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评论员身陷“道德门”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jy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道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始终对突破自己的社会伦理底线的
  行为保持心平气和,无动于衷?一个民族不会生气,没有血性,究竟是好
  是坏?”——郭松民
  
  范美忠,一位在地震灾害来袭时,弃学生于教室,独自逃跑的老师。因在自己的“博客”里公开辩解自己弃生逃跑行为的合理性,而被众多网民斥为“范跑跑”。
  郭松民,一位针对“范跑跑”言行,公开在《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发表评论的知名评论人。因在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的公开辩论节目中,运用“无耻”“小人”等言论怒斥“范跑跑”置教师职业道德底线于不顾的言行,而被一些网民戏称为“郭跳跳”。
  一位原本是被抨击评论的对象,一位原本又是众多评论者中的一员,因为同时被邀请为“一虎一席谈”的嘉宾,两个互不相识的人才走到一起。
  富有戏剧性的是,2008年6月6日,随着“一虎一席谈”对“范美忠逃跑言行”道德之争辩论节目的播出,“范跑跑”凭着现场表现的沉着、冷静,以及被一些人称之为“诡辩”的突出表现,却得到了更多人在网上的理解和支持;郭松民因为现场的盛怒之言和情绪失控,而被推向舆论的暴风眼中,“道德伪君子”“道德卫道士”等一堆大帽子向他扣来。舆论的风向突然从“范美忠弃生逃跑的道德之辩”转为郭范二人在辩论节目中的表现之争,郭松民一下从舆论的上风地带被推向下风地带的风口浪尖。
  一个原本严肃的道德问题之争,何以被一个电视辩论节目引向另一条歧途?辩中生变的舆论诡异之变的背后,究竟隐匿着电视辩论节目怎样的“潜规则”?身为资深媒体评论员的郭松民何以会因言惹祸,引来如潮恶评?我们又该怎样理性看待他在辩论节目中的失当言论?
  6月14日下午,在北京北四环边上的一个茶楼里,郭松民接受《记者观察》的独家专访,揭示这场风波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也道出许多在辩论节目中的未尽之言。
  记者观察:我们无意于为这场恶意“炒作”推波助澜,只是通过观看这个辩论节目,我们感觉你似乎还有一些未尽之言。
  郭松民:没关系,什么问题你都可以问,我也会认真回答你提出的任何问题。
  记者观察:凤凰卫视把你请过去做嘉宾,是不是因为你关注这件事情时间比较长、参与讨论的比较多?我看到你在《中国青年报》以及你自己的博客等很多地方都发表了评论。
  郭松民:凤凰卫视邀请我,主要是因为我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的评论“范跑跑现象”的文章。说起来,我和凤凰卫视也算是老朋友了,因为我已经参加过他们的很多次节目了,但这次我发现,有时候老朋友也是靠不住的。
  我先把参加这次节目的心理背景给你讲一下。实际上,在参加这次节目之前,从心理上说,我已经陷入了一个误区,但我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什么误区呢?就是当凤凰卫视邀请我的时候,我在内心深处认为这个问题是不能辩论的,范美忠这么做到底是对是错,实在是黑白分明,没有什么好说的。但关键在于:如果你认为这个问题不可辩论,不必辩论,那你就不该去参加这个节目,而你去参加了这个节目,本身就等于承认了这个问题是可以辩论的。这就是一个悖论。这个悖论直接影响了我后来的辩论策略和态度。
  记者观察:你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关注这件事情?
  郭松民:这件事儿出来不久,我就在关注。后来我就写了一篇文章《范美忠应该成为中国精英的镜子》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这篇文章也可能成为我后来受到攻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很快就有人出来写文章反击,说我的文章在批评自由主义精英。
  实际上,我这里所指的精英,指的是那些在利益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的人,和其相对应的是“平民”,我并不是在特指某一思想流派。我所说的“精英”包括政治精英、财富精英和知识精英等方方面面的精英。我认为所有的精英都应该把范美忠事件作为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是不是太自私了,在每一个关键时刻考虑自己太多了。
  记者观察:他们把你提到的“精英”理解狭隘化了?
  郭松民:对。我觉得这种狭隘化的理解,实际上为后面的激烈争论埋下了伏笔,使争论具有了网络上两大流派之争的色彩,这是出乎我意料的。
  记者观察:你当时没考虑把“精英”这个概念在文章中简单阐述一下吗?
