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博客”与新闻传媒功能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felo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客现象的出现引起了社会、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从主题和功能方面对“新闻博客”与新闻传媒加以辨析,理性地分析“新闻博客”在结构和传播功能方面的特性,最后得出“新闻博客”无法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也很难发挥现代新闻传媒的功能,“博客”不能成为新闻传媒的结论。
  
  “新闻博客”的概念及其影响
  
  所谓博客,是指在互联网上基于Web2.0技术而建立、由个体自主决定其内容主旨、按时间序列不断更新并通过链接与其他网站相互联系的个人网站。在众多的博客中,有一类博客被称为“新闻博客”。所谓“新闻博客”,一般是指那些以发布新闻为主的博客网站以及网站的主人。1998年,美国一名新闻爱好者麦特·德拉吉(Matt Drudge),在他的个人网站“德拉吉报道”(Drudge Report)上,率先发布了克林顿总统与白宫助理莱温斯基的丑闻事件。这条令人震惊的消息,使“德拉吉报道”受到广泛的关注,日访问量曾达千万次。此后,“9·11”事件、印度洋海啸、卡特琳娜飓风、伊拉克战争、伦敦地铁爆炸,以及2004年的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等重大事件的报道,使“新闻博客”受到了社会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
  除了美国的“新闻博客”外,在其他国家还有几家著名的“新闻博客”网站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如韩国的Oh My News、加拿大的Tyee网站等。
  由于上述现象的出现,一些人认为:博客在新闻传播方面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博客是未来的新闻传媒;“新闻博客”将颠覆现有的新闻媒体,彻底改变目前新闻传媒的“点对面”的、单向的垄断传播或精英传播或“大教堂式”的传播,形成一个交互的、“集市式”的、由大众控制的“草根”新闻传播时代。由此,新闻传媒与受众的界限将不复存在,新闻传播的现实图景将无可避免地因为“新闻博客”而彻底改变。
  
   “新闻博客”与新闻传媒主体与功能角度的辨析
  
  新闻传媒。传统的新闻传媒作为传播主体,是一个按照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组织起来的机构;这一机构的组成人员,是按照其生产要求而受过专业训练、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和职业规范要求的人员。它的生产方式和运作机制,是经过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遵循基本的新闻理念和新闻原则基础上进行的。作为新闻传播主体,它拥有采访权、编辑权和出版(播放)权,相对持久地向大众定期、定时或实时传播新闻信息,因而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较强的影响力。作为社会主体和法律主体,它承担社会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
  “新闻博客”。“新闻博客”的主体是采集并在博客网页上编发新闻的个人。这些人一般都是对新闻传播有强烈兴趣的人。“新闻博客”采集的新闻,都是自己亲身经历、亲眼看见的事件,具有较强的现场感和真实性。特别是在对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上,在传统媒体的记者们尚未赶到现场时,身处现场的博客们会在第一时间对事件作出报道。如 “9·11”事件、印度洋海啸、美国的卡特琳娜飓风、伦敦地铁爆炸等。同时,由于不需经过传统媒体新闻生产流程的层层把关,以及极少受到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博客对新闻的发布具有较高的自由度和自主性。
  “新闻博客”与新闻传媒主体和功能辨析。我们知道,博客的基本特性是它的个体性。博客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有思想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大量的私人感情内容进入公众视线。因此,个人主观思想的客观化进程大大加速,大量个人思想得以解放,个人感情及思想的客观化、公开化走向了博客这条高速公路。①
  由此看来,传统新闻媒体作为传播主体,与博客最大的区别之一,表现在现代新闻媒体是一个按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建立起来的高度组织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新闻采集、编辑和发布机构,而博客则是一个个人化的传播媒体,它通过互联网网页来记录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经历,以及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互联网上链接的网页来聚合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现代新闻媒体的运作过程,更多地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这决定了它的社会性、相对客观性和理性等特征。而博客较少受到社会的制约,主要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情感情绪等因素。这便决定了博客的个体性、自由性、主观性、感性等特征。
  
