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甘肃省敦煌乐舞文化的推广战略研究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t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文化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敦煌是我国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如今,人们提到敦煌,会想起敦煌莫高窟、敦煌壁画等,其中展现了许多古代乐舞艺术。甘肃省敦煌乐舞文化融合了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多重内涵,能够有效提升我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影响力。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推动敦煌乐舞文化进一步传播,从而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帮助人们树立文化自信,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甘肃省敦煌乐舞文化推广的具体战略
  敦煌乐舞以古代丝绸之路和敦煌莫高窟艺术为题材,融合了印度舞蹈的表演形式,是形象化的佛教思想,其中的飞天舞和反弹琵琶都是经典作品。人们通过借鉴敦煌壁画的形象,创造出了不少耳熟能详的作品,如《大梦敦煌》《丝路花雨》《敦煌神女》《千手观音》等,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如今,敦煌乐舞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过程中大放异彩,开始从国内走向国外。
  (一)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成了推广和传播文化不可或缺的媒介,借助多媒体技术推广民族文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因此,敦煌乐舞文化的推广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数字化技术,通过网絡记录敦煌乐舞,以更好地保存文化。
  与此同时,利用新媒体这一传播途径,更多的人可以了解敦煌乐舞的来源和发展过程,了解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并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敦煌乐舞文化的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二)加强敦煌文化教育
  为了进一步发挥敦煌乐舞文化的积极作用,要不断加强敦煌舞蹈文化教育,激起人民群众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营造有利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氛围。敦煌地区可以通过组织相应的文化活动,结合舞蹈的相关内容,让更多的人感受敦煌乐舞的魅力,还可以举办关于敦煌乐舞的比赛、展演等活动,营造浓郁的敦煌特色文化氛围,增强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不断拓宽媒体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播已经不再局限于口耳相传,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多媒体为现代信息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人们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电脑、手机等获取信息。对于敦煌乐舞文化的推广,相关部门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或网页中设置相应的文化板块和栏目,并通过音频、图片、影像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敦煌乐舞,还可以建立并完善敦煌舞蹈文化的网站,展示敦煌乐舞优秀作品,为其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大力传播敦煌乐舞文化。
  有关部门和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访谈和录像等方式对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利用数字媒体和现代科技,以图像和照片的形式保护民族文化;创建敦煌乐舞文化数据库,以保证敦煌乐舞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各类资源,制定文化保护政策,如成立专门的文化机构,对敦煌乐舞的相关资源进行保存;对一些推广敦煌乐舞文化的优秀成果给予支持和奖励,从而吸引更多人对敦煌乐舞产生兴趣,促进敦煌乐舞的传承和发展。
  (四)多渠道、多方位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推广敦煌乐舞文化,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研究所和传承人研讨会等平台,推动敦煌乐舞文化的发展。
  敦煌舞蹈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关于敦煌乐舞文化的学术交流会,与相关的文化研究单位开展合作,吸收民间文化传承的经验,拓宽文化推广的渠道。敦煌乐舞文化要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此外,还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民间文化保护组织的优势,以敦煌乐舞文化为主要内容,创新性地开展各项双向交流活动。
  (五)注重对传统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并将传统文化纳入产业发展
  为了保证敦煌乐舞文化的不断发展,实现文化重建和恢复,就要注重对敦煌文化传承人的保护,比如改善住房条件,解决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问题。对于民族文化系统的工作人员,建议由省、市、县三级政府联合开展民族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要组织敦煌舞蹈文化的专题培训,使他们能够担负起保存、重建和整理敦煌乐舞文化的工作。
  充分利用和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将其纳入经济发展体系,不仅能使经济发展更有活力,而且还保护了民族文化。然而,文化传承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刺激,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觉和认同才是更强大的内在力量。因此,产业发展必须尊重人们的文化选择,防止民族文化的丧失。博物馆的建立使历史得以保存,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敦煌乐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保持现代化与传统的平衡、商业化与原生性的平衡。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甘肃省敦煌乐舞文化推广的意义
  (一)提升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多元文化背景下,甘肃省敦煌乐舞文化的推广能够丰富我国的传统文化。当前我国正处于不同思想融合的时期,敦煌乐舞文化的推广能够使人们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有效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
  (二)推动民间艺术文化的发展
