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3月,西斯廷教堂的烟囱里冒出了白烟,这意味着天主教的新教皇已经选出。在世界的各个角落,12亿信徒等待着首席执事枢机走上宗座圣殿的主阳台,宣布新教皇的名字。
在大洋彼岸,堪萨斯郊区的小房子里,美国人大卫·鲍登(David Bawden)通过电视听到了这个名字。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新教皇对他却没有意义。在鲍登眼里,自1958年教皇庇护十二世(Pope Pius XII)去世后,继任教皇都是天主教的变节者和背叛者,他们的当选是无效的。
鲍登不是惟一对现代教会感到失望的人,却大概是第一个决心把担子扛到自己肩上的人。1990年,在包括鲍登自己和他父母在内的6名普通教徒参与的选举中,30岁的鲍登把自己选为教皇。和公元6世纪之后所有新当选的教皇一样,他不再使用本名,从此自称“教皇迈克尔一世(Pope Michael I)”。
23年来,鲍登每天戴着白色小瓜帽,穿着白色长袍,坐在自己搭建的、外观更像帐篷的礼拜堂里,过着教皇的生活。
使得鲍登对梵蒂冈教皇失去信仰的事件,发生在他出生前一年。1958年,口袋里装着回程火车票的若望二十三世(Pope John ⅩⅢ)意外当选。这位当过步兵、参加过二战、出任过三国大使、后来被称为“惊奇若望” (Surprise John)的新教皇,很快证明自己与众不同。不到一年,他即宣布召开第二次梵蒂冈大会,以探讨天主教会与现代世界的关系。
100年前,面对现代化带来的挑战,第一次梵蒂冈大会召开。讨论尚未得出结果,统一战争中的意大利军队就开进了罗马。100年后,若望决定,“到了打开教堂的窗户,来点新鲜空气的时候了”。受邀的与会者中,不仅有4位后来的教皇,也有来自非洲和亚洲的主教以至普通的天主教徒,甚至基督徒和东正教徒。
这次在若望去世两年后才落幕的大会,被认为是天主教会革新的起点。教会决定简化宗教仪式,鼓励世俗语言和教徒母语的使用,甚至承认了宗教信仰自由。若望死后被列为圣人,更得到“好教皇若望(Good Pope John)”的称号。
然而,不少保守派教徒认为,这是信仰向现代化妥协、天主教会从此走上歪路的表现。鲍登正是其中一员。
他在一份宣言中写道:“由于第二次梵蒂冈大会,天主教会变成了一个新的、错的教会。”80年代起,天主教家庭长大的鲍登决心恢复“旧的、真的教会”。他认为,“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教皇。”
他一直在等待,等着某个人站出来,说出教皇不合法,并选出一个真的来。“我等了很久,可是没有人。”而后,他在教会文献中发现了这样的条目,当枢机主教团无法选出一个合法教皇的时候,普通天主教徒可以去做这件事。
他很快付诸行动,6人组成的委员会,经过严格的宗教程序,读经、投票、计票、询问、接受和宣布,教皇迈克尔一世诞生了。
在1990年的堪萨斯小镇,“新教皇”最大的烦恼是,怎么让别人知道这件事。网络把“教皇”和世界相连。每天早晨,一杯咖啡下肚后,鲍登便坐在电脑前,开始查阅“信徒”们发来的邮件,了解一下世界有什么变化需要他应对,然后在域名“教皇迈克尔一世”的网站写下新布告。
他从未忘记自己是“教皇”,连家中的咖啡杯也是特制的,上面有他自己设计的标志,用拉丁文写着“你会做”。最近,他在网站上宣布,他的忠实信徒已经超过了30名。
更多的人通过Facebook、YouTube等网站对他冷嘲热讽。鲍登并不烦恼,他不想与谁争,也不想与谁为敌。他眼里的敌人只有魔鬼。选择迈克尔这个名字,并不是因为没有教皇用过,而是因为率领上帝的军队与魔鬼作战的大天使,叫作迈克尔。
鲍登说,上帝不玩弄数字,真理只有一个,而这“并不取决于你是否受欢迎”。“我只是担心,”鲍登说,“那些想要跟随教会进入天国的人,在上帝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跟错了。”
