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NA对肝星状细胞的作用在肝纤维化病程中的影响

来源 :肝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laiyizhizailiu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iRNA是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RNA,近年来发现多种miRNA参与了肝星状细胞(HSCs)的活化、增殖及凋亡,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对miRNA对HSCs的作用在肝纤维化病程中的影响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 A FLD)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病病因,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然而,N A FLD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巨噬细胞作为调节肝脏稳态的重要角色一直备受关注.肝脏巨噬细胞极化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和进展,“促炎”的M1型巨噬细胞和“抗炎”的M2型巨噬细胞分别与NASH的发生和改善相关.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之间的比例存在动态平衡,M1/M2比例失衡可能是NAFLD发病机制的关键.本文针对影响NASH肝脏巨噬细胞极化的因素进行阐述,旨
肝移植是治疗急性肝衰竭、终末期肝病、原发性肝癌和某些遗传性肝脏疾病唯一有效的方法,然而肝脏的供给和需求目前仍然存在很大缺口.作为器官移植的替代方法,肝细胞移植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然而原代人肝细胞(,PHHs)数量少,且难以进行体外扩增.人多能干细胞(hPSCs)可以无限扩增并分化为包括肝细胞在内的任何类型的细胞.本文讨论了hPSCs向肝细胞分化方案的技术改进,以及迄今为止开发的临床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目的 研究CT技术联合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血清甲胎蛋白(AFP)对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河南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92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HCC患者,经过术后检测是否存在MVI分为MVI组(34例)和非MVI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患者进行CT扫描,对两组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判断和分析;术前对两组患者进行CTCs、AFP检测,对HCC患者发生MVI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MVI组的肿瘤直径≥5 cm、多结节型、CTCs阳性、血清AF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后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不可切除性大肝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收集10例SBRT后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的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RECIST标准评价疗效,选择无进展生存期(PFS)作为研究的主要终点.结果 10例患者均对治疗有反应,其中7例达到了部分缓解,客观有效率(ORR)为70%,疾病控制率达到100%.没有典型放射性肝损伤发生,CP评分进展6例.结论 SBRT后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不可切除性大肝癌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且毒副作用
目的 探讨125 I粒子植入联合TIPS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CC)门静脉主干癌栓合并门静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间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ICC门静脉主干癌栓合并门静脉高压的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TIPS术,试验组采用125I粒子植入联合TIPS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门静脉压力;比较两组标准缓解率、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累计生存率、分流道累积再狭窄率、症状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门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不同于急性肝衰竭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一类独特疾病类型,东西方对于ACLF的定义存在分歧,且疾病发生、发展的速度和程度、恢复时间长短不一,患者长期预后转归不一,东西方对于ACLF的治疗管理理念也不尽相同,ACLF的异质性主要表现在慢性肝病基础、急性诱因和器官衰竭的类型等方面;ACLF的病程可以表现为快速/缓慢进展、快速/缓慢恢复以及迁延持续等.ACLF预后从最佳的理想结局无肝硬化到最差的死亡结局,通过系统综合的内科治疗,促进肝脏再生,争取最优结局,把握人工肝治疗时机和频率,识别出真
目的 探讨α-1,3-岩藻糖基转移酶IV在肝癌转移中的表达及机制.方法 通过qRT-PCR检测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中α-1,3-岩藻糖基转移酶IV(FUT4)的表达水平;利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人肝癌M HCC97L细胞构建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 T)模型,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EMT标志分子表达水平,qRT-PCR检
目的 探讨2018版肝脏影像报告数据系统(LI-RADS)诊断小肝细胞癌的效能和阅片者间一致性.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20年7月四川省肿瘤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15例患者(115个病灶)的C T和M RI影像资料,其中手术病理证实HCC 89例、非HCC恶性肿瘤9例,良性病灶17例.两名放射科医生盲法独立回顾性阅片,依据LI-RADS v2018分类法则,对所有病灶进行分类.两名医生的LI-RADS分类结果行Kappa一致性检验;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两名医生应用LI-RADS v2018
食管胃静脉曲张(GOV)是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静脉回流受阻,一旦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则病情凶险,常常危及患者生命.故内镜筛查、预防首次出血、急诊止血以及止血后的二级预防在防治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显得非常重要.目前,一线的内镜下治疗EVB的方法主要有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治疗(EIS)、组织胶注射治疗(GVO)及联合治疗等,除此之外,还有近些年新兴的胃镜下精准断流术(ESVD),以及联合透明帽、金属钛夹及超声内镜(EUS)的应用等.这些方法止
中国目前已成为乙肝病毒感染中度流行区(HBsAg阳性率5% ~6%,约70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3000万例[1],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HBV感染后不仅造成肝功能损害,还会引起患者肝外损伤,肾脏为主要累及器官之一.根据相关研究[2-3]表明,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患者合并肾脏损伤患病率高于我国成年人肾脏损伤患病率,所以HBV感染是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治疗HBV感染合并的肾功能损伤,可有效逆转或减轻肾脏损害.目前常用的血清肌酐等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