  敦煌乐舞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文化、音乐等文化内涵。甘肃省敦煌乐舞文化的有效推广为我国民间艺术的传承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民间艺术文化与时俱进,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汲取新时代的内容,从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动民间艺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教育装备办公室)
  作者简介:李昌生(1987-),男,甘肃武威人,硕士研究生,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文化传播。
  基金项目: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甘肃敦煌乐舞文化推广战略研究”(20ZZ07)。
其他文献
徐悲鸿的绘画美学思想受到20世纪西方绘画思潮的影响,他主张“师法造化”,提出写实主义,并认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对中国画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为近现代中国画注入了新鲜血液。  一、徐悲鸿生平  徐悲鸿,本名徐寿康,1895年7月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县的屺亭桥镇。徐悲鸿自幼跟随父亲读书、写字,并学习绘画,其在儿时就已把儒家经典的部分书目读完。徐悲鸿受父亲影响,对绘画极具兴趣,并勤奋刻苦,这为他后来从
期刊
极简主义风格是一种艺术流派,也是一种文化倾向,其影响范围极为广泛,涉及建筑、繪画、雕刻、音乐、服装等诸多领域。极简主义风格看似简单、简洁的设计却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与构思,是一种简单的复杂、简约的丰盈。  本文将详细阐述极简主义的概念,分析极简主义形成的原因和背景,深入探究极简主义的风格特征以及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为平面设计中极简主义风格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一、极简主义概念  极简主
期刊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追求美的享受。绘画艺术是典型的视觉艺术。一幅好的绘画作品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引起人们的共鸣。对于绘画艺术的鉴赏者来说,由于受到审美标准、专业素养、知识层次等多方面的影响,其对于绘画作品的鉴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将对绘画作品鉴赏的意义以及目前经常使用的鉴赏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一、绘画作品概述  提升绘画艺术鉴赏水平的前提是人们必须要了解绘画作品的存在形式,以及与日
期刊
中国传统绘画绵延千年,是我国艺术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种艺术形式。绘画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所在,其最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就是线条。若将一幅画卷比作人体,线条就是支撑人体的骨骼。没有骨骼的支撑,人体就会变得绵软无力。没有线条的支撑,中国绘画就不再具有灵魂,从而变得空洞无力。由此可见,线描艺术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地位首屈一指,线条是中国绘画最初的表现形式,不仅反映了中国绘画最基础的形态,更是中国绘画的精神
期刊
书籍设计是一门艺术,可以说,书籍设计展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和工艺水平。要想让我国的图书设计展现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就必须传承和创新我国的传统元素。  一、书籍设计中蕴含的传统元素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当中,传统元素有着丰富的内涵。而在书籍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体现在书籍的装帧版式上。  我国的书籍装帧样式众多,有蝴蝶式、经折式、卷轴式、包背式、旋风式以及线装等。这些书籍装帧样式带给
期刊
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可供挖掘的历史文化元素丰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日趋同质化的商品使用功能使商品品质不再是人们消费选择的唯一标准,商品的外观、包装形式以及文化附加值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其中,文化创意产品成为消费者的新宠,销售热度不减,市场潜力巨大。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使得大量优秀的文创产品不断涌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
期刊
近年来,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设计师拓宽了设计思路,开阔了设计视野。  生肖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深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我国设计师在增强品牌自身文化内涵的同时,注重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引入生肖图案,使产品更有个性,提高了品牌的社会效应,也为品牌文化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一、文创产品的意义  文创与其
期刊
绳结艺术与文字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两种典型的符号。中国绳结艺术中的祥云结造型优美,具有独特的寓意。中国文字在传承过程中不断演变。本文通过研究祥云结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为今后祥云结与字体设计相结合,进行字体的创意设计作参考。  一、绳结艺术概述  (一)绳结艺术的起源  古人尚玉,有佩戴玉石的习惯,想要随身携带玉石,绳结可以起到关键作用。绳结有装饰作用,可以将玉石串联起来,看起来十分漂亮。  清朝时期
期刊
当非遗元素沉浸在古老的视觉系统中时,即属于古老语系,人们始终会带着有距离感的目光去注视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古老审美”是负面性的,只是其无法与现代生活产生直接的观感连接与刺激。倘若想让非遗元素走入真实的现代生活,那么设计人员需要对其技艺、图案、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再设计。  近年来,国家提出“要加强旅游纪念品在体现民俗、历史、区位等文化内涵方面的创意设计,推动中国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在“国潮”复苏
期刊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显示出独特的环境艺术品位与格调,就要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进行创新与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表现与应用进行分析,深入探索、研究中国传统元素與环境艺术设计结合的意义,以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一、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提高。由于目前的社会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