶族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6.
  [7]徐杰舜,李辉.岭南民族源流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
  [8]李默.瑶族历史探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9]范玉梅.中国的少数民族节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
   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
其他文献
衣向东的乡村题材小说多以小人物为描写对象,以充满诗意的甜美情调、平静舒缓的叙述来描述故事。他的小说不但挖掘人性的秘密,塑造美好的心灵,而且传达出对社会的深切关注。
摘 要:曲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各地流行的不同曲艺形式,具有各自的艺术表现手法、音乐曲调还有表演方式,从而构成了艺术特征各不相同、品种繁多的曲艺曲种。但是,曲艺作为一种说唱艺术,虽具有悠久的历史,却一直没有相应的艺术地位。在艺术发展史上,说唱艺术曾归于“宋代百戏”中,在瓦舍、勾栏表演,到了近代,则归于“什样杂耍”中,大多在诸如北京的天桥、济南的大观园、唐山的小山、天津的“三不管”、开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04月至2019年08月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n=50)研究,均开展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依年龄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大学生毕业人数日益增加,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国务院发文提倡并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的支持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创业的激情,然而
Feminism,post-colonialism and post-colonial feminism are three important and relevant theories of literary criticism.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ir connotat
【摘要】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当前各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工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展示自己的风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现阶段各学校的志愿服务工作虽然形式多样,但是还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受某些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缺乏积极性、实践的方式比较单一等问题。所以本文在分析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学生志愿服务积极性的措施。  【关键词】学生 ; 志愿
摘 要:赣剧作为江西传统戏剧,拥有500多年的历史,是赣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明代,发源于景德镇和鄱阳等江西的东北部区域。京剧、湖南戏曲、川剧、秦歌等剧种的形成和发展受赣剧影响很大。因其历史悠久,包括文学、音乐、杂技、艺术、舞蹈、武术等元素在内的赣剧在2011年5月23日成为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京剧的“鼻祖”。在中国戏剧史上,江西省独特的地
有人说过:男人是多情和长情的,而女人则是专情与绝情的.
期刊
目的 观察活血解毒方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的干预作用,明确解毒类中药在银屑病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 BALB/c雄性小鼠5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活血
邵剑真老师是合肥乃至安徽话剧界的老前辈,一辈子奉献于“群众话剧”,对“群众话剧”的历史有相当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