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鸦”是“黄昏时的乌鸦”吗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obyuan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选入了元代著名散曲作家马致远的《秋思》,教材(2007年版)注释把曲中的“昏鸦”注释为:黄昏时的乌鸦。笔者以为此注释不妥。
  熟悉《秋思》的人都知道,《秋思》这篇作品在布局上独具匠心,前三行全是写景,选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以烘托,第四行“夕阳西下”点明时间,最后一行“断肠人在天涯”揭示出作品的主题。
  很显然,作品前三行写景,意在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和“古道”“西风”“瘦马”六种景物烘托出一种荒寒、凄凉、冷寂的气氛。而“枯”“老”“古”“西”“瘦”分别从内在的本质特征上对“藤”“树”“道”“风”“马”五种景物进行了修饰,都恰到好处地凸显了景物的荒凉,很好地实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可是把“昏鸦”的“昏”解释为“黄昏时”,表现的仅仅是时间,对突出景物的荒凉没有丝毫作用,黄昏时的乌鸦和其他时间的乌鸦本没有什么区别,作者为何要选取“黄昏时的乌鸦”呢?另外,作品第四行“夕阳西下”专门点明了时间,试想,《秋思》全曲仅用了28个字,可以说是惜墨如金,像马致远这样的散曲大家,在已经有了点明时间的句子的情况下,还可能让这个“昏”字去仅仅表示时间吗?还有,“黄昏”指的是日落以后天黑以前的时候,把“昏”释为“黄昏时”与“夕阳西下”在时间上也不吻合。
  本人以为,“昏鸦”的“昏”应據“黑暗”理解为“黑色”,如此理解,既与其他五种景物从内在的本质特征上对景物进行修饰的写法协调一致,又有利于凸显景物的荒凉,和其他五种景物一起构成一种荒寒、凄凉、冷寂的境界,进而表现浓重的乡愁。
  以上看法,不知妥否,恭请大家不吝赐教。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县三十家子初中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早期教育因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无论幼儿园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而轻视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现象。据某地区对3000名4-6岁的幼儿心理调查发现,8.8%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5%的幼儿忧虑、紧张。由此可见,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下面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谈一谈本人的几点见解。  一、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对幼儿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许多学者都注意到天人合一这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意义,但是,几乎都将其解释为天人"同"一而不是天人"合"一或天人"和"一.这种差异是巨大的,前者所追求
利用菌根菌地球囊霉对黄藤及单叶省藤等幼苗进行人工接种,一年后进行观测,其菌根感梁率达43.3%-81.2%%;对苗木有促生效果,特别是配合适当施肥措施条件下,效果更明显。
根据广东小坑、安徽西田2个杉木种子园26个无性系,每系3个标准株,计78个分株各年龄段的球果分布资料,研究分析了杉木无性系水平的年龄段球果分布状况,进一步认识了杉木无性系
引入失拟检验的理论和方法检验了树高曲线模型的适度,应用全模型和选模型的检验理论和方法对3参数模型的某个参数取定值作了检验,结果表明2参数模型描述树高曲线已经足够。比
目前,英语教学强调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训练,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一定语言交际的能力,结合英语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教师应该把中心放在学生
研究了不同甘、涩类型柿果实单宁类成分的季节变化,与甘涩性状的关系以及罗田甜柿可溶性单宁含量、单宁组分和单宁细胞的特性。鲜样分析结果表明:完全甜柿(PC甘)类品种在果实发育初
西方军事思想高度重视科技的战斗力价值,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原因。对西方军事思想中的科技观应作辩证分析,为我军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提供有益启示。
作为一名刚刚踏人教育事业的新教师,我对工作就像夏日的朝阳一样充满了热情与希望。意气风发地走进课堂,每一步轻盈欢快,每一句话灵动雀跃。可随时间的推移,我陷入了困境:学生不爱
高手与高手 总经理:“你为什么总是喜欢与高手在一起做生意,难道不怕对方害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