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对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化疗患者二次预防的疗效研究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kie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有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病史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在接受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处于粒细胞缺乏(粒缺)状态时予以伊曲康唑二次预防,以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均为血液系统疾病接受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入组年龄18 ~65岁,并在以往治疗过程中存在IFI、有现症真菌感染、严重脏器功能受损者均予以排除.所有患者均在中性粒细胞<1.5×109/L开始予以伊曲康唑二次预防,伊曲康唑静脉滴注200 mg,每日2次,第1、2天作为负荷剂量,第3天起伊曲康唑静脉针剂200 mg,每日1次,直到真菌感染危险期结束(化疗患者中性粒细胞>0.5×109/L,骨髓移植患者中性粒细胞> 1.0×109/L).主要终点是在二次预防结束时及结束7d后突破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2008年11月至2010年9月共有71例确诊及临床诊断的患者入组.伊曲康唑中位用药时间为14(4~35)d.5例(7.0%)预防失败,发生突破性真菌感染,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以往文献报道中无二次预防的发生率,仅1例患者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及严重静脉炎)退出试验,无一例患者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死亡.结论 对既往有IFI病史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粒缺期予以伊曲康唑二次预防是安全有效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肺移植治疗骨髓移植(BMT)术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报告l例双肺移植治疗BMT术后BO患者的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3岁男性BMT术后BO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双侧前外侧切口不横断胸骨序贯式双肺移植术,术后第2天发生急性排斥,予机械辅助通气、激素冲击、丙种球蛋白封闭抗体等治疗好转,术后两周转出ICU,43 d出院,术后3、6个月随访复查CT、肺功能,
患者,女,54岁.于2004年12月查体发现血小板减少,肝脾正常,骨髓增生减低,有核细胞较少,骨髓涂片及血片中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90%,积分245分,糖原染色(+),当地医院考虑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十一酸睾酮、泼尼松等药物治疗后复查血小板计数为86×109/L。
期刊
为提高我国血液学基础与临床工作人员对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认识,规范和提高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推广国内领先单位的经验,以适应我国血液学专业的快速发展,由《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社主办的2012第一届《中华血液学杂志》论坛定于2012年11月23至25日在美丽的高原明珠之城——贵阳举办。参加本次会议者可获得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I类学分10分。
期刊
目的 利用RNA干扰技术研究沉默转化生长因子13激活激酶(TAKl)对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伴t(8;21)的AML细胞株Kasumi-1为对象,用CCK-8法检测As203对Kasumi-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As:0,作用不同时间后Kasumi-1细胞磷酸化c—JunN端激酶(P—JNK)的表达;以TAK
期刊
凝血因子XⅢ(FXⅢ)又称为纤维蛋白稳定因子,可使纤维蛋白单体相互交联,增加纤维蛋白凝块的稳定性,同时增加纤溶酶原抵抗,在止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FXⅢ缺乏使纤维蛋白不稳固而容易溶解,对血块溶解的抵抗减弱,从而引起严重的迟发性出血[1].我们收治1例FXⅢ抑制物所致获得性FXⅢ缺乏症伴干燥综合征患者,报告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期刊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第五届血液高峰论坛(骨髓造血衰竭与骨髓增殖性肿瘤)暨全国继续教育学习班定于2013年8月15至17日在天津举行。会议形式:①国际知名专家专题报告;②介绍血液病医院骨髓造血衰竭与骨髓增殖性肿瘤最新实践;③骨髓造血衰竭临床病例讨论。会议注册费1200元。联系人:秦铁军;电话:13332095356;Email:qtj@medmail.com.cn。
期刊
目的 分析2例胸腺瘤/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并了解淋巴细胞在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2例胸腺瘤/T-LGLL合并PRCA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男,63岁,入院时HGB 54 g/L,网织红细胞绝对值9.8×109/L;例2,女,52岁,入院时HGB 79 g/L,网织红细胞绝对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ultiple myeloma bone disease,MBD)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可导致广泛性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以及骨痛等临床症状。
期刊
目的 总结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新诊断技术应用下我国PNH患者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PNH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76例PNH患者中男46例,女30例,中位年龄40(10~74)岁.46例(60.5%)患者以溶血为主要表现;16例(21.1%)以骨髓衰竭为主要表现;14例(18.4%)以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其中
患者,男,63岁.主因发热、咳嗽及皮下出血1周于2012年7月26日收住我院.外院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增高、贫血,后多次复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进行性增高.入院时查体:体温37.0℃,贫血貌,皮肤黏膜可见散在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余未见明显异常.入院时查血常规:WBC 51.79×109/L,HGB 53 g/L,PLT 14×109/L.骨髓涂片示骨髓增生活跃,原单核细胞占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