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美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我们的教育不能没有美育。作为一个化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将化学领域所蕴含的美充分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得到美的享受和愉悦,让美的音符在理性的思维中跳动。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生;审美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178-01
一 学习化学史,体验情感美
在向学生介绍有关化学史实时,要向学生指出任何一个科学发现和发明,无不是科学家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其中包含着他们在漫长道路上遇到的无数次失败、挫折,以及种种困难和打击。但这些并没有动摇他们追求真理的信念和对科学的真诚热爱。这些历史事实,体现了化学研究的方法,体现了科学家们不畏艰险,顽强探索,甚至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是塑造青少年美的心灵、美的灵魂,进行情感教育的典型教例。
例如,在讲授“酸碱指示剂”时,教师结合教材恰到好处地介绍波义耳发现石蕊指示剂的过程,从而说明“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让学生感受科学家执著、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坚韧的意志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之潜移默化地成为鼓励学生奋发学习的强大动力。这样,化学史的教育过程也就是学生情感体验积极内化的过程。
二 通过化学实验,体会形象美
1.物理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色彩、形状、质料、硬度、熔沸点、密度、气味、味道等,构成了色彩缤纷的世界、自然奇妙景观、创造了特殊的价值。普通的水,它覆盖地球表面的71%,占人体质量的三分之二,当它以液态积累时,构成了大海、江河、湖泊等;以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时,又可形成云、雾、雨、霜、雪等,在寒冷的冬天它又以固态形式给大地披上银装;黄金、水晶、红宝石、蓝宝石、钻石等又以它们的美丽、珍奇而成为了美的装饰品及价值、财富的象征,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物质的自然美,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千世界。
2.实验仪器
化学实验仪器是按照实用和审美相结合原则的优化,使其在使用价值的功能美和外在审美形式的造型美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蕴含着多样统一美、和谐奇异美、简洁明快美,做到美观实用。如:烧杯给人一种稳定感,锥形瓶、漏斗给人一种方向感,试管、蒸发皿、烧瓶造型上的循环运动,给人的美感更加丰富多样,多种仪器协调地组合在一起的过滤装置,在整体上连贯紧凑、天然融合、浑然一体的完美状态,有如“添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之感,是尽善尽美的结合。
3.化学语言
简洁而又形象化的语言,能引起学生注意并激发兴趣。如试管的拿法,强调“三指头”,不要“一把抓”。过滤实验操作要注意“一帖,二低,三靠”。在制取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我们编了二首顺口的歌诀;“制取氢气要小心,贸然点火定伤人。取支试管集满气,点燃之前先验纯。实验开始先通氢,通氢以后再点灯,由黑变红先撤灯,试管冷却再停氢”。以上例可知,在教学中采用简洁而又有形象化的语言,对加强基本操作能力理解和巩固化学概念,有较好的作用。
4.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也是完成美育任务的一个方面。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榜样,一定要起示范作用。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都有好奇心,对于教师的演示实验会格外注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力求使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把演示实验当作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向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力求做到:装置正确,整洁美观。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严格要求,讲解清楚。现象明显。结果准确。
三 理解化学理论,感受和谐美
化学知识看起来千变万化,但仔细分析它的结构特征、表现形式、因果关联,总能发现其内在的和谐统一。
例如,任何原子都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一方面是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之间相互吸引,但电子不会离核远去;另一方面是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具有较大的动能对抗核的吸引起着排斥的作用,使电子不致落入核中。显然只有吸引和排斥这两种对立的倾向相互依存,达成统一原子才能稳定存在,失去任何一方,原子都不复存在,这就构成了微观的“音乐”、“宇宙的和声”。这首和声乐曲虽然不能为听觉所感知,都可以为思维所理解,它在永恒的微观世界中广泛传播。
又如晶体无论是外部形态和内在结构给人在精神上的享受都是协调和谐的。一提到晶体,首先想到的是人们生活所离不开的、洁白无瑕的氯化钠晶体,钠离子、氯离子有规律地排列,呈现出其结构特有的周期性,其节奏感不亚于优美动听的交响乐,让人感到和谐有序的美。
四 多媒体教学的直观美
化学中的微观世界、原子模型、晶体结构、分子、离子、电子运动状态等,过去都是靠老师去讲授这些抽象的内容,学生觉得难学难懂。而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模拟、制成课件等,让这些肉眼看不见的东西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以美的、直观的感受。例如,用投影片制作彩色圆片,代表不同的原子,在投影机上演示CH4与Cl2取代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用多媒体电脑动画演示C12H22O11、NaCl 等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微观现象等。另外,化学史、化学前景、美丽的自然景观、多彩的实验现象及装置、没有污染的人类生存环境等,我们可以通过幻灯片、投影仪、电影、录像等手段,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化学知识。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分析诸如上述例子所反映的不同知识内容的统一和谐性,这样可使学生以物质结构理论为主线将琐碎繁多的各种化学基础知识有机地、循序渐进地贯穿在一起,认清知识的本质,感受到化学的内在和谐之美,提高学生欣赏化学抽象美的能力,促使学生从知识的结构上产生联想,发掘新东西。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生;审美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178-01
