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科人才培养的高校核心竞争力培养机制探析

来源 :领导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g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如何培养和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的生存环境、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容、本科人才培养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试图探讨大学核心竞争力培育及提升对策。
  【关键词】 人才培养 高校 核心竞争力 培养机制
  【作者简介】 罗克文,广东工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黄馨馨,广东工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张余慧,广东工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法律与管理;李香,广东工业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8-0026-02
  一、大学核心竞争力定义及内涵
  “核心竞争力”最早见于普拉哈拉得(Prahalad)和哈默(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它指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整合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在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的一种“优势资源”,它是对大学资源进行有效的运作,深植于大学各种资源中,以独有的核心能力为支撑,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职能中运作大学资源所形成,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系统。这种能力以大学基础设施为依托、以大学精神为愿景,以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科学研究及其成果转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的整合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看, 许多著名大学都注重发展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并且依靠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大学的跨越式发展。没有核心竞争力, 就不能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没有竞争优势, 就不可能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不可能实现跨越发展, 建设成为高水平大学。
  二、大学生存环境与大学竞争
  1. 我国高等教育融入国际市场
  我国加入WTO以后,高等教育服务被纳入“服务贸易协定”条款,为适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高校必须正视与国外高水平大学之间的无形竞争。一方面,国外高校凭借其学术声誉和办学优势、吸引和抢占了中国的大量生源,国内高等教育市场受到挤压,出国留学人数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国外教育资源涌进来,中外合作办学不断兴起且规模越来越大,我国高等教育市场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面对国际市场的残酷竞争。
  2.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市场化”逻辑
  上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实行规模扩张,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这一转变增加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个性化需求也得以实现。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环境深刻变化,国家鼓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国家按照发展市场经济需要,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了高等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了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也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市场化”,政府对高等教育放松管制,将市场逻辑引入高等教育。
  三、本科人才培养与大学核心竞争力
  世界上的一流研究型大学无一例外,都是靠本科人才培养扬名于世。牛津、剑桥大学成立之初形成的导师制,哈佛大学的选课制和学分制,芝加哥大学的“百科全书式教学计划”等,皆服务于本科人才培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以其高质量的本科人才培养让广大学子神往。因此,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探究基于本科人才培养的大学核心竞争力,对如何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提升大学的教学质量具有时代意义。
  1. 本科教育质量维系着大学主要的办学经费 在教育财政拨款制度下,本科生培养是大学经济的主要来源,企业也将资助经费主要投向本科生奖助学金、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因此,优质的本科教学可以为学校争取到更多的教育经费。即使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仍然是大学的支柱,重视本科教育,着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2. 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心
  本科人才培养对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以及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科教育传递着人类文化的智慧结晶,为国家培养了未来的管理者与建设者。青年一代通过本科教育开始接触高深知识,为更高层次的学习与深造打下基础。
  3. 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着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在高等教育层次分化、中心上移后,本科人才培养依然是整个高等教育的基石。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声誉直接影响着大学的生源质量,也影响着研究生教育;如果一所学校本科教育得不到重视,很难为研究生教育提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生源。没有高质量的生源,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就难以实现,科学研究缺乏生力军,师资培养缺乏后备力量,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也难以跟上。
  四、大学核心竞争力培育的路径选择
  1. 重视大学文化的建设和传承
  深厚的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一所大学卓越的办学理念、独特的办学特色、良好的大学制度等, 共同构成其具有特色的大学文化, 对核心竞争力起着发展导向的作用, 大学核心竞争力与其历史、传统、特色、校风、校训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大学核心竞争力形成、培育和运用的源动力。大学文化的形成是学校特色与长期发展相融合的积淀,一所大学的文化就是一所大学发展史的沉淀,也是不可复制的因素,让特色文化与校园其它文化元素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相对具有特色的泛文化圈,使其具有核心竞争力具有被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2. 坚持国际视野和本土行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国际化不是同质化,一方面要保留本土化民族化特色,按照国际惯例向全球开放教师市场, 融入到国际教育环境中去;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资源发展自身,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建立起高起点的教育平台。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创建灵活开放的教育体系,推行研究型、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创新。实行国际化必须与本土化相结合,在吸收、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保持自己的办学特色与个性。
  3. 加强优质资源整合、切实实施“质量工程”
  大学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必须从资源优化配置角度出发,高校将从分散配置战略资源转向集中配置战略资源。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应尽可能地将稀缺的资源和优势集中到有限的战略关键点上。全面提高基于本科人才的大学核心竞争力需推进教育改革,进行资源整合。教育部“质量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在提高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方面起着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前提,课程和教材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学示范中心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估制度是保障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质量工程本身代表着品牌教师、品牌课程、品牌团队、品牌基地等,以“质量工程”为抓手,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可以提高学校的总体竞争力,提升学校的品牌。因此质量工程的建设取得的成果,将直接转化为一个学校的品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庆华等.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过程中的知识整合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23).
  [2] 简世德等.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与前瞻[J].理工高教研究,2010,(04).
  责任编辑: 赵春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增殖及HIF-1α和HIF-2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多西环素对H44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倒置相差光学显微镜观察多西环素对细胞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受体阻断剂在多种恶性肿瘤(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及肾细胞癌等)的临床应用中已取得振奋人心的成果。不
红安县华家河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完小,位于华河西街,依山傍水,人杰地灵。学校始建于1964年,校园总面积为9860平方米,建筑面积4851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8人,教
【内容摘要】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永恒主题。学生宿舍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明程度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成败。本文通过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创造条件实施宿舍文明管理的探讨,阐述了宿舍文明对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  【关键词】 宿舍文明彰显文化内涵   【作者单位】 湖北省红安县两道桥中学。  【中图分类号】 G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
通过对湖北省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获奖成果进行统计,分析获奖成果的类型、地域分布、研究学科和研究成果的现状与趋势,以期为湖北省教育科研的工作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智利高山上有一种鹿,名叫圆斑鹿,它们每年都会翻越一个陡峭的山崖。在每次翻山的过程中,许多鹿会因脚下踩空而掉下山崖摔死,也有的虽然最终挣扎保命,但却被山上的尖石划得遍体鳞伤。当然,也有毫发无损的顺利通过的。尽管翻山后鹿群要伤亡过半,但圆斑鹿始终坚持着这一传统。  翻山过后的鹿群还要迁徙向前,直到找到水草丰美的地方。可它们并不急于前行,而要坚持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虽然这里没有丰足的食物,但它们却宁愿饿
领导者作为危机事件的管理者,在危机事件的应对与处置过程中至关重要。危机事件具有破坏性、紧急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这给领导者带来了强大的心理压力和巨大的考验。因
【内容提要】 本文介绍了湖北省红安县职教中心(以下简称“我校”)数控技术专业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遵循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实施教学,构建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化"1+1+1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键词】 数控技术 工学交替 “1+1+1”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 周立新,中学高级教师,红安县职教中心教务处主任;戴建新,中
目的探讨Tomotherapy兆伏级CT(megavoltage CT,MVCT)摆位误差修正的精度及其对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外放边界的影响。方法选取头颈部、胸部和腹部肿瘤患者各20例
【内容提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这是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协商民主”的概念。本文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对“协商民主”的产生、演变和发展进行研究,并对我国开展“协商民主”的现状予以分析评价,就在人大工作中如何运用“协商民主”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协商民主 人大工作 运用  【作者简介】 陈麟,四川美术学院学生处七级职员,文学硕士,研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