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大历史观”视阈下的民族性文化符号--以“木兰”母题为例

来源 :巢湖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a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兰”母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典民间故事,也演化成文学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母题”。经过千年历史的传承和改变,在媒体技术现代化的今天更是以全新的面貌传播至世界范围。但在沿袭的过程中,“木兰”现象所蕴含的文化符号本源也在一点点的流失。在“大历史观”视阈下,将“木兰”母题所蕴含的“民族融合”文化符号解构重读,还原了“木兰”现象所在历史段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的碰撞交流中逐步由分裂走向融合的进步过程。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因此,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然
目的探讨脑磁图功能区定位与神经导航结合在肿瘤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1例功能区肿瘤患者术前行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确定肿瘤范围及相邻皮质功能区位置,
陈云同志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中,提出了做一个合格党员的六条标准: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革命利益高于一切;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百折不挠地执行党的决议;作群众
陶瓷在我国的古代文明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历代不同的瓷窑,风格迥异工艺不同。寿州窑在唐代盛产黄釉瓷,烧制工艺独特,色彩创新,在陶瓷史学界备受关注,也以其独特性为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