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一句名言来源考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p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名言人们耳熟能详,它出自鲁迅的小说《故乡》,小说的结尾这样写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小说写于1921年1月,当时国难当头,人民情绪悲观,都认为找不到救国之路。鲁迅这句话意在告诉人民,希望之路是走出来的,是实践出来的,是探索出来的,从而激发人民前进的信心和动力。后来这句话作为鲁迅的名言被大家广为引用。
  这句话简单朴实,意味深长,不愧经典名言。然而,这句名言完全是鲁迅独创吗?笔者经过考查,发现这句话源于孟子之言。我们来看看《孟子·尽心章句下》(杨伯峻《孟子译注》第331页,中华书局1960年版)里孟子的原话:“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杨先生对这句话这样译注:“山坡的小路只一点点宽,经常去走它便变成了一条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朱熹对这句话这样作注:“理义之心,不可少有闲断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一)第368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如果把鲁迅和孟子的话作一下比较,会发现两句话非常相似。首先,两句话都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鲁迅在他的话中,把希望比作路,意在鼓励人民,希望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实现;孟子则在他的话中,把理义比作路,旨在告诉大家,义理是要常思常为才能常存心中。两句话虽然本体不同,一个是说希望,一个是说理义,但是喻体相同,都是以路来喻,而且两句话都强调了 “走”的重要性。另外,比较发现,“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和“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两句话只是在语言表述上稍有不同,但在句子表意方式及意义指向上大体一致。
  众所周知,鲁迅从小就在“三味书屋”开始饱读经书,《论语》《孟子》等经书烂熟于心,诚如鲁迅自己所说:“孔孟的书我读得最早,最熟。”(《坟》第278页,人民出版社1980版)因此,鲁迅在创作这句名言的时候,深受了孟子的话的影响。应该说,孟子的“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是鲁迅创作“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不朽名言的源流。只不过,作为一位现代伟大作家,鲁迅对孟子的话略加改动,稍加创意,便让他的话赋予了更新的时代意义。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正>素质教育是在"树人",儿童文学的根本目的则"在于通过文学的独特价值,使尚未完成向上述的社会的人成长的儿童、或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逐步接近于完成向健全的社会的人的
<正>昨天晚间,我收到了一家来自北京某外资人力资源外包公司李经理发来的求助邮件,详细阐述了他们目前在公关层面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希望我可以给予一些建议和帮助,详细看完邮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DEACMP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婴幼儿先天腭裂修补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术后苏醒时间等。方法选择患儿5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组和芬太尼(F)组。两组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骨不连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9例锁骨骨折骨不连患者进行植骨(重新)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29例病例术后经随访证实原骨折处均骨性愈合。结论针对多种原因造成的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