在大洋彼岸,堪萨斯郊区的小房子里,美国人大卫·鲍登(David Bawden)通过电视听到了这个名字。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新教皇对他却没有意义。在鲍登眼里,自1958年教皇庇护十二世(Pope Pius XII)去世后,继任教皇都是天主教的变节者和背叛者,他们的当选是无效的。
鲍登不是惟一对现代教会感到失望的人,却大概是第一个决心把担子扛到自己肩上的人。1990年,在包括鲍登自己和他父母在内的6名普通教徒参与的选举中,30岁的鲍登把自己选为教皇。和公元6世纪之后所有新当选的教皇一样,他不再使用本名,从此自称“教皇迈克尔一世(Pope Michael I)”。
23年来,鲍登每天戴着白色小瓜帽,穿着白色长袍,坐在自己搭建的、外观更像帐篷的礼拜堂里,过着教皇的生活。
使得鲍登对梵蒂冈教皇失去信仰的事件,发生在他出生前一年。1958年,口袋里装着回程火车票的若望二十三世(Pope John ⅩⅢ)意外当选。这位当过步兵、参加过二战、出任过三国大使、后来被称为“惊奇若望” (Surprise John)的新教皇,很快证明自己与众不同。不到一年,他即宣布召开第二次梵蒂冈大会,以探讨天主教会与现代世界的关系。
100年前,面对现代化带来的挑战,第一次梵蒂冈大会召开。讨论尚未得出结果,统一战争中的意大利军队就开进了罗马。100年后,若望决定,“到了打开教堂的窗户,来点新鲜空气的时候了”。受邀的与会者中,不仅有4位后来的教皇,也有来自非洲和亚洲的主教以至普通的天主教徒,甚至基督徒和东正教徒。
这次在若望去世两年后才落幕的大会,被认为是天主教会革新的起点。教会决定简化宗教仪式,鼓励世俗语言和教徒母语的使用,甚至承认了宗教信仰自由。若望死后被列为圣人,更得到“好教皇若望(Good Pope John)”的称号。
然而,不少保守派教徒认为,这是信仰向现代化妥协、天主教会从此走上歪路的表现。鲍登正是其中一员。
他在一份宣言中写道:“由于第二次梵蒂冈大会,天主教会变成了一个新的、错的教会。”80年代起,天主教家庭长大的鲍登决心恢复“旧的、真的教会”。他认为,“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教皇。”
他一直在等待,等着某个人站出来,说出教皇不合法,并选出一个真的来。“我等了很久,可是没有人。”而后,他在教会文献中发现了这样的条目,当枢机主教团无法选出一个合法教皇的时候,普通天主教徒可以去做这件事。
他很快付诸行动,6人组成的委员会,经过严格的宗教程序,读经、投票、计票、询问、接受和宣布,教皇迈克尔一世诞生了。
在1990年的堪萨斯小镇,“新教皇”最大的烦恼是,怎么让别人知道这件事。网络把“教皇”和世界相连。每天早晨,一杯咖啡下肚后,鲍登便坐在电脑前,开始查阅“信徒”们发来的邮件,了解一下世界有什么变化需要他应对,然后在域名“教皇迈克尔一世”的网站写下新布告。
他从未忘记自己是“教皇”,连家中的咖啡杯也是特制的,上面有他自己设计的标志,用拉丁文写着“你会做”。最近,他在网站上宣布,他的忠实信徒已经超过了30名。
更多的人通过Facebook、YouTube等网站对他冷嘲热讽。鲍登并不烦恼,他不想与谁争,也不想与谁为敌。他眼里的敌人只有魔鬼。选择迈克尔这个名字,并不是因为没有教皇用过,而是因为率领上帝的军队与魔鬼作战的大天使,叫作迈克尔。
鲍登说,上帝不玩弄数字,真理只有一个,而这“并不取决于你是否受欢迎”。“我只是担心,”鲍登说,“那些想要跟随教会进入天国的人,在上帝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跟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