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治疗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中骨髓18F-脱氧葡萄糖摄取形态预测预后的价值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592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初诊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治疗前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中骨髓摄取形态预测预后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Ⅱ~Ⅳ期ENKT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全组患者治疗前均行骨髓活检和18F-FDG PET-CT检查。以正常肝脏组织18F-FDG摄取为标准,将患者分为骨髓18F-FDG摄取增高局灶型、弥漫型和摄取正常型。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

结果

63例患者中,PET-CT显像中骨髓18F-FDG摄取正常型22例,骨髓18F-FDG摄取增高弥漫型24例,骨髓18F-FDG摄取增高局灶型17例。骨髓活检诊断骨髓浸润阴性55例,阳性8例。63例患者中,复发进展37例,死亡31例。骨髓18F-FDG摄取增高局灶型和正常型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4.7%和63.6%(P=0.006),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8.8%和64.8%(P=0.005)。骨髓18F-FDG摄取增高弥漫型和正常型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5.3%和63.6%(χ2=1.968,P=0.16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7.9%和64.8%(P=0.280)。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示,乳酸脱氢酶、EB病毒(EBV)DNA、韩国预后指数、骨髓18F-FDG摄取形态均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有关(均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示,EBV-NDA、骨髓18F-FDG摄取形态为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EBV-DNA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ENKTL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中骨髓摄取形态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骨髓18F-FDG摄取增高局灶型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颅脑创伤后的继发性脑损伤以及神经修复再生过程涉及大量相关基因的转录,多种非编码RNA(ncRNA)形成了对这些转录基因的精确调控网络。小分子RNA(miRNA)直接对神经损伤或再生相关基因表达进行调控,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则通过结合miRNA对病理环境下神经细胞的功能状态发挥调控作用,它们是神经修复再生研究的潜在干预靶点;另外,分布于体液样本中的ncRNA
期刊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相关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拉帕替尼、吡咯替尼和奈拉替尼已在中国获批用于临床乳腺癌的治疗。TKI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药物性肝损伤、恶心、呕吐、皮肤毒性、心脏毒性和口腔黏膜炎等。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委会专家组总结了TKI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特征,评估了不良反应发生的症状和分级,参考国内外研究进展并结合临床经验制
目的评估中国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初级预防与接受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初级预防或无预防的成本-效果。方法构建2种状态Markov模型,假定队列患者是年龄为45岁的Ⅱ期乳腺癌患者。第1种状态模拟4个周期多西他赛联合环磷酰胺[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风险>20%]化疗的成本和结果,其假设基于文献综述,包括FN发生率[基线(确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死亡率均位居第1位的恶性肿瘤。多学科团队(MDT)诊疗通过对疾病多维度的讨论和分析给肿瘤患者带来很多益处,如可增加患者满意度,减少住院费用,缩短治疗等待时间,提供更合理的诊疗路径和策略,减少医疗纠纷,增加高质量临床试验的患者入组机会,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等。目前,中国肺癌MDT在指南遵循度、民主决策、落地执行和反馈、会议记录、患者随访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共识结合中国肺癌M
在抗肿瘤治疗中肿瘤患者的心血管毒性正逐步受到广泛重视。尽管已发现一些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的危险因素,但建立准确的心血管风险预测模型仍然是困难重重。传统的心血管风险预测模型不能充分解释患者心血管毒性易感性的差异,因此,准确筛选心血管高危人群、早期诊断和预防心血管毒性仍有困难。寻找抗肿瘤治疗相关的心血管毒性易感基因,将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纳入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心血管毒性高危
盐酸安罗替尼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晚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抗血管生成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安全地使用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给医师提供基于循证医学研究结果的用药建议和参考,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专家,整合了盐酸安罗替尼多项临床试验结果、临
目的探讨直肠乙状结肠印戒细胞癌(S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29例直肠乙状结肠S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治效果和预后。结果29例患者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为(48.7±14.3)岁。29例行术前结肠镜检查,其中20例(69.0%)呈肠壁环腔增厚表现,9例(31.0%)病变活检曾呈假阴性。在直肠超声和直肠磁共振检查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RAT(F/T)]和Gleason评分等因素与全身骨平面显像评价前列腺癌(PCa)骨转移之间的关系,以及骨显像剂异常浓聚程度对单发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93例确诊PCa患者的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全身骨平面显像资料,以全身骨
目的探讨前B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PBX1)基因表达对肺癌细胞凋亡、ROS含量和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癌及癌旁组织中PBX1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PBX1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肺癌A549、SPC-A1、SK-MES-1和H1299细胞株中PBX1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脂质体法转染空白对照(空白组)、阴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