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平传》阅读

来源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高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y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rn张方平传rn[元]脱 脱 等rn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家贫无书,从人假三史,旬日即归之,曰:“吾已得其详矣.”凡书皆一阅不再读,宋绶、蔡齐以为天下奇才.举茂材异等,为校书郎、知昆山县.又中贤良方正,选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
其他文献
试题简评rn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命题材料,选用的是卞之琳1938年创作于延安的小说《石门阵》.rn小说情节不复杂,主要写的是木匠王生枝给村民们讲述身边发生的“石门阵摆退鬼子兵”的故事.名为洪子店的小镇上抗 日军民团结一心,摆下“石门阵”,最终智胜“鬼子兵”.
期刊
很多教师在进行高中写作教学时,只会根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这样做虽然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写作教学的效率,却不能收到很大的成效。如果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开展写作教学,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不但可以缩减写作教学的时间,还可以提升写作教学的质量,从而为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率,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从课文教学、累积素材、广泛阅读和小组合作四个方面入手分析在高中写作教学中
期刊
原题呈现rn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rn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 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内容,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受到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有效提升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主要论述了人文主题视角下,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民俗类文本的教学。  [关键词]教学建议;民俗类文本;人文主题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整本书阅读不仅能发展学生思维,还能塑造学生积极的心理和健全的心灵。为了让整本书阅读落到实处,要做好以下几点:教师先读,激发学生兴趣;创造条件,保证阅读时间;实施策略,开展阅读活动。总之,语文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从而让学生爱上阅读,提高语文学习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语文学习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于逸飞跪地救人rn2021年7月20日,郑州遭遇罕见暴雨,地铁5号线沙口路站至海滩寺站附近,众多人员被洪水围困.危急关头,第一天上班的郑州人民医院新进研究生试工人员于逸飞,披上白衣、逆行救人,跪在地上做了6个小时心肺复苏,救下了十几个人的生命.
期刊
1.初心易得,始终难守.rn2.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rn3.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期刊
读书究竟有没有用?在网络舆论场,这个问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rn“读书无用论”一度很有市场.从边远山区初中生辍学到一线城市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各种“读书无用论”的翻版论调不断出现:“7万名硕士送外卖”的假新闻赚足了流量;自嘲为“985废物”和“小镇做题家”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在城市选择“就地躺平”的“蹲族”生活引发人们一片共鸣;优秀学子从“985”到“996”的人生轨迹充满幻灭感;等等.这一切看似在质疑读书的意义,实则是人们在表达对就业、生活乃至未来的焦虑.
期刊
真题回放rn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rn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 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期刊
马毛姐:闻名全国的“渡江英雄”rn“马毛姐,一等渡江功臣,在渡江战役中,手臂中弹,依然咬牙坚持,6次横渡长江,运送3批解放军成功登岸,是闻名全国的渡江英雄,一生淡泊名利,默默为党工作.”2021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仪式上简短的一段话概括了马毛姐的一生——波澜壮阔而又甘于淡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