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为孙悟空而生,为《西游记》而活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ming_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小龄童是几代人心里唯一的美猴王。这个角色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角落的一个重要符号。每个人都有大圣情结,那是对自由的向往、对正义的向往、对英雄的向往。在中国,可能也只有他,演了一次孙悟空,却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孙悟空。
  近日,六小龄童身披美猴王战袍,现身某档综艺节目。那个熟悉的身形,让现场的一众明星连连惊呼,屏幕前的观众更是泪眼蒙眬。
  距离86版《西游记》首播已过去了35年,而六小龄童的身形步法还是那么稳健,他还能把脚踢得很高,把金箍棒耍得依旧漂亮。这就是经典的力量,他是几代人心里唯一的美猴王。这个角色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角落的一个重要符号。
  “我未长大,不许你老”
  有一次,六小龄童去学校作演讲。一个孩子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我未长大,不许你老。”六小龄童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
  在中国,恐怕只有《西游记》这部电视剧,是几代人从小看到大,无论什么时候看,都看不厌烦的。
  有一句话说得没错:“外国孩子有很多英雄,中国孩子就一个齐天大圣。”每个孩子都有大圣情结,那是对自由的向往、对正义的向往、对英雄的向往。
  六小龄童当初也没有意识到,每集90元,共25集,6年时间,虽然只挣了2250元,但是他塑造的这个角色成了永恒的经典。
  在节目现场,六小龄童讲述了当时拍摄的细节:有三真三假。石头、雪、龙宫都是人造的,是假的,但三真是真烧、真山、真飞行。比如,大战红孩儿那集里孙悟空、猪八戒被火烧身的情节,身上的火是真的。当时可以找替身,但为了演出效果,他们决定自己上。
  为了演好猴子,杨洁导演让剧组为六小龄童买了一只猴子,他天天带着。他演了6年孙悟空,也养了6年猴子。这正是为什么纵使猴王有千百个,观众却只愿为六小龄童请愿上春晚。
  为了维护孙悟空的形象,他变成了“愤青”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生于“猴王”世家,本来他的人生道路是上大学、读硕士。他的二哥小六龄童,才是父亲指定的猴戏继承人,还得到过周恩来的夸赞。
  可是,小六龄童17岁时不幸身患白血病。六小龄童至今忘不了那个画面:哥哥将当时只有7岁的他叫到病床前:“金莱,我就要死了,你再也见不到我了。”六小龄童哭着问哥哥,怎么才能见到他。哥哥说:“等你演成美猴王的那天,你就可以见到我了。”
  自那以后,演好猴戏、传承好猴戏,成了六小龄童一生的使命。那是家族的责任,也是对这门传统艺术的责任。
  六小龄童说:“我最大的痛苦,就是演了孙悟空,而我不是孙悟空。”为了维护“美猴王”的形象,把握对孙悟空的理解,他几乎把自己变成了“愤青”(网络语言,指思想偏激、易情绪化的青年)。
  他不同意孙悟空和白骨精谈恋爱。他不能容忍孙悟空变成一个痞子,本该降妖除魔,却与妖怪情意绵绵。他也不能容忍有剧本说师徒四人,喝了子母河的水之后生出孩子。他反復纠正过很多次,横背金箍棒的动作是错误的。他并没有指名道姓是哪部剧、哪个演员,但网友直接联想到了某个明星,六小龄童为此给自己招来了满身脏水和大量的污言秽语。
  有不少国内顶尖的电影公司请六小龄童再出演孙悟空,但他都拒绝了,原因都一样:剧本让孙悟空谈恋爱。在六小龄童心里,中华五千年文化并不缺少凄美的爱情故事,但猴王精神是拼搏进取、不屈不挠、永不言败,西游文化不论怎么变,它的精神和灵魂不能变。
  这还不是让六小龄童最痛苦的。2015年,他去参加一档节目的录制。一名初中生直言:“我不喜欢《西游记》这样古老、已经过时了的作品。”一瞬间,六小龄童脸上露出受伤的表情。他无论如何都不愿意让《西游记》和孙悟空,在新时代的孩子心里失去分量。于是,他真的成了“斗战圣佛”。他去过1700多所学校,成了《西游记》、孙悟空的义务宣传员。
  “戏比天大”的演员,才能塑造经典
  有很多家长让孩子了解《西游记》,只敢给孩子看86版的,以及2000年由原班人马拍摄的《西游记》续集(共16集)。
  每个时代都该有每个时代的《西游记》、美猴王、齐天大圣。但为什么家长们不敢给孩子选新版《西游记》看?不只是因为这些版本难以超越经典,还因为难再有86版《西游记》剧组班底那批人,那样的“奢侈”投入:他们可以花6年的时间,培养一位演员最细微的功底,可以请文学大家细抠剧本里的每一个字。他们可以有那么一批无私且敬业的剧组人员,认真地揣摩创作艺术作品,保持艺术与商业的距离。这些才是构成经典的重要要素。
  节目现场,艺人黄子韬炫技,秀了一个侧空翻。六小龄童说:“非常好,这个技巧很好。”之后,他又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所有演员的技巧,都是为人物服务的,艺在先,技在后,不能喧宾夺主,而要锦上添花。”“艺在先,技在后”“戏比天大”的演员,才能塑造经典。潜心学习,修身养艺,才是真正的艺术家的修养。
  六小龄童说,将来干不动了,就留起胡子,去吴承恩故居看门养老,但要带上三样东西:一本《西游记》、一根金箍棒、一只猴子。在中国,可能也只有他,演了一次孙悟空,却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孙悟空。
  (《南都周刊》)
其他文献
此次中俄峰会的举行正值中国迎来建党100周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已满20周年面临延期,以及俄美首脑峰会不久前刚在日内瓦结束,这三大时机和相关内容均向外界释放出强烈政治信号——中俄关系的发展,“上不封顶”。  6月2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视频会晤。两国元首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会谈。   普京说:“很高兴见到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以我个人的名义向