  郭松民:因为无非就是一篇1000多字的评论文章,也不太可能详细展开。实际上我就是在说,占据优势地位的人替自己考虑太多,就会成为范美忠,作为精英阶层的人应该多替大众考虑一些。后来,凤凰卫视找我参与节目,主要就是因为我写的这篇评论。他们在邀请我的时候,我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因为我和“一虎一席谈”的合作也不是第一次,我并不是不知道这个节目的倾向性,但是,我觉得这个节目的关注度还是不错的,观众很多,不管它的倾向性如何,毕竟还是一个很好的话语平台,你可以利用这个话语平台来表达你的观点,我就是这么理解这件事的。
  记者观察:他们什么时间邀请的你?
  郭松民:参加节目录制的时间是周五,我是在周三接到他们一位编辑的电话。
  记者观察:辩论前的准备时间只有两天?
  郭松民:对。时间很仓促,当时我还在外地出差,用一个军事术语讲,就是太“轻敌”了。
  但是,就这个节目而言,我还想说明两点:第一,最后电视播出来的节目和我在现场的感受还是不一样的。
  记者观察:现场是什么样的感受?
  郭松民:我当时在现场的态度是非常激烈的,这大概和我认为这个话题没有什么可辩性有关,当时我确实是带着一腔怒气参加活动的。因此我一开始就说:首先,你抛弃学生逃跑就是一种无耻的行为;其次,你逃跑了以后,反而认为这不是无耻,还用了许多美好的词汇来装饰自己的行为,这就又是一个无耻。一个无耻加一个无耻就是双倍的无耻,一个无耻乘以一个无耻就是无耻的平方。
  应该说,整个现场的观众,绝大多数是支持我的,真正支持他的人并不多。我的情绪和观众的情绪形成了一种“共振”的效应,这是我能够将激烈的情绪保持到最后的根本原因。我注意到,我每次发言以后,总会有很热烈的掌声。参加过这类电视节目的人都知道,节目现场有“领掌”的人,每次有人发言以后,“领掌”的人总会率先鼓掌,带领大家一起鼓掌。范美忠发言后,很多人只是在“领掌人”的引领下作一种例行式的鼓掌,而我每次发言后,总会有自发的热烈掌声。这是我在现场的一个深刻感受。但是,节目播出后的片子经过了剪辑,这个特点就不突出了。
  第二,很多现场观众的发言是支持我的。有些朋友可能不太清楚节目录制现场的观众是怎么来的,其实这些观众都是电视台委托专门的“观众公司”,根据节目的主题请来的,因此这个节目的现场就有很多的老师。我印象当中,就有好几个看起来很柔弱的女老师站起来发言说,我们都把自己的学生称为孩子,在那种情况下,我一定会先救我的孩子们。还有一个老人,他自己写了一首诗歌,当场站起来朗诵,对我表示支持。
  记者观察:播出的节目中并没有出现支持你的这两位现场观众。
  郭松民:所有这些都被剪掉了,播出的节目中,支持我的只有一个女老师。我们录制节目的时间接近3个小时,但是,最后播出来的不到1小时,大部分都被剪掉了。
  节目结束以后,很多观众要和我合影,要签名,要留电话,大家围着我非常热情,我也觉得说得非常痛快。我完全没有意识到播出来以后会是这样一种效果。
  记者观察:你发言的部分有被剪辑掉的吗?
