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RT)被誉为宫颈癌治疗在21世纪手术发展的标志,给渴望保留生育能力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带了希望.手术范围包括RT及盆腔淋巴清扫术,手术方式包括阴式及腹式,疗效及可行性与标准的治疗方法相近,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机 构】
:
230001合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妇产科,230001合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妇产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RT)被誉为宫颈癌治疗在21世纪手术发展的标志,给渴望保留生育能力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带了希望.手术范围包括RT及盆腔淋巴清扫术,手术方式包括阴式及腹式,疗效及可行性与标准的治疗方法相近,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调强适形放疗(IMRT)对鼻咽癌患者眼部正常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首程放疗鼻咽癌患者19例(38眼).于IMRT前、放疗结束、放疗后6个月及12个月行视力、裂隙灯、眼底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VEP)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结果 ①患者放疗前后各检查时间点平均裸眼及矫正视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放疗前、放疗结束、放疗后6个月及放疗后12个月VEP P100波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7(HDAC7)属于Ⅱa型组蛋白脱乙酰基酶,其能够改变染色质结构以及调控基因转录,同时在肿瘤发生和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HDAC7能够维持血管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调控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能够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介导的血管生成效应以及调节其他促血管生成因子对血管的作用.因此,探讨HDAC7参与肿瘤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具有特殊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特征的一个乳腺癌亚型,其治疗一直是乳腺癌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目前,手术和辅助放疗仍是早期TNBC局部治疗的主要方式,传统化疗、靶向治疗研究在TNBC的全身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近几年新药物也不断涌现出来。
目的 探讨胸苷激酶1(TK1)、Ki67单独表达及联合表达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间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65例,均经病理证实.分为A、B两组,A组37例,为乳腺癌在5年内出现复发或转移者,B组28例,为无瘤生存超过5年者.分别测量A、B两组TK1及Ki67表达情况并描述生存曲线.结果 TK1 A组阳性率为91.8%,B组
急性白血病(AL)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化疗耐药已经成为成功治疗AL的主要障碍,经常会有一系列的药物共同发生耐药,即多药耐药。
Wnt信号通路不仅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相关事件如癌细胞的迁移黏附、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及肿瘤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而且在调节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与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针对Wnt信号通路不同基因靶点的高特异性基因药物开发及其肿瘤靶向治疗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
EML4-ALK融合基因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发现的新分子分型,由2号染色体上两个基因片段倒位融合而成,目前发现的9种亚型均具有恶化致癌能力.该融合基因在腺癌、不吸烟或少吸烟和缺少表皮因子生长受体(EGFR)及结直肠癌基因(KRAS)变异的患者中检出率较高.该融合基因能够编码ALK酪氨酸激酶,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使下游产物异常磷酸化,导致癌变.因此以该融合基因为靶点,使用特异性抑制剂以
对于能够耐受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仍是其标准治疗方法,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多项研究都证实立体定向放疗(SBRT)在治疗早期NSCLC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生命与健康.放疗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手段.本文对100例宫颈癌患者予以两种不同的放疗方法进行对照研究,现将其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报道如下。
乳腺癌新辅助全身治疗,是指对某些乳腺癌患者在术前给予其全身性的治疗.术前综合运用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可起到降期和提高保乳手术率的独特作用.新辅助化疗已经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之一.新辅助条件下,对于特定患者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和曲妥珠单抗治疗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