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教育现状及其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at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教育对我国经济发展已显现出它的巨大作用,然而高职毕业生服务社会,是否适应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受社会所关注。本文以高职院校发展的大环境结合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对高职教学改革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 教学改革 高层次应用型 精品课程 职业教育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简要回顾
  1.职业大学兴起阶段(1980~1990年)。20世纪80年代初,以“收费、走读、不包分配”为特点而明显区别于普通高校的地方职业大学诞生,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正式起步。
  2.多种类型的高职院校兴起阶段(1990~1998年)。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三改一补”的高职教育基本方针。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正式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推动我国高职教育走上了依法办学的新阶段。
  3.高职院校蓬勃发展阶段(1999~至今)。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独立设置高职院校,标志着高职教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呈现以下特点
  1.师资队伍薄弱
  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数是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升格而来,大部分教学人员是以前的中等职业教师,且教职人员配比和师生比例失调。在一线教师中,普遍存在着专业知识、学历结构、实践技能、科研水平等方面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的现象。
  2.定位不够明确,观念转变不够
  对高职教育的简单理解和经验思维。对有关政策、法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目标等认识不够深刻。缺乏与高职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方案。
  3.专业设置盲目,“产销”脱节
  专业设置上缺乏地方特色,忽视对地方经济结构和办学条件的综合考虑,盲目模仿其他院校,不切实际地设置专业,或者缺乏对市场的全面调研,尤其是缺少三年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
  国外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
  1.职业能力内涵不断拓展。打破学科体系,注重能力培养,是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宗旨。逐步改革课程设置体系,提出了新的职业能力观,着眼于技术手段、生产模式的变化性和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性,要求劳动者具有收集、整理、使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以增强适应性和应变能力。重视个人品质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注重人际交往与合作共事的能力,组织、规划、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旨在为个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办学层次上移,与学科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相衔接。
  3.职业教育全球化,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快速发展。已经获得大学或研究生学历的人员,为了职业转换、职业提升等,都可以接受国际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
  4.在质量保障方面与行业、企业契约化。
  关于高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突出高职教育特点,明确高职教育目标。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应加强与其他学科,尤其是边缘学科的结合,突出应用技术的实践能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2.以人才市场为导向,制定适应市场的教育教学体系。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后构建专业群,确定发展主线贯穿始终,选择重点专业进行加强。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定期调整。
  3.狠抓内涵建设,以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为目标,办出特色,提高水平。重点加强师资建设,培养“双师型”,“ 双素质”骨干教师;突出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学院的发展,提升学院在企业行业的知名度;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学院在当地的社会认可度,社会影响力。
  4.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走多元化,集团化发展道路。多元化体现在:办学主体多元化,经费筹措多元化,办学模式多元化,服务功能多元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多元化等。集团化发展与企业共进退。整合、重组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用先进的理念统一办学标准和管理规范,做到校企双赢。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创新,打破一张考卷“定乾坤”的传统做法。培养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移,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旨在为个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5.多方整合教学资源。建立与企业、行业互惠互利的运行机制,可以缓解高职教育资金缺口问题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以实训基地为纽带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实训中心服务社会,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真正做到服务地方经济。
  6.突出“多证书”教学。人才培养与职业、行业要求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推行双 (多)证书制度,促进就业。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
  7.创新发展,多方培养,产学结合。①可以适当尝试学校培养与企业培养相结合,既能加强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又能检验教学改革的成果。让学校教育和企业工作“无缝焊接”。 ②办好高职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开放办学,促进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 ③可以适当开展“工厂进课堂,课堂进工厂”,以生产促进学习,学习服务生产活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
  [2]陈烈强.对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若干思考[J].高教探索,2000,1.
  [3]邱开金.高职教育走出发展误区[N].光明日报,2005-09-28.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汉中
其他文献
尿路感染(UTI)在临床上常见,其中以大肠杆菌最常见,本文对我院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220例UTI培养大肠杆菌阳性的患者进行综合分析。临床资料220例中,男26例,>45岁21例。女194例,22~45岁130例,>45岁52例。男∶女为...
2012年10月26日,第二十二期“金融博物馆书院读书会”在北京举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在演讲时发表了一番关于读书的见解,此番见解立即在各界引起广泛争论。
新生儿重度窒息与血钙张秀凤赵琳*何玲*李毅琳*本文对重度窒息,感染及正常新生儿进行血钙检测,预后进行了探讨,并在治疗上提出可酌情使用对其钙拮剂。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均为同期收
随着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日“幸福是什么”的播出.“你幸福吗”成了2012年下半年最流行的问句。除了电视上“我姓曾”等“神回复”频频出现。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延安时期新秧歌运动下,陕北秧歌的传承与变迁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在延安时期社会变迁推动下,陕北秧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具有先进的时代性、表现出稳定的文化性、功能整体性,结构的建立、形式的常态化的体育文化特征。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陕北秧歌 传承 嬗变  前言  在上世纪30年代,延安的新秧歌在陕北黄土地上呈现出繁荣之势,并因此而迅速发展。延安新秧歌运动在抗战
日本卡通形象"哆啦A梦"给许多国人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记忆。"100哆啦A梦秘密道具博览"已于2014年8月16日在成都的繁华商业区开幕,随后还将到中国其他城市巡展。然而9月24日,成都媒
市售含氟牙膏中氟稳定性测定陈梅红潘瑛冯希平使用含氟牙膏是一种可行性强,比较容易推广的自我防龋方法,适用于低氟区和适氟区。工业化国家85%以上的牙膏为含氟
昨夜饱雨,凛冽秋风,不知又伤残了多少孱弱的生灵。
深植土壤方能枝繁叶茂  天刚亮,有一位和蔼可亲的中年女性开始“晨练”:她帮助环卫工人扫大街。  中年妇女刚开始提出给环卫工人老大妈扫大街,老大妈敌意地问:“我可以干这些活,谢谢你的好意。你是不是来抢我饭碗的?”  她微笑解释:“我不是抢您饭碗的,我在一家公司上班,整天坐在电脑前敲打文字,我得了严重的肩周炎。看了医生后,医生建议我扫大街的方式来自疗这种病,只要坚持,效果特好。老大妈,不要挂虑,我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