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预测、异质信念与资产价格泡沫形成机制研究

来源 :财经问题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ke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异质信念假定入手,通过构建有真实货币支付的实验室交易市场,对经验和专家预测在价格泡沫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经验与专家预测分属不同的信息类型,其在资产价格泡沫形成中的作用、方向和机制截然不同。在包含部分有经验者的混合市场中,经验成为交易者之间出现异质信念的基础因素,即正是由于经验的不对称导致异质信念的出现或加强进而推起或加剧资产价格泡沫。这与早期实验研究认为增加有经验者比重可以消除或缩短价格泡沫存续期的观点不同。就专家预测而言,本文实验研究表明,无论专家预测真实与否都能显著地抑制实验期内的价格泡沫,真实专家预测并不必然优于虚假的专家预测。
  关键词:专家预测;异质信念;资产价格泡沫;实验室实验
  中图分类号:F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4)08001207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述评
  为什么那些确知资产基础价值的交易者愿意支付比基础价值更高的价格?在泡沫持续加强阶段,为什么仍然存在资产需求?在实验室或真实市场中,这种大面积的、持续的价格错配现象是否会持续存在,对资产基础价值具有较高质量信息的投资者会不会加入到泡沫行列,这都是目前存疑的问题。许多学者研究认为,价格泡沫的产生并非由交易者非理性行为所致,即使是理性的投资者在价格泡沫的开始和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1\]。价格泡沫不仅会在发展不成熟市场出现,在成熟且有效的市场也会出现\[2\]。
  基于上述问题,以Kraus和Smith\[3\], Deither等\[4\]、Scheinkman和Xiong\[5\], Doukas等\[6\] Goetzmann和Massa\[7\], Boehme等\[8\], Hong等\[9\], Hong 和 Stein\[10\], 张峥和刘力\[11\]、陈国进等\[12\],\[13\]等为代表的国内外学者分别从理论和实证进行了分析检验。在研究过程中,大量实证研究文献指出,在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研究中,难点在于资产基础价值(Fundamental Value)的刻画上,因为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资本市场中,资产的基础价值通常难以准确、直接地观测到。这成为目前实证研究的一个难点。许多研究在指出实证变量刻画难度的同时,也一致地提出实验室实验在研究资产价格形成(包括泡沫)相关研究的优势。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诱发价值理论引致出资产基础价值,并易于将其与成交价相比较。在实验室中,不确定的收益现金流变成了可控制的实验变量,这不仅让泡沫变得容易观测,同时也使研究者能够通过改变实验控制变量来研究泡沫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泡沫的因素。目前,资产价格泡沫问题研究已成为实验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集中方向。
  基于Smith等\[4\]的开创性工作,国内外学者,King等\[17\],Caginalp等\[18\],Smith\[19\],Noussair等\[20\],Porter和Smith\[21\],Dufwenberg等\[22\],金雪军和杨晓兰\[23\],林嘉永和李霁友\[24\]以及杨晓兰\[25\],\[26\]在实验室里通过构建实验市场,分别从经验、卖空、涨跌幅限制、股利支付频率和交易费率等就可能影响资产价格泡沫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实验室研究。此外,许多学者也利用实验室实验针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变量进行针对性研究,如Boening等\[5\]针对看涨期权市场、Fisher和Kelly\[6\]针对两个同时交易市场、Lei等\[7\]针对资本所得税等因素对内生预期和价格泡沫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这一系列研究成果为本项目实验市场环境的构建与设计提供了支持,明确了特定环境变量与待检验结果之间的匹配关系,避免了实验重复设计问题。
  早期实验研究的一个普遍假设是,参与人(投资者或交易者)具有同质信念(对未来资产价格的判断)与对称信息。然而,这种假设事实上限制了那些导致产生异质信念因素对价格泡沫的影响,且对称信息本身也不符合资产市场的固有特征。正如Porter和Smith \[8\]总结道,泡沫的产生源于对其他交易者行为的不确定性,而非分红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交易行为的不确定性根源于交易者(投资者)间固有的异质信念。因此,限于同质信念假设,早期实验研究很难回答为什么在观测到资产价格显著偏离其基础价值时仍然不断有投资者参与到市场交易中。事实上,Abreu和Brunnermeier\[9\]以及Scheinkman和Xiong\[10\]等的研究表明,泡沫的存在促使理性交易者加入交易并进一步加速泡沫的发展,当限定卖空机制并假设投资者之间对未来资产价格存在异质信念(Heterogeneous Beliefs)时,理性交易者倾向于支付比其估计的基础价值更高的价格购买资产,因为这些投资者相信未来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其他投资者。
  显然,这种异质信念假设与前述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加速了泡沫的发展,并解释了为什么在泡沫持续加强阶段仍存在过高价格下的资产需求,但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异质信念的持续存在?
