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4203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语言的有效转变,可以实现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转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提出,在各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贯彻和推广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逐步转变为新型的教学方式,从传统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逐步转变为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新课标的贯彻与深入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面临着进行改革和转变的要求,其中教育语言的转变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以及教学实践中证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教学语言能够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此外,正确的教学语言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养成健康正确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对课堂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帮助。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转变的途径
  (一)转变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对话形式
  新课程改革中对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表现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单一式、强迫式的课堂对话模式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教师以较为严肃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对话,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不敢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或是回应教师发起的对话,教师的这种课堂教学语言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应建立和谐平等的课堂对话形式。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应出自对学生学习发展的考量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教师以和蔼可亲的形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语言运用,在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与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如在小学语文第一册《爱爸爸妈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对父母的爱意进行课堂教学语言的开展,让学生以对父母的印象及爱进行表达并对某一特定的事件进行表述,同学生一起进行此过程,将自己与父母的故事分享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与教师相同的地方,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 总而言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传统严肃的形象,以与好友分享交流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意与教师进行日常的交流。
  (二)注重教学语言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作用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不进行课堂知识的有效引导,在课堂开始直接进行对学生知识的教学,在学生未将精神与注意力确定调整取得高效状态下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式的教学,这种不正确的教学方式不能在课堂开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导致整堂课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效果及学习成效不好,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对学生语言能力及语文水平的提升未起到任何帮助作用。与此同时,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中,教师应重视教学语言对学生课堂学习引导作用,在课堂开始阶段以丰富有趣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积极的精神状态进行课堂学习,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注重教学语言对学生課堂学习的引导作用,能够促使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正确的教学语言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开放教学语言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养成了根据教师安排的任务进行学习的习惯,同时教师主导对问题及知识的对错判断权力,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在缺少教师的情况下学生不能有效地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转变中,教师应注意这些问题,在教学中进行开放性语言的运用,不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固定的限制,培养学生的主见与个性,减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与服从性。如在小学语文第三册《植物妈妈有办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开放教学语言,将课堂教学从课文中提到的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拓展到整个大自然中的植物,引导学生对大自然中植物传播种子方式进行探讨,使学生养成对问题的探究式与发散性思维,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较为自主地学习。此外,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语言运用中还应重视对学生的鼓励与激励性语言的运用,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观点进行一定的肯定,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表达真实的想法,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在学生表现良好时对学生称赞及表扬,使学生具有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动力。总之,教师在课堂中应从传统拘谨的课堂语言转变为开放性的课堂语言,重视学生在课堂中观点与想法的表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总结
  教育语言对于课堂教学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已得到了证明。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对教学语言的运用,在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同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学习能力等,使学生能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娜.浅析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
  (编辑:李艳松)
其他文献
以复合理论的微观力学和宏观力学为基础,确认了轮胎有限元分析用帘线/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着重介绍了有关单层钢丝帘线/橡胶复合材料弹性常数的实验测试方法,并给予一定的评议
【摘要】一份“变味”的检讨书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为自己的冲动感到惭愧,为自己的武断感到内疚。第一,当冲突发生时,我完全忽略这里面有没有“认知失调”。第二,在冲突发生时,我没有去想,“问题”到底处在谁身上。作为老师,我们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无论是我们自己有问题,还是学生有问题,都应该以“我信息”为主,少用“你信息”。变“后发式教育”为“前置式教育”,防患于未然。  【关鍵词】认知失调 ;后发式教育;前
【摘要】小学自主学习模式出现后在近几年的教学中不断受到追捧,许多教师开始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明确培养小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拓展能力、层次性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的毅力,帮助学生在基础阶段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小学语文;自主预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自主预习模式优势  小学阶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国际中医心理学学术大会6月底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大会的论文集收集了37篇心平健康学用心理调治疾病的相关论文。王中平老
【摘要】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打造“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开展对构建以“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合作助学、  当堂测学”为主要内容的“121”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它强调“以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同时顺应学习方式转变的需要,在课堂时空上、措施上、过程上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坚持“当堂训练检测”,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求得最大的学习收效。  【关键词】以生为本;先学后教;当堂检测;操作策略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