  新闻博客与新闻传媒的发展走向探析
  
  在现代社会里,某一媒介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主体,它必须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区域或一定的领域(行业)内,相对持久地、比较全面地传播具有客观真实性和权威影响力的新闻信息。由于单一的个人力量、个人资源、个人的亲历是有限的,要做到这一点的可能性极小。以备受推崇、“使传统媒体蒙羞”的“德拉吉报道”报道为例:网站主人麦特·德拉吉是一个礼品店老板,他所经营的“德拉吉报道”的新闻来源,并非是自己采集新闻,而是从网上和传统媒体中搜寻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和信息,重新进行编辑加工后,发布在“德拉吉报道”上。据中国传媒大学胡晓生对美国几个著名的“新闻博客”(Drudge Report、Wonkette.com、Politicalwire.com)的研究表明,“新闻博客”网站的信息来源绝大多数来自传统媒体,而且,越是知名的大型媒体和通讯社用得越多。如《纽约时报》、《华盛顿时报》、《今日美国》报和美联社、路透社,以及Yahoo网站,而由其自己采写的新闻则属“很少”。胡晓生在对这几个“新闻博客”网站的传播特性和传播形式、结构等进行实证研究后,得出了七个方面的结论,其中之一是:所谓“新闻博客”的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传统媒体,而真正属于自己采写的新闻却“很少”。②
   “德拉吉报道”对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绯闻案的报道,被人称为“在新闻传播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但是,请注意,这一消息是传统新闻媒体《新闻周刊》的记者迈克尔·艾西科夫采写的,只不过它在刊出的最后时间里,被该周刊的高层给“枪毙”了。于是,迈克尔·艾西科夫将这一爆炸性的消息提供给了“德拉吉报道”。
  由此,“新闻博客”作为现代新闻传媒,它的运作机制、运作规则和新闻传播功能,就不能不受到质疑。如果以“德拉吉报道”对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绯闻案的报道等现象,来证明所谓“新闻博客”就是新闻传媒甚至是取代了传统新闻传媒、颠覆了传统新闻传媒,且不是过于轻率了吗?
  诚然,博客也完全可以发表事实上也的确发表了少数自己采写的第一手新闻。但博客所发表的新闻事实,一般都是与他个人亲历有关的新闻事实,而且也只有这种本人在场的新闻事实,才能赢得公信力,比如博客们自己亲身经历的“9·11”事件等。但即便如此,也只能表明,博客只是具有了新闻媒介传播新闻的特征,具有了进入大众传播领域的可能性,而不能说它就是新闻传媒了。所以,博客在新闻传播方面,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新闻源。
  这里有必要具体分析一下韩国的Oh My News。记者出身的吴延浩(Oh Yeon-Ho)有感于韩国媒体的保守,发誓要创办一份“在主流媒体之外发出自己的声音”的媒体。2000年,包括吴延浩在内的4个人创办了“新闻博客”网站“Oh My News”。据言每天有200万人上网收听收看Oh My News的新闻。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从内容上看,Oh My News网站设立了传统媒体或主流网站所具备的所有栏目。从运作方式来说,Oh My News已非一个博客网站,而是以传统媒体运作方式运作的新闻网站。网站的主人虽然是吴延浩,但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不是一个个人运作的网站,而是一个有多人在一起,并按一定的新闻理念、程序和规则运作的媒体。它的全职人员开始是4人,到2005年已发展到53人;而给其投稿或提供新闻线索的“市民记者”,则由初期的700多人增至2005年的26700人。这些“市民记者”包括了从大中学生、家庭主妇、电梯工到律师、法官、教授、政府官员等社会各种职业、各个阶层的人们。③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完全符合传统媒体的标准新闻网站,而与博客的概念相去甚远。因此,我们认为,Oh My News很可能是新一代新闻传媒的某种雏形,也很可能代表了未来新闻传媒发展的一种方向。
  传播和新闻传播技术的发展,无疑最终会改变传播和新闻传播的既有范式和现存图景,博客的出现虽然给传统新闻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它自身并不是新闻传媒,也不能颠覆传统的新闻传媒。未来的新闻传媒具有博客的特性,但不是博客;具有传统新闻传媒的特性,但不是传统新闻传媒。它是融会传统媒体和现代技术的新的传播方式。
  
  注 释:
  ①陈燕:《透视博客话语的社会建构功能》,《新闻爱好者》,2008(6上)。
  ②胡晓生:《美国新闻博客的传播特征》,《青年记者》,2005(5)。
  ③林德·卡内:《Oh My News:每个人都是一名记者》,《多媒体世界》,2004(5)。
  (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我国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方面显得相对落后.为了培养具有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笔者认为,对会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