  有学者提出投机动机应该成为解释这一问题的一个核心思想。Brunnermeier和John\[11\]认为,那些对其他投资者类型与交易信念(对未来资产价格的判断)具有完全信息的知情投资者(Informed Investor)倾向于选择购买那些高于基础价值的资产并在泡沫破裂之前将其卖给其他投资者并从中获利。在市场羊群行为的影响下,这种投机行为本身形成了市场正反馈,导致了泡沫的增强。然而,仔细分析可以发现,重要的不是投机行为本身,而是导致这种投机行为出现的异质信念。也就是说,只有当市场中存在不同的投资者类型(有经验交易者和无经验交易者),两者对未来资产价格具有异质信念时,投机行为才有可能在交易价格偏离资产基础价值时出现。因此,重要的是导致投机行为的异质信念而非投机行为本身,因为投机行为是投资者所固有的一种行为,单纯的交易价格限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再次引发了学界对投资者信息结构与信息来源的关注,Smith\[12\]从不同类型投资者具有不同的投机信念以及由此引发的羊群行为入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实验对象对资产内在价值的了解程度不同,但他们的行为却具有广泛的相似性,甚至那些已经良好了解资产内在价值的参与者也会倾向于放弃取得确定收益的机会,而去投资那些其价格已经远远超过内在价值的资产,而这些投资决策是由他们对资产价格的短期运动趋势的预测来决定的。Moinas和Pouget\[13\]通过构建一个价格泡沫博弈对资本市场参与者的投机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该实验设计了两个不同的市场环境,一个给市场价格设置一个上限,另一个并不设置上限,根据行为博弈模型的结构进行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类比的预期是导致投机行为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摘要: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比重逐年下降。而作为农业大国,如果能刺激农村居民消费、将潜力消费转换为实际消费,将极有利于提高我国整体消费能力。我国农村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特征,优化培育人力资本能够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长远影响。然而,教育的影响具有时滞性,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能否切实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仍值得商榷。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微观住户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对农村
期刊
摘要:2016年第三季度世界经济依旧低增长,通过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结构性改革进展的评估发现,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结构性改革乏力问题,这是世界经济未能摆脱低增长困境的主要原因。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初见成效,但也遭遇较大瓶颈。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能,需要在全面梳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含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找准“痛点”发力。“痛点”最终落在产业结构上,既要弥补服务业的先天不足,又要推动制造业的产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化40时代的到来,基于产品内环节分工的全球价值链进一步深度分解,全球产业结构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过渡。在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驱动下,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制造业升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特征,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内在机理与升级机制。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实现机制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制造业核心竞
期刊
摘要:本文利用27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在“市场煤”与“计划电”机制下的火电行业运营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计划电”下政府对上网电价的上调促进了各地火电行业的生产与投资,而“市场煤”下快速上升的电煤价格在减少了火电行业产量与利润的同时却带来投资的增加。综合而言,在“市场煤”与“计划电”两种机制的影响下,电力行业的投资虽然得到增加,但受困于成本的大幅上升,即便有多余的生产能力,厂商也会因利润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5个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过程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概括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路径的理论模型。模型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有机会拉动型和资源推动型两种路径。机会拉动型创业由成就性动机驱动,创业者根据发现和捕捉的创业机会去获取创业资源,强调创业机会与创业资源相匹配;资源推动型创业由经济性动机推动,创业者根据筹集掌握的创业资源去寻找和利用创业机会,强调创业资源与创业机会相匹配。二者的区别不仅在于创业路
期刊
摘要:性别差异和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劳动力市场倍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全国63所大学的调查发现,就业性别差异明显存在,同等条件下,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容易遭受就业歧视,其受到歧视的概率高于同类男生20%以上。不同类型女大学生面临不同程度的就业歧视。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剖析了女大学生自身关于婚恋、生育等女性专属性因素对就业影响的看法,以全国范围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的统计与分析,有助于认识大学生就业性别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1998—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区域性划分,考察规模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文化体制改革因素对我国区域文化产业技术效率水平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平均技术效率水平仅为0.603,且四大区域间文化产业技术效率水平差别显著,从整体上看,地区相对文化市场需求、城镇化、信息化、政府财政支持和文化事业机构情况等因素对我国文化产业技术效率影响显著,但从区域来
期刊
摘要:对阶梯电价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是电价规制者和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消费者最优选择理论和满足可分性条件的离散/连续选择模型,构建了与消费者福利变化一致估计的阶梯定价无条件需求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阶梯电价政策进行评价。本文利用国家电网及杭州市居民用电的微观调查数据,估计阶梯电价下的价格需求弹性,并通过构建反事实场景,实证分析阶梯电价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阶梯电价下的无条件价格弹性更大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我国已上市城市商业银行2009—2013年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适用于城市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模型并选取评价指标,分析城市商业银行创造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样本银行近年的价值创造能力良好,且有很大发展空间;但年份间波动较大,且个别年份存在负值;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水平不高,价值创造能力的可持续性还需加强。本研究不仅丰富了EVA本土化研究方面的文献,而且将为我国
期刊
摘 要:本文选用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采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研究了技术进步对市场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其市场结构存在两个显著的临界值0.090和0.170,在临界值两侧,技术进步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市场结构门限特征:高垄断行业的技术进步会巩固其垄断地位,导致行业绩效下降;低垄断行业的技术进步会使其行业利润率趋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的零利润,导致行业绩效提高;处于两者中间的垄断程度,具有一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