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伴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催发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状态、生活方式的裂变。计划经济背景下形成的思维定势、心理定势、行为定势,使农村基层干部普遍感到思维跟不上、理论不够用、工作不顺手、方法不适用,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大、干扰多、收效小。调查发现,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领导干部只看见经济工作的显性效益,看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隐性效应。经济工作硬指标,思想政治工作软任务;经济工作考评“吹糠见米”,层层量化,措施加码;思想政治工作检查“跑马观花”,“好差书记一张嘴,成败秘书一支笔”。
  政工队伍“流失”严重。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抓经济工作的干部容易出政绩,“披红挂花、频频提拔”;而搞政工的干部给人们的印象是,只会“说说套话”,到头来“提拔无望,要啥无啥”。这一反差导致基层政工队伍军心不稳,难以专心工作。
  教育载体萎缩、渠道不畅。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于化解村级债务,农村的集体资产基本分卖殆尽,仅存几间“大队部”,既是“会议室”,又是“会客室”,党建室内无党建,活动室里无活动。许多地方村级组织很难开起群众大会,上面“会海”,下边“会荒”,党的方针政策难以进村入户。现在农村使用频率最高的宣传工具是各村的高音喇叭,它的主要作用是播送通知,“喇叭一响,不喊书记,就喊村长”。原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明显萎缩,农村文化资源日渐衰减。
  教育方法简单粗放。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照“老黄历算命”显然行不通,用计划经济土壤中孕生的旧方法注定要碰壁,因此有人求助于“赵公元帅”,习惯用经济手段调节人们的行为,好则奖、差则罚,导致道德评价体系失衡、是非荣辱观念扭曲、社会责任感下降、公德心衰退。不少群众一切向“钱”看,对社会活动漠然视之,“开会不到,奖状不要,两眼只盯着钞票”,经济刺激成了农村工作的“千斤顶”。更有少数地方,行事简单,“大喇叭哄一哄,小分队攻一攻,不管接受不接受,不问思想通不通”。这种做法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出现尖锐的心理对立,思想政治工作很难找到共振点。
  不良文化的侵蚀产生负效应。一是“暴料文学”和虚假新闻的不良炒作,诱生了人们不健康的心态。一些群众总是用逆向思维看世界,对先进典型不信、不学,对正面宣传将信将疑。二是不良影视的误导。一些凶杀、色情、黑帮打斗等影视片,以挑逗、猎奇为诱饵,追逐票房价值,却忽视了影视宣传的社会效益。三是“黄灾”向农村转移。一些低级趣味的黄色录像以及“地摊文学”,从街头巷尾流入广大农村,且有蔓延之势。受其影响,一些思想空虚的农村青年盲目效法,结帮械斗,昼伏夜出,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治安,农民失却的安全感也抵消了正面宣传的积极效应。
  针对这些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采取相应对策,予以矫治: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政工干部要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必须认真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要抓住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利契机,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教育群众、指导工作,引导广大群众走出信仰危机和信任危机。积极营造情感互动、心灵共振的教育氛围,不断提升受教育者对正面宣传的认同度。
  二、抓好队伍建设,形成共管格局。贴紧农村工作实际,加快构建党组织抓总、群团组织参与、健康群体协作的联建格局;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责任体系和效果评价体系,形成共管合力,实现同频共振。切实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主动为他们开展工作搭设舞台。整合社会力量,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用好农村中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地做好工作,解开一个“疙瘩”,松动一片“网”,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夯实社会基础。
  三、重视基础建设,净化社会氛围。切实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使村级服务中心真正成为传播精神文明、提升农民素质的教育阵地。有效配置农村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积极陶冶农民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特别要注意把那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宣传活动组织好,寓教于乐,寓乐于教。按照“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建设”的要求,在出重拳打击非法出版物、切断农村“污染源”的同时。组织“先进文化进万家”,建好“农家书屋”、“文化中心”、“农民学校”等阵地,开展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引导广大农民从健康的书刊中获取人生哲理、致富经验和生活乐趣。增强抵制腐朽颓废文化侵蚀的能力。
  四、强化法制教育,推进依法治村。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与普法教育有效“嫁接”、同步推进,一方面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治村,消除“人治”现象对农村工作的干扰,引导乡村两级干部走出“行政命令”、“经济制裁”的怪圈,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调解纠纷、理顺情绪、解决矛盾;另一方面扎实推进法制宣传工作,不断增强广大农民守法经营、依法办事的意识,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从而使农村社会成员的经济行为、社会行为和道德行为始终在法制的框架内运行。
  五、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教育效果。认真研究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准确把握农民群众的思想脉搏,强化分类指导,变单方面灌输为全方位渗透,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变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作用。弘扬正气,引导舆情,不断增强文明新风的辐射力。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塑造政工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把工作做细,把道理说透,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为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打牢思想基础、提供精神支撑。
  
  责任编辑:丁和平
其他文献
汉字,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跳动在方格上,谱出一曲曲动人的汉字之歌;汉字,像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淌过笔尖,于是,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跃然纸上!  汉字不仅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而且也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很自豪,我和汉字间有许多的故事。  在我牙牙学语的时候,我就和汉字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我只会认“人、口、大、小、山、水”等一些简单的汉字。  上了小学,我们学到了很多
我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已历经29年,这一伟大历程推动中华民族进入了迄今最为辉煌的时期。总体来看。29年来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主要有四个方面成因。    成因之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29年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断丰富、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始终
皴法在中国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历史上主要的皴法进行大概归类分析,对不同历史时期皴法的发展进行纵向性研究,以及对同一时代不同画家的表现手法的不同的横向性
[整体感知]  《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文章因景人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理清层次]  《荷花》一课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态;第二部分(4~5自然段
资源水利是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加强水资源管理为手段,通过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推动水利事业科学发展的新模式。这几年,省水利厅高度重视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规划设计任务,这是我们实践资源水利新思路的基础工作,也是水利事业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重要体现。全省水利系统只有统筹安排、分工合作、加强协调,才能有效推进资源水利的建设。    突出资源水利的规划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