  郭松民:有一部分也被剪掉了。我谈的比较温和的一部分没有了。比如我谈到的“你这种行为是可以宽恕的,不能宽恕的是你后来的表态”。
  还有,我想说一个细节。节目开始之前,我赶到的时候,范美忠已经到了,他站起来和我握手,这个时候我才认识他,之前我们并没有见过面。坦率地说,我当时并不想和他握手,但是出于礼貌,还是和他握了一下手。节目结束以后,他又过来握手,我说:“我不接受你的道歉,拒绝和你握手!”后来胡一虎过来和我说:“你看,他也是个灾民,也很害怕,还有点可怜,你还是和他握一握手。”在这种情况下,节目中才有了最后一个握手的镜头。
  另外,我还想说一下我在节目上的表现。
  很多人质疑,郭松民怎么连起码的辩论规则都不懂?其实大部分观众朋友和网友可能不太了解电视辩论节目运作规则。“一虎一席谈”实际上是开了电视辩论节目的风气之先,很多地方电视台也都开了这种节目,我也是这类电视辩论节目中的一个常客。
  记者观察:应该对这类节目的规则很熟悉。
  郭松民:对。实际上,所有这类节目的主持人或编导,没有一个会在节目开始前告诉嘉宾,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不能打断别人的话,使用字眼要文雅等等,编导最担心的就是这个节目不够火暴。有的编导甚至直接告诉嘉宾,你可以打断别人的话,可以插话,字眼火暴一点也没有关系等。可以坦率地说,我参加过的这类节目中,辩论比这激烈的有的是,现场嘉宾拂袖而去的也有的是,而且不仅是凤凰卫视。大家看到火暴场面可能觉得很难接受,但这类电视辩论节目就一直是这么玩的,没有什么规则可能就是它最大的规则,只不过有的节目引起公众的注意,有的节目没有引起公众注意。
  记者观察:有人说,你这样是不是就做了电视台的工具了?
  郭松民:不完全是,应该是互为工具,嘉宾想通过这一平台表述自己的观点,而电视台想通过火暴的场面来吸引观众,当然电视台的主动权要大得多,毕竟剪辑权在手。在那样一种情况下,如果你不插话,也许就没有机会来表达你的观点。而且,主持人很多时候还担心没有这种气氛。这个背景,可能是很多没有参加过这类节目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追求激烈,实际上也是由这种电视辩论节目的性质决定的。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嘉宾和电视台之间的一种妥协。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希望辩论更加激烈。嘉宾呢,也要顾及自己的形象,但是,嘉宾要是完全温文尔雅,自己在节目中就会被逐步边缘化,而且你的声音也出不来。所以,大家就达成了一个妥协。
  但是一般来说,电视台会把一些最激烈的部分剪掉,不播出来,只保留一部分不太激烈的。我以前在凤凰卫视参加过的节目中,也有很激烈的。有的时候,是我作为很激烈的一方参与进去,有的时候,我对这个话题感觉比较平淡,态度就不太激烈,别的嘉宾很激烈,我就在旁边做一个敲边鼓的人。这种激烈的辩论节目,我见得太多了,经历的也太多了,所以,当时就根本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妥。
  而这一次,当中最激烈的部分并没有被剪辑,这和以前的处理有些不太一样。
  记者观察:节目播出后的这段时间,你应该在反思这个事件吧?
  郭松民:我觉得电视台这么做是不对的,嘉宾在这方面妥协也是有问题的,因为你不光要通过观点来影响观众,也要通过自己的风度来影响观众。
  但是,电视又是快餐化的东西,过于复杂、精细的思想,反而无法表述清楚。我刚开始参加这类节目的时候,事先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甚至写成很详细的发言提纲,但我很快发现,你在前期所做的大量准备,在节目中可能根本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因为你根本就没有机会在节目中把你的观点很细致、很系统地阐述出来,即使你阐述出来了,观众可能也不知道你究竟在说什么。
  像这样的节目,你只要能够提炼出一两个简洁明快、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观点就可以了。
  记者观察:那你针对这次节目,之前准备的针对性观点是什么?
  郭松民:我当时确实对这个问题没有认真考虑,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没有什么好辩的,黑狗再洗也洗不白。我就是认为这种逃跑行为以及其后的自我辩护是非常无耻的,我持这样的态度,应该也和我曾为军人有关,军人最恨逃兵。
其他文献
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居民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种情况下保证工程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是保证工程整体质量和使用效果的关键措施.在房屋工程建设完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建筑施工现场工作是影响建筑最终质量的核心因素.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的主要材料,在总体施工中占据的比例较大.加强混
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以某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为例对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控制要点进行研究,旨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房建工程管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不仅要确保工程的质量,且要确保施工的工期,从而使施工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实现这一目标,无疑要
环境问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需要,建筑行业飞速的发展起来,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基于绿色理念
在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大背景下,建筑工程行业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迁.通过分析近年来建筑工程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可以发现,建筑工程
自从《超级女声》、《梦想中国》红遍全中国,中国的电视媒体进入了全民娱乐的时代,各种选秀活动几乎霸占了电视台的黄金时段。然而,就在娱乐节目“乱花渐欲迷人眼”时,东方娱
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及使用寿命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较多,从而使得控制难度有所增大,为此,当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