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白族仗鼓舞的体育艺术特征

来源 :体育风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uarius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桑植白族人民自大理迁徙而来,在文化上依旧保留了部分大理白族文化的身影,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方法从桑植白族的历史源泉出发,追溯桑植白族仗鼓舞的起源,通过分析桑植白族仗鼓舞舞武相融的表现形式,广场舞蹈的运动模式,勿忘军事的民族精神三个方面的体育特征,以及桑植白族仗鼓舞的多元文化交织,自然生态的完美体现,音乐舞蹈的相互配合三个方面讲述桑植白族仗鼓舞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桑植白族;仗鼓舞;体育艺术
  一、桑植白族仗鼓舞的历史源泉
  桑植白族本不属于湖南本土少数民族,在南宋末期自云南大理白族迁徙而来。据考证,在南宋末期,蒙古族大将兀良合台因权利斗争而得不到用武之地,便解散了川贵地区部队,而士兵深深体会到战争劳苦,疲惫不堪,向往男耕女织的美妙田园生活,途径湖南桑植县便在此过上隐士生活。在此之后关于桑植白族仗鼓舞起源传说很多,其中有说白族人民在湖南生活很久后的一年腊月,正在打过年的糍粑,便来了当地恶霸想欺压外地而来的白族人民,但白族人民本为军人出生,拿起手中粑粑垂不费多大力气赶走了恶霸,白族人民为庆祝此事,用粑粑捶跳舞欢呼,由此产生最初仗鼓舞,后经过不断改进,成为独具桑植白族特色的仗鼓舞。
  二、桑植白族仗鼓舞的体育特征
  (一)舞武相融的表现形式
  桑植白族仗鼓舞萌生于抗争,粑粑捶作为抗争工具,后演变为仗鼓舞的表演道具,在仗鼓舞中既有武术动作的身影,如“苏公背剑”,“霸王撒鞭”等;又有舞蹈动作的韵律,如在仗鼓舞的表演过程中,有屈膝,下沉,前进,后退,起伏等动作,更配合音乐的节奏,表现出独具特色的融舞蹈与武术为一体的桑植白族仗鼓舞。
  (二)广场舞蹈的运动模式
  桑植白族仗鼓舞作为有民族特色的舞蹈,不仅在各大节庆中常见它的身影,在白族人民的日常娱乐生活中也占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政府的大力推进下,仗鼓舞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活动,这不仅使仗鼓舞走进人们生活,依靠群众力量对仗鼓舞进行交流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仗鼓舞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力。
  (三)勿忘军事的民族精神
  桑植白族无论从起源还是发展上都与抗争有关,桑植白族祖先由于军事战争而来到了桑植,而仗鼓舞的起源庆祝驱逐恶霸也都与军事有关,体现了白族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强权的反抗精神,在仗鼓舞動作中掺杂了较多武术动作,在舞蹈的同时又不忘祖先为军人出生,以此不忘祖先艰难的奋斗历程,此外白族人民重视教育,将蕴含深刻道理的故编为动作融进仗鼓舞中,以此教育后代子孙勿忘先祖。
  三、桑植白族仗鼓舞的艺术特征
  (一)多元文化的相互交织
  桑植白族源于大理白族,在文化韵味上不仅保持了大理白族的传统风格,还融入了当地元素。大理为茶马古道汇集区域,成为多元文化的汇集地带,不仅信奉外来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如“童子拜观音”等动作来源于佛教,更崇拜“本主”文化,旨在祭拜自然神,祖先神或者对本民族有重大贡献的逝者祈求保护或驱灾,这在桑植文化中也有所保留。桑植白族仗鼓舞便每年农历三月份,在本主祭祀中得到体现,祭祀最重要的活动便是游神,游神活动为仗鼓舞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在游神活动中人们伴以仗鼓舞,为展现本民族的特色,也为祭祀活动增添一抹色彩。
  (二)自然生态的完美体现
  大理白族世居于洱海附近,无论是各项娱乐活动还是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方式都离不开以水为核心的洱海水文化,并据考证,大理白族人民在很早的历史时期便开始了农耕劳作,拥有早期的农耕文明,围绕农耕文化进行的体育文化运动成为了大理白族人民的核心与主体,桑植白族自大理迁移而来,带来了在大理较为先进的农耕技术,促进了当地的农业发展。除此之外,农耕文化与水文化也在桑植白族仗鼓舞文化中有体现,不仅如此,桑植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多山脉地界,融合山地特色需要弯腰前行,在桑植白族仗鼓舞中动作时而跌宕起伏,时而婉转缠绵,这将大理洱海水文化与湖南山地文化完美结合。
  (三)音乐舞蹈的相互配合
  仗鼓舞的仗鼓长约1.2米,鼓内中空,两端大,中间细小可握。在仗鼓舞的表演过程中通常三人为一个小团体,仗鼓而入,且以多个小圈围成一个大圈,以唢呐,大号等乐器作为伴奏,表演者边敲边舞,老年人可以旱烟袋代替,年轻人拿木棒起舞。仗鼓舞的动作形式多样,常见的有“霸王撒鞭”“二龙戏珠”等武术动作,灵巧多变,动作优美。仗鼓舞的伴乐工具并不固定,除大号,唢呐,二胡等伴乐工具外,农具或者其他生产生活用具也可以作为仗鼓舞的伴乐工具。在表演过程中,伴乐有时与表演同时进行,有时放在表演前后,为了仗鼓舞与时俱进,现代文艺工作者也对仗鼓舞的伴乐进行了改编,伴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时而悠然自在,时而刚劲有力。无论从仗鼓舞的伴乐工具或是伴乐特点来说,都体现了仗鼓舞与当地文化特色融为一体,表现了桑植白族人民随意自然,自娱自乐,悠然自得的生活特点。
  四、小结
  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不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与外来文化相融合,在此基础上本土文化不免会受到冲击,桑植白族仗鼓舞有其独特的体育艺术特征,早已与桑植白族人民的生活融为一体,当地政府与人民应尽力保护本民族文化不在历史的长流中消逝。
  参考文献:
  [1]刘唱.白族仗鼓舞的现状与传承发展的探讨[J].北方音乐,2017,37 (24):24-25.
  [2]钮小静,高菲.湘西白族仗鼓舞的“舞武相融”[J].黄河之声,2016 (07):123-124.
  [3]赵嘉磊.白族仗鼓舞体育价值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5 (09):72-75+112.
  [4]黄晓娟.桑植白族仗鼓舞的形态特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5]朱立露.湖南桑植白族仗鼓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相对较为科学合理,但仍存在形式化现象,其真正实用性不强。为此提出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构建研究。以实用性的指导思想为基础,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设计,在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保证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的构建,对提高我国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有极大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实用性体育课程;体育教学;模式构建  我国传
摘要:本文主要以青少年英式橄榄球推广策略与可行性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首先分析青少年英式橄榄球推广的价值,其次深入说明并探讨青少年英式橄榄球推广策略,最后阐述青少年英式橄榄球推广的可行性,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行业的发展,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青少年;英式橄榄球;推广策略;可行性  英式橄榄球作为一项运动项目,得到世界上诸多人们的欢迎与喜爱,尤其是青少年
通过对绵阳市安县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掌握其分布格局.应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2001年土地生态系统的投入和产出进行统一的能值核算。构建了若干能值指标,并以此对该市的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物理量场及广州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对2006年11月18日发生在粤北地区的一次强冰雹过程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高层强辐散、中低层强辐合引发剧烈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