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基于循证制定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集束化护理方案并观察该方案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相关网站和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0月关于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的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SR)和随机对照试验(RCT),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筛选,提取相关内容,结合专家意见,形成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集束化护理方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选取接受手术的患者70例,展开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集束
【机 构】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ICU 450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护理部,广州 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护理部,广州 5106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循证制定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集束化护理方案并观察该方案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系统检索相关网站和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0月关于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的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SR)和随机对照试验(RCT),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筛选,提取相关内容,结合专家意见,形成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集束化护理方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选取接受手术的患者70例,展开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集束化护理方案临床应用的预试验,观察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方案中各条措施的执行率。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篇RCT、6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6份临床实践指南,术中压疮预防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内容包括:术前压疮风险的评估、使用减压平车转运患者、使用减压设备或减压装置进行局部及整体的减压处理、局部使用敷料保护、合理摆放体位、定时抬高受压部位或调整体位角度、维持正常体温以及保持皮肤的干爽。其中,"使用减压平车转运患者""敷料的防护""调整术中体位""保持术中皮肤清洁"4项护理措施的执行频率分别为0、17.1%(12/70)、87.1%(61/70)、5.7%(4/70),其余措施的执行频率均为100%;70例应用该方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手术患者,从手术开始至手术结束后6 d内,无压力性损伤发生。
结论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集束化护理方案能够有效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包含的每条护理措施均有循证基础,各项护理措施之间相互联系,与指南涉及到的术中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内容相比更为集中、全面、系统。
其他文献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6%~8%。目前国际对于MCL在生物学行为、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方面已有较多研究和报道。但由于其侵袭性较高,在预后判断、治疗方面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文章对MCL的疾病概况进行介绍,同时对于临床上尚未解决问题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
目的探讨淋巴瘤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初诊淋巴瘤患者115例。根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淋巴瘤诊断及疗效标准,将患者分为化疗缓解组(76例)和化疗未缓解组(39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38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凝血因子Ⅶ(FⅦ)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
目的探讨伴腹部巨大包块及乳糜胸的滤泡性淋巴瘤(FL)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对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的1例伴腹部巨大包块及乳糜胸的FL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理学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乳糜胸,盆腔磁共振成像示腹膜后巨大占位,结合各项实验室检查及颈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滤泡细胞型ⅣB期,后给予R-CHOP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血液系统高度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侵袭性强,预后差,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文章将对近年来BPDCN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病史摘要孕妇孕12+6周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颈项透明层增厚,心脏结构显示不清;18+4周复查诊断为单心房单心室合并膈疝。症状体征孕妇无腹痛、无阴道流血、无发热等症状。诊断方法12+6周早孕期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颈项透明层增厚(5.9 mm),心脏结构显示不清;18+4周复查,超声提示:单心房单心室、右移心;胎儿膈疝。治疗方法孕妇放弃妊娠,行羊膜腔穿刺、依沙吖啶引产,产后给予促宫缩、对症治疗。临床转归
血栓与止血是涉及多专业的临床交叉学科,相关血栓与出血性疾病严重危害健康。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在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和纤溶系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文章介绍了相关代表性工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病史摘要患者因体检发现左肾上腺肿瘤就诊。症状体征患者无腰腹部疼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及脓尿,无发热、寒战。诊断方法超声提示左侧肾上腺实性占位(髓样脂肪瘤?)。CT提示:考虑左侧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可能性大。临床初步诊断为左肾上腺肿瘤。治疗方法行后腹腔镜左肾上腺切除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为左肾上腺髓样脂肪瘤。临床转归术后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无不适症状。适合阅读人群超声科;影像科;泌尿外科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于外周静脉短导管更换依据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最新指南在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利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11名临床护士进行深入访谈,并运用类属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护士现阶段虽大部分采用国家行业标准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但更倾向于依据临床指征进行导管更换;最新版指南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差异是其在我国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结论根据临床指征更换外周静脉短导管更
目的总结1例哺乳期合并巨大外生型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方法针对该例患者围生期合并肿瘤,导致患者在围手术期因疾病本身、母婴分离产生的焦虑抑郁状况等负面情绪,对该患者进行全面心理状况评估,予患者制定个性化阶段性心理干预,同时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手术耐受性,完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中重视患者情绪干预,应用时辰护理,因时制宜,观察腹压变化,进行症状干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通过对患者有针对
目的探讨应用优化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流程及护理干预对救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优化后的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流程及护理干预行溶栓治疗,选取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45例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流程及护理干预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从就诊到开始溶栓药物用药时间(D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