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鳞癌诱导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模式探讨及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m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诱导化疗+调强放疗(IMRT)±巩固化疗模式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8例食管鳞癌患者,采用IMRT技术,铂类为基础双药化疗方案,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OS)及局部控制率(LC),Log-rank法检验单因素预后情况,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

随访率97.2%, 1、3、5年OS分别为76.9%、50.9%和32.3%, 1、3、5年LC分别为73.6%、58.5%和54.9%。加入巩固化疗、无巩固化疗的中位OS分别为51、15个月(χ2=5.076,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近期疗效和是否巩固化疗是影响OS的因素;近期疗效与LC相关。全组急性3级放射性食管炎、消化道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及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分别为7.4%、6.5%、12.0%和0.9%,均无4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晚期不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肺纤维化,1级和3级均为2例,占1.9%。

结论

食管鳞癌行诱导化疗+IMRT±巩固化疗能获得较好疗效,加入巩固化疗可能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针对无法耐受或拒绝同步放化疗的患者应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电离辐射杀灭恶性肿瘤细胞的同时,可以影响恶性肿瘤的诸多生物学行为,包括肿瘤细胞的固有放射敏感性、侵袭转移、血管形成以及免疫反应等。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高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参与了恶性肿瘤远处转移、血管形成、免疫调节、治疗抵抗等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CXCL12/CXCR4信号轴在电离辐射调控的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重点对电离辐射照射后恶性肿瘤发生的一系列生物学行
目的估算2017年苏州市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和CT所致全市公众有效剂量负担。方法利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通过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和放射科信息系统(RIS),采集苏州市27家医疗机构2017年DR和CT诊疗频度数据。对于DR,使用剂量面积乘积测量仪测量受检者常见投照部位的剂量面积乘积(DAP),估算出有效剂量;对于CT,测量头部、胸部和腹部扫描时的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结
目的探讨在胸部CT扫描中患者颈部伸展使甲状腺腺体上移以减少甲状腺辐射暴露的可能性。方法对2017年3至6月北京朝阳医院进行胸部CT检查1 994例患者的图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按颈部体位不同分为伸展组和常规组,每组997例,伸展组患者头颈部后仰成颌顶位。常规组采用常规头颅扫描头架,头部正常体位。以第一肋骨头为基准计数标志,观察两组患者甲状腺腺体暴露于扫描范围内的腺体长度及腺体全部移出扫描范围的例数。
目的分析内蒙古地区常规X射线诊断患者入射体表剂量水平。方法根据全国医疗照射剂量及频度调查项目方案的要求,完成内蒙古地区30%数量医疗机构常规X射线诊断应用现状调查,按照医疗机构年接诊人数比例抽取内蒙古地区12个盟市24家医疗机构开展普通X射线诊断患者入射体表剂量调查。将不同设备、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照射部位间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各类诊断设备中,以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DR)为主。在各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放射性食管炎模型新西兰兔的影响。方法取雄性新西兰兔30只,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生理盐水组、EGCG组。EGCG组、生理盐水组给予6 MV X射线照射造模,照射结束后分别给予EGCG和生理盐水治疗,每天3次,连续5 d。观察食管组织病理变化并评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