期刊
针对“中美高层今年是否会有接触”的提问,王毅先是冷笑“呵”了一声,然后说道:“我们当然希望恢复对话,但这要看美国有没有诚意。”“我们继续办好自己的事,这是最重要的。”对此,如何解读?  2021年7月3日,第九届世界和平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世界和平论坛创建于2012年,是中国第一个高级别非官方国际安全论坛。本届论坛主题为“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安全合作: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多国政要、驻华使节、智库负责
期刊
劳尔·卡斯特罗被称为“古巴邓小平”,他是古巴“国父”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弟弟,也是他的接班人。从“传话人”到“取经者”,劳尔对《东方红》的痴迷,折射出的是他对中国由来已久的深厚感情。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在古巴哈瓦那大学塔拉拉分校,一位老人用中文演唱了一首中国家喻户晓的歌曲《东方红》。  这是一所专门为中国留学生设立的学校,在场的几百名中国留学生都被这段即兴表演惊呆了,“我们没
期刊
重视中国声音,因为中国发出的是正义之声。正如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所说的,“中国过去、现在、将来都和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中国在联合国这一票,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永远属于世界上伸张正义的一方”。  中国给英国“上了一课”   2021年6月24日,刚刚在黑海海域被俄罗斯炸弹喝退的英国,又开始嘴硬,表示准备再次让海军舰艇穿越克里米亚水域。就在当天,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给英国“上了一课”。   中国常驻联
期刊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说:“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现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7月1日上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作出了全面、深刻、精辟、透彻、令人信服的回
期刊
当地时间6月21日,瑞典议会通过了对首相斯特凡·勒文的不信任投票,勒文也因此成为瑞典史上首位任内遭不信任投票罢免的首相。而他被罢免的起因,竟是租房问题。  租金高、续租涨价是许多大城市“无房一族”最为头疼的问题。近日,在公认的北欧高福利国家瑞典,这个问题竟引发了一波政治危机。  被罢免后再次成为首相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6月21日,瑞典议会就左翼党提出的不信任投票进行表决。在瑞典议会
期刊
6月21日,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生了一起罕见连环枪击案:一个路人掏枪击毙了一名枪杀警官的枪手,结果却被不知情的其他警察击毙。这并非孤例。据外媒报道,美国警员执法记录仪的骇人画面层出不穷,警察对平民的致命枪击事件不断发生。  当路遇一起枪击案时,你会为保护民众拿起武器与坏人作斗争吗?当没有了“主角光环”,好莱坞大片式的孤胆英雄在美国会有什么结果?  据外媒报道,6月21日,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生了一起罕见的
期刊
很少有人知道,马毛姐这个名字,是毛泽东取的。“在得知我还没有正式的名字时,毛主席沉思了一会儿说,你姓马,我姓毛,就叫马毛姐,你同意吗?”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马毛姐对此依然记忆犹新。  党内最高的荣誉,授予最可敬的功勋。党的百年华诞前夕,6月29日上午,“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9名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共产党员获授勋章,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接受全党全国人
期刊
办案检察官借用《人民的名义》这样形容:“郑雪碧就像是半个‘李达康’,内有妻子坑、外有下屬瞒、上有前任留的债、左右还有同僚踩。但关键还是自己丧失党性原则,从而葬送了锦绣前程。”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了《郑雪碧受贿罪再审审查与审判监督刑事通知书》,披露了河北承德原市委书记郑雪碧贪腐案的细节。  “高育良式”的伪公仆   公开资料显示,郑雪碧生于1958年2月,曾任张家口市委副书记、市长,邯郸市
期刊
他制作的中华长龙,曾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他设计的龙狮舞,参加过国庆游行方阵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庆典等大型活动。在他看来,发扬传统文化,不仅源于他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一种文化自觉。  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有一个人,数十年来潜心研究龙的文化,把龙的形象具象化。他制作的中华长龙,曾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他设计的龙狮舞,参加过国庆游行方阵以及香港、澳门回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