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3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aop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主要特点为染色体t(15;17)(q22;q12)易位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早期常伴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而危及生命。FAB分型将APL分为2个亚型:典型粗颗粒型M3和细颗粒型M3v。APL免疫表型特点为CD+13,CD+33,CD+9和CD-14。目前以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使初治APL患者完全缓解(CR)率达90%~95%,早期死亡率明显下降,CR后巩固强化及维持治疗使得APL复发率明显下降,生存期明显延长。尽管大多数APL经过上述治疗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仍有少部分患者表现为极差的临床过程。

其他文献
为了有效防治心血管病的总体危险以及降低病死率,全球范围内不断地研发新的药物治疗模式,其中“多效复方(Polypill)”便是近年的热点之一,现就其与心血管病总体危险防治研究进行讨论。
期刊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要改变的自身免疫病,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早期诊断、及时规范化治疗是改善RA预后的关键。现主要介绍RA的分类(诊断)标准和缓解标准,希望对风湿科医师有所裨益。
期刊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广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以降低死亡率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多项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较阿司匹林单药治疗显著改善ACS患者临床转归,指南推荐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作为ACS和PCI术后患者的首选抗血小板方案。但两药联用增加了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因此相当数量患者需同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最近,多项研究涉及
期刊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系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疾病。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并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EORTC/IFICG)和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有关标准,对我国原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进行了再次修订,继续保留确诊(proven)、临
期刊
抗栓药物的研究进展无疑是2009年心血管病药物治疗学中的最大热点,一些抗血小板和抗凝新药纷纷登台亮相,而阿司匹林等药物的老问题再起波澜,令人既感到惊喜、也有几分困惑。
期刊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90%以上有心动过速,严重者可并发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常用的治疗药物是普萘洛尔;但普萘洛尔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β2受体的阻滞限制了部分患者的使用。近些年一些有针对性的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用于临床,但不同的药物作用机制不完全相同,对控制甲亢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和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报道不一。本研究比较了目前临床常用的比索洛尔、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治疗甲亢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对外
期刊
阿司匹林应用于临床已有百年历史。早期应用主要是其解热镇痛的功能。20世纪70年代发现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作为抗栓药物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近年来随着对血栓在心脑血管事件中认识程度的提高及使用阿司匹林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明,“无血栓则无事件”,专家共识明确提出了对阿司匹林使用的建议,小剂量阿司匹林能够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包括一级和二级预防,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长期服用的最基本的药物。
期刊
虽然临床表现和血清免疫学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至关重要,但影像学诊断仍是其临床诊断的主要客观依据之一。目前,用于RA的影像学诊断和(或)评估方法较多,如X线平片、超声、MRI等,各种方法有其各自的特点,由于传统的X线影像以其简便、诊断特异性较强、检查费用低廉、易于随访等优点,仍是RA早期影像诊断的首选和必要的检查手段,故临床医生应掌握RA的X线影像学表现,准确进行临床诊断和分析,但其
期刊
《中华内科杂志》2009年第12期刊登了吴东、沈悌的文章《我们为什么会误诊?》,读后感触颇深。误诊问题已到了不能视而不见的地步,值得大家重视和尽快改变。作为20世纪50年代军医大学五年制毕业生,随即被分配到当时有“小协和”之称的解放军总医院工作,对于经过1年的实习医师工作培训,继而做了7年住院医师和1年总住院医师的我来说,那时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的宗旨,严谨的临床医疗模式和实事求是的思维方法,为终身
期刊
药物支架一年后反复ST段抬高致心肌梗死一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