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巧问点燃思维的火花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ldoc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因此,“巧”的提问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和阶梯,能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高峰。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并实施提问呢?以下是笔者所总结的有效方法。
  一、化繁为简,化零为整
  古人云:“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课堂提问要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不求问题多,但求精,以到达“化繁为简,化零为整”的功效,如此,学生就不至于被一个个零散的问题弄得不知所云。
  在教《藤野先生》一文时,教师通常会提出这几个问题: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的品质,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这些问题必然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李镇西老师曾说过“提问有时不求多,但求精”。在教学中可这样提问:“为什么文中说‘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呢?”学生肯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学生经过回归文本,进行圈点、勾画、批注。接着,结合资料及自己的知识积淀,再各抒己见,交流探讨。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其余同学补充完善,老师只是适时给予点拨。一番语言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学生很自然地得出结论。
  一个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而且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化繁为简’’、“化零为整”的提问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还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长足发展。
  二、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如鲁迅的《风筝》是一篇发人深省的散文,文中写到的温馨的手足情,玩具对儿童的重要启蒙作用等内容,学生都不难理解,而文中蕴涵的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麻木状况的思考,却是学生难以把握和理解的。处理教材时,教师先从浅处提出问题:“我们看见风筝时都会感到高兴、快乐、但作者从小就不喜欢风筝,在他成人后看见风筝,内心涌起的情感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读书,略做思考,便得出结论:“我们是高兴、快乐,他却是惊异、悲哀”。老师接着问:“他为什么惊异呢?”“他悲哀的又是什么呢?”教师一边引导学生读书,一边疏理鲁迅“悲哀”的原因,教师由浅入深一步步追问,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在故乡放风筝的时节,我干着‘虐杀’兄弟精神的事,在那个封建教育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年代里,精神‘虐杀’者到处都有。被‘虐杀’的绝不仅仅是小弟一人的精神,而是整体中华民族的精神。”这种连续提问,意在化难为易。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提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三、相机释疑,事半功倍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能摸到不懂的东西,使他们的面前出现疑问”。这与古代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颇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具有启发性和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呢?
  教学《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教师在板书课题后可这样设计提问——
  师:看到了这个题目,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扇门?
  生2:我想知道怎样打开这扇门?
  生3:为什么要打开这扇门?
  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学生的思路就很容易与文章的思路沟通起来,学习自然充满乐趣。
  四、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使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什么是曲问?教《愚公移山》,为解词而提问:“‘孀妻’、‘遗男’各是什么意思?”这是直问,是最常见的提问方式。特级教师钱梦龙却别出心裁:“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学生一时不能回答,稍一思索,七嘴八舌说:“他没有爸爸!”学生由此深刻理解了“孀妻”、“遗男”的意思。这就是曲问。它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不作单刀直入、直截了当的提问,而是另辟蹊径,绕道迂回,从而使学生开动脑筋取得答案。这种提问富于启发性,吸引学生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思维的浪花,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五、抓住契机,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找准突破口,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例如《孔乙己》一文的最后有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看似矛盾的话,就是一个很曲的问题,我们不妨这样直问:为什么说孔乙己“大约”死了?(无人关注过孔乙己的生死,“我”也没有得到孔乙己死了的确切消息。)为什么说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的性格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注定他必死无疑。)结论:鲁迅用看似矛盾实则精当的语言,揭示出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六、难易适中。面向全体
  课堂提问必须立足于全体教育对象,这样要求教师在发问时要面向全体,要求全体学生主动多思考、多实践。当某些问题适宜单独回答时,也要面向全班,尽量给每个学生以发言的机会。若只提问成绩好的学生,不仅使其他的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机会发挥,教师也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情况。
  如学习《陌上桑》时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读到罗敷的一段话,你有何感受?”这个问题看似笼统,其实恰恰给每个学生一个很大的空间。各个层次的同学畅所欲言,他们谈到罗敷的品格、使君的荒淫无耻、古代女子的地位等等。其中有些新颖观点令人佩服。
  一个巧妙的提问,是一支点燃学生的火把,是一把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一个激起千层浪的石子。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致力于语文课堂提问策略性的钻研与思考,采用合理的提问方法,那么语文课堂将更有效,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得更快。
其他文献
一、排气污染物生成的因素1.进气系统(1)进气量不足。空气滤清器阻塞、进气管和进气道严重污染、气门泄漏、涡轮增压器转子转速过低,都会使气缸进气压力和涡流强度降低,导致空气进
根尖周病是口腔科门诊中最常见的牙病,而根管治疗是根尖周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其治疗成功率在53%-94.5%^[l]。按常规,根管治疗由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三个步骤完成。但是当根尖
韩国果树生产和科研概况董启凤(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125100)应韩国园艺学会的邀请,中国园艺学会代表团一行8人,于1993年5月26日至6月2日赴韩国参加了韩国园艺学会举办的“东北亚园艺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中药减肥方(防己、白术、川芎、制首乌、泽泻、山楂、丹参、菌陈、水牛角、淫羊藿、车前草、冬瓜皮、大腹皮、枳壳、生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患者对微创手术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由于CO2气腹带来诸多并发症(如高碳酸血症、空气栓塞、血流淤滞等),使其在组织器官未发育成熟的儿童、妊娠妇女以及合并基
<正> 在苹果园内,以苹果树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物群落。其中以昆虫的种类最多,数量最大,极大地影响着苹果产量和质量。例如,桃小食心虫在四川西部一些苹果园,蛀果率可达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该院762例精神病患者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院内感染69例,院内感染率为9.1%,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多见,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康妇炎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盆腔炎性疾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康妇炎胶囊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液和奥硝
微灌系统主要包括水源工程、枢纽工程、输水管网、灌水器等四部分。要想保持工程的正常运行,延长工程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关键是要正确使用及良好的维护和保养,微灌系统的维护和保
玉米是该市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玉米价格不断攀升,农民片面追求玉米高产,种植密度不断加大。在玉米主要生长期(6月中旬~8月上旬)多遇暴雨、大风、冰雹等恶劣天气。造成个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