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过错情节司法适用的现状考察与改革路径——基于裁判文书大数据的实证分析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694134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害人过错”作为酌定量刑情节,在司法适用中法官对其享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法官为了避免裁判风险,通过各种方式公开被害人过错情节司法适用标准,并对其作出较为严格保守的解读,却因不具有可操作性需要在司法实践中进行调整,最终造成被害人过错情节司法适用实际情况与所宣称的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出保守与冒进并存的司法样态.破除这一现实困境的可行路径在于,基于大量司法实践总结经验,先通过指导案例或指导意见在司法实践中修正该情节的适用标准,再通过司法倒逼立法,最终实现被害人过错情节适用标准的法定化.
其他文献
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既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引擎.粤港澳大湾区要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基于现有理论和方法,分别构建区域密度函数、引力模型、断裂点模型来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人口与经济的空间结构与集聚扩散特征,发现目前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和辐射效应显著增强,但存在过度集中、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对其他城市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
构建中小学生品格结构并研发中小学生品格测评工具,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品格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理论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和中国的实际需求,并基于对一线教师的半开放式问卷调查,明确提出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中小学生品格的结构包括品(品德)和格(人格)两部分,每部分包括8个品格特质,总共有16个关键的品格特质.然后编制了中小学生品格测评问卷,并进行结构验证以及信度和效度的检验.问卷施测的结果表明,品格是一阶16因子和二阶2因子的多维结构,同时品格测评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符合测
旨在检验选择优化补偿问卷(selection,optimization and compensation question-naire,SOC)在不同性别的青少年群体中的测量等值性,并检验该问卷在青少年中跨时间的测量等值性.方法采用SOC问卷,对湖南省4所中学的2568名青少年进行施测,并对总样本中的590名青少年的意向性自我调节进行前后两次的追踪调查,两次施测间隔时间为6个月.对调查数据进行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比较,结果显示SOC问卷在不同性别青少年和不同时间点的测量等值和结构等值均可被接受.结果证明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