一 学习化学史,体验情感美
在向学生介绍有关化学史实时,要向学生指出任何一个科学发现和发明,无不是科学家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其中包含着他们在漫长道路上遇到的无数次失败、挫折,以及种种困难和打击。但这些并没有动摇他们追求真理的信念和对科学的真诚热爱。这些历史事实,体现了化学研究的方法,体现了科学家们不畏艰险,顽强探索,甚至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是塑造青少年美的心灵、美的灵魂,进行情感教育的典型教例。
例如,在讲授“酸碱指示剂”时,教师结合教材恰到好处地介绍波义耳发现石蕊指示剂的过程,从而说明“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让学生感受科学家执著、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坚韧的意志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之潜移默化地成为鼓励学生奋发学习的强大动力。这样,化学史的教育过程也就是学生情感体验积极内化的过程。
二 通过化学实验,体会形象美
1.物理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色彩、形状、质料、硬度、熔沸点、密度、气味、味道等,构成了色彩缤纷的世界、自然奇妙景观、创造了特殊的价值。普通的水,它覆盖地球表面的71%,占人体质量的三分之二,当它以液态积累时,构成了大海、江河、湖泊等;以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时,又可形成云、雾、雨、霜、雪等,在寒冷的冬天它又以固态形式给大地披上银装;黄金、水晶、红宝石、蓝宝石、钻石等又以它们的美丽、珍奇而成为了美的装饰品及价值、财富的象征,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物质的自然美,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千世界。
2.实验仪器
化学实验仪器是按照实用和审美相结合原则的优化,使其在使用价值的功能美和外在审美形式的造型美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蕴含着多样统一美、和谐奇异美、简洁明快美,做到美观实用。如:烧杯给人一种稳定感,锥形瓶、漏斗给人一种方向感,试管、蒸发皿、烧瓶造型上的循环运动,给人的美感更加丰富多样,多种仪器协调地组合在一起的过滤装置,在整体上连贯紧凑、天然融合、浑然一体的完美状态,有如“添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之感,是尽善尽美的结合。
3.化学语言
简洁而又形象化的语言,能引起学生注意并激发兴趣。如试管的拿法,强调“三指头”,不要“一把抓”。过滤实验操作要注意“一帖,二低,三靠”。在制取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我们编了二首顺口的歌诀;“制取氢气要小心,贸然点火定伤人。取支试管集满气,点燃之前先验纯。实验开始先通氢,通氢以后再点灯,由黑变红先撤灯,试管冷却再停氢”。以上例可知,在教学中采用简洁而又有形象化的语言,对加强基本操作能力理解和巩固化学概念,有较好的作用。
4.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也是完成美育任务的一个方面。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榜样,一定要起示范作用。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都有好奇心,对于教师的演示实验会格外注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力求使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把演示实验当作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向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力求做到:装置正确,整洁美观。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严格要求,讲解清楚。现象明显。结果准确。
三 理解化学理论,感受和谐美
化学知识看起来千变万化,但仔细分析它的结构特征、表现形式、因果关联,总能发现其内在的和谐统一。
例如,任何原子都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一方面是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之间相互吸引,但电子不会离核远去;另一方面是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具有较大的动能对抗核的吸引起着排斥的作用,使电子不致落入核中。显然只有吸引和排斥这两种对立的倾向相互依存,达成统一原子才能稳定存在,失去任何一方,原子都不复存在,这就构成了微观的“音乐”、“宇宙的和声”。这首和声乐曲虽然不能为听觉所感知,都可以为思维所理解,它在永恒的微观世界中广泛传播。
又如晶体无论是外部形态和内在结构给人在精神上的享受都是协调和谐的。一提到晶体,首先想到的是人们生活所离不开的、洁白无瑕的氯化钠晶体,钠离子、氯离子有规律地排列,呈现出其结构特有的周期性,其节奏感不亚于优美动听的交响乐,让人感到和谐有序的美。
四 多媒体教学的直观美
化学中的微观世界、原子模型、晶体结构、分子、离子、电子运动状态等,过去都是靠老师去讲授这些抽象的内容,学生觉得难学难懂。而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模拟、制成课件等,让这些肉眼看不见的东西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以美的、直观的感受。例如,用投影片制作彩色圆片,代表不同的原子,在投影机上演示CH4与Cl2取代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用多媒体电脑动画演示C12H22O11、NaCl 等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微观现象等。另外,化学史、化学前景、美丽的自然景观、多彩的实验现象及装置、没有污染的人类生存环境等,我们可以通过幻灯片、投影仪、电影、录像等手段,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化学知识。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分析诸如上述例子所反映的不同知识内容的统一和谐性,这样可使学生以物质结构理论为主线将琐碎繁多的各种化学基础知识有机地、循序渐进地贯穿在一起,认清知识的本质,感受到化学的内在和谐之美,提高学生欣赏化学抽象美的能力,促使学生从知识的结构上产生联想,发掘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