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建筑即有利于人们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和谐发展的建筑统称,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了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要难题,对人们的生存空间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中,做好对环境的保护和提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城乡规划为例,介绍了在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生态建筑
  一、生态建筑的要求以及内涵
  生态建筑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筑的相互结合所提出的一种建筑理念。现代建筑往往都是以建筑学为基本前提,其中也涉及了多种学科和技术,首先要保证建筑和环境的有机结合,将建筑设计和环境因素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其次也要考虑建筑中对人们生活和生活所需的保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部分,即在保证和谐生活的前提下,更好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生态建筑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筑物的设计要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们的合理使用。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环境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也促使建筑业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所以,在进行城乡的建筑规划设计时,对建筑整体的设计思路要有明确的认识,建筑的结构布局、环境设计等等因素都需要严格把握,以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和环境结合的效果。设计者不仅要对建筑学有所较高的要求,同时也要对环境生态有所掌握,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环境和建筑的有机结合才是建筑设计的关键因素。做好生态建筑的设计,才是有效的提高建筑质量和生活环境的重要步骤。因此,生态建筑设计不仅要有科学化的特点,同时还要合理化和多样化,从而更好的构成特色的生态建筑,为生态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
  生态建筑的规划设计需要明确的几点内容:
  首先,对植物和土地的保护要放在首位,建筑和环境的和谐是生态建筑的重点部分,因此不仅要加强绿色植物的保护,也要促进绿色环境的发展。其次,以节约资源和提高环境的质量为基本前提,让建筑能够更好更合理的来使用自然资源,同时突出建筑的环保理念和使用性能。最后,建筑在规划过程中,周边的环境要有效的进行合理利用,将废弃物的排放和环境的保护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以免以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另外,生态建筑的设计是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进行的,因此,提高生态建筑的科学性是最基本的要求,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建筑生态的平衡。
  二、城乡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生态建筑的概念模糊不清
  由于生态建筑理念发展相对较晚,很多人对于生态建筑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对于生态建筑的概念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以为建筑中多加入一些绿色植被即可,这样的概念是不正确的。还有一些人认为建筑规划的建筑平面即是生态建筑,这种观点的人没有能够认识到生态建筑的重要性,往往只对生态建筑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的特性有了认识,而没有全面的、系统的认识,这也是目前生态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二)农村生态建筑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农村的建筑规划相对较为落后,因此,人们对生态建筑也没有足够的认识,这也是农村生态建筑和城市生态建筑的差距。很多人往往只注重于城市生态建筑的发展和研究,忽略了对农村的研究,并且表现的非常明显。在进行建筑研究过程中,农村的建筑往往都只注重使用性能,而忽略了其生态发展的理念,在进行设计中,也不愿意在农村建筑中过多的进行选择研究。这样就造成了农村的建筑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即使在农村有生态建筑的设计和应用,其效果往往也相对较差,没有系统的合理的进行综合考虑,缺乏一定的效果。
  (三)生态建筑缺乏实践性
  目前,虽然我国在生态建筑方面做出了许多学术研究,对建筑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当对生态建筑的建设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性的研究,还需加强对生态建筑环境效果、计算机模拟以及实践模式的测试分析。
  三、城乡规划设计所面临的生态问题
  目前,我国在对城乡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地方建设部门缺乏正确的规划意识,导致在对城乡进行规划设计时,出现越权审批、违法建设、违法用地等现象,对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城乡规划所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资源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
  目前,在对城乡进行发展建设时,会设立各类开发区,往往存在宽打窄用的现象,使得乡镇辟出良田进行开发,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在城市中进行房地产开发时,由于对土地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土地供应过多,使城市无限制的扩大,加剧了拆迁安置的问题,阻碍了新建房屋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也对城市居民原有的生活设施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过度的使用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除此之外,在城乡公路两侧,大量小店开设,不仅影响了车辆的正常行驶,同时造成了农田的大量浪费。
  (二)水污染现象严重
  由于在城乡建设中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所占市场越来越大。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污水排出,对水资源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尤其是在跨省水域和城乡结合带的水域中的污染现象尤为严重。污染现象最为严重的主要是横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的淮河水域,受污染河段已经占据了整个淮河流域的百分之六十五,主要原因在于沿河地区为了谋求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皮革、造纸等具有严重污染的行业,导致淮河水遭到严重污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三)大气污染严重
  我国在进行工业建设时,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导致大气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并且没有予以相应的治理措施,尤其是乡镇企业给大气带来的污染尤为严重。
  (四)交通拥堵和住房拥挤现象日益严重
  随着城乡建筑的不断发展,使得城乡人口也随之不断增加,车辆不断增加,导致城市中的交通拥堵和住房拥挤现象日益严重。城市拓宽干道和外围环线的建设工程远远无法满足建设发展的需要,这就使得绝大多数城市开始实现单双号现行的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另外,在城乡建设中,由于环境绿化、服务设施、通讯、煤气、供电、排水、给水等方面缺乏合理的改造,导致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对城乡规划建设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四、生态建筑对城乡规划设计的意义
  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时,生态建筑对保证生态平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城乡规划中建设生态建筑,是为了给人们创造出更好的生存环境,实现人类发展在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等方面的综合获益。我国在城乡规划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带来的污染极为严重,通过生态建筑来缓解城乡建设中的生态危机,必须对各学科进行综合的分析与研究。虽然我国已对建筑技术和生态环境做出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但却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设计规划。因此,必须加强对生态建筑的建设力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推动我国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要保证城乡生态环境平衡,在建设过程中就必须加强对生态建筑的建设力度,将环境与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实现协调共生、循环利用、整体有序的生态环境。在对城乡进行规划设计时,对生态问题的复杂性必须进行综合、系统的处理,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敬民.试论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0)
  [2] 秦菲,刘家庚,李茂荣.生态建筑中庭的自然通风与热环境案例分析[A].第五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2009
  [3] 支文军.适宜与适度:中国当代生态建筑与技术[J].时代建筑,2008(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规划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它对城市的发展可谓是有着极为突出的指导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对环境保护工作都存在着严重局限性,致使的城市在发展之中出现了许多的环境问题,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负面影响。本文从我囯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入手进行分析,着重探计了其应对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 建设 环境保护  这些年以来,中国的城
摘 要:体育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自身身体素质,释放文化学习的压力,使自己能够以更好地状态应对后续的学习。但在传统初中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体育教学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新课改以后,大众对体育的看法逐渐变化,也开始意识到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供广大同行借鉴。  关键词:体育教学;主动参与;教学策略  传统初中体育教
一、引言鲁德亚德·吉卜林是英国第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曾广受读者及评论家的好评。马克·吐温曾盛赞吉卜林的作品,称“它们对于我从来不会变得苍白,它们保持着缤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CKD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和严重的危险因子之一,即使早期CKD亦为构成心血管事
自1817年Parkinson医生正式报道帕金森病至今已有200年之久,但是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仍未有定论,老化、基因和环境等因素都参与其中.然而,随着世界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作为仅次
本文简要分析了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th
期刊
针对地方本科高校在新常态下办学要从学术型或理论型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本文系统阐述了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思路、原则、具体举措以及在前期探索与实践阶段取得的初步成效,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