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全面撤离朝鲜内幕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yu0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0年来,关于朝鲜战争的大小战役、高层决策的情况,人们几乎已是耳熟能详。但有关志愿军从朝鲜全面撤回国的前因后果,却鲜为人知。
  朝鲜战争结束后,志愿军在朝鲜驻扎了5年之久,期间他们在干什么?中朝之间围绕着撤军又发生了什么纠葛呢?
  朝鲜半岛终于停战了,三八线两侧的紧张气氛一点点褪去。
  1953年,志愿军在朝各部队共有约120万人,包括第1、第12、第15、第16、第21、第23、第24、第46、第47、第50、第54、第60、第63、第64、第65、第67、第68军共17个军和第33师,另有炮兵、高射炮兵、装甲兵、工兵、铁道兵、后勤部队、后方警卫部队、志愿军总部和各兵团机关及直属队等建制,庞大中国军队驻扎在大约只有中国福建省大小的朝鲜国土上。
  爱护朝鲜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由于中朝同处于社会主义的阵营,又是一江之隔的亚洲近邻,关系友好。“志愿军”的名字本身就含有自愿入朝帮助人民军作战的意思,再加上毛泽东当时曾对志愿军指示过要“爱护朝鲜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因此,志愿军从踏入朝鲜第一天起,就一边作战,一边有组织地在战斗间歇帮助朝鲜生产劳动、建设家园,基本上所有的志愿军部队都参与过朝鲜的援建工作。
  停战后,志愿军总部就曾明确指示过,军队的任务:继续加强战备,搞好训练,提高战力,维护停战协定,随时准备粉碎敌人北犯;增进和朝鲜人民的团结,协助朝鲜人民进行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为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做出贡献。志愿军党委要求士兵们要以建设祖国的热情,参加朝鲜重建。
  据统计,志愿军修筑1850公里坑道,开挖了6240公里的各种堑壕、交通壕,构建了10万个地堡,光是挖出来的土方就有6000多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堆成宽高各一米的长堤,可以围绕地球的赤道线转一圈半,人称‘当代地下长城’”,为朝鲜如今全面地下化的国防工事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志愿军还派出了大批工兵,在曾经是战区的地方排雷,平整农田,填平田中的炸弹坑,帮助朝鲜民众盖房子,修学校,使他们尽快恢复生活、生产。志愿军铁道兵部队帮助朝鲜人修复被打得稀烂的铁路网,新建和修复了大小桥梁1300余座,重铺了铁路线、新建了火车站,迅速恢复了朝鲜的铁路交通运输。
  志愿军工程兵部队重点建设了平壤、咸兴、元山等朝鲜大城市。士兵们提出“以建设祖国首都北京的劲头建设平壤”的口号。仅在平壤一地就修建了内阁综合办公厅、医院、大学等各种建筑20多万平方米。志愿军还大力修复朝鲜的水利工程,使朝鲜农业生产得以迅速恢复。
  据时任志愿军政委的王平将军回忆:
  “志愿军在战后的五年多,共帮助朝鲜人民修建公共场所881座,民房45000多间,恢复和新建各种桥梁4260座;修建堤坝4096条,全长近430公里;修建大小水渠2295条,长达1200多公里;植树3600多万棵,运送各种物资63000多吨,为群众治病188万多人次。志愿军全体指战员遵照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为参加朝鲜人民重建家园,流了血,流了汗——志愿军指战员节衣缩食,节省出粮食700多万斤,衣物、用品10万多件捐赠给朝鲜人民,帮助朝鲜人民渡过灾荒。”
  为了爱情,留在朝鲜
  不少志愿军军人原先就是农民,对农活一点也不陌生,在战训之余,提出了“保证驻地不荒一亩田”的口号,帮助朝鲜人民进行耕地、插秧、送粪、锄草、收割、打场等劳动,还帮助朝鲜人民修坝、掘井、修桥、修渠挖沟和修盖房屋、学校,植树。
  志愿军军人的双手在朝鲜民间种下两国友谊的常青树,朝鲜姑娘爱上中国军人的事也不在少数,只不过因为志愿军明文禁止跨国恋而使得芳心只能暗许。其中最有名的是朝鲜姑娘吴玉实与志愿军军人王兴复的爱情。吴玉实的哥哥、弟弟因参加人民军而战死,因此对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很有好感。年轻的吴玉实经常跑到志愿军兵站去,每次都受到热情款待。
  志愿军中20多岁的王兴复在兵站工作,平时也常去吴玉实家帮助他们重建家园,一来二去两人萌生爱意。当王兴复所在兵站准备回国时,他决心娶17岁的吴玉实为妻。根据规定,王兴复要娶吴玉实就必须就地复员,于是,留在朝鲜。王兴复就地复员的申请被层层批转,从志愿军总政治部到中国驻朝大使馆,从朝鲜外务省到朝鲜内阁人事局、干部局,最终获批。复员后,直到1962年他的结婚申请才被朝鲜最高行政当局批准,王兴复至今还保存着这些批准文件,他说他是唯一一个经正式批准的志愿军和朝鲜人的婚姻。
  与幸运的吴玉实相比,一名叫周晓兰的中国妇女则悲惨得多,她从广西大苗山万里寻夫,趁美军轰炸跑过中朝国境线,饱受战争伤害,全身烧伤,最终在志愿军的医院里等到丈夫已阵亡的消息。几十万年轻的中国军人还未结缘爱情,就已经长眠在朝鲜,永远也回不了祖国。
  “志愿军把平壤市军管了”
  停战以后,志愿军开始陆续撤退回国。从1954年9月至1955年10月的一年多时间里,先后分三批公开主动地从朝鲜撤出19个师的部队;同时又秘密从朝鲜撤出了野战军6个、炮兵师5个、高炮师4个、公安师1个、铁道兵10个师以及其他特种兵部队。即使如此大规模的撤军,到1956年4月时,在朝志愿军部队还有44万人之多。但这几十万志愿军部队在军事实力和民间影响力上都分量很重。
  1956年志愿军团以上干部集中到平壤举行授衔仪式,据王平将军回忆:
  “一千多辆小汽车开进城里,堵塞了市内交通,平壤市的交通警察指挥不了,只好由戴红袖标的志愿军来指挥。当时就有人讲:‘志愿军把平壤市军管了。’影响很不好。朝鲜领导同志采取克制态度,事情过去就没有再讲什么。”
  还有一次,朝鲜的几位领导干部在视察途中,路過一个风景名胜区,想上去游览一下,但此地已经被志愿军划为警戒区,驻守此地的志愿军哨兵把这些朝鲜干部全部拦下来了。虽然王平将军立即去向朝鲜政府道歉,但还是又一次在朝鲜人心里种下了刺。
  1956年11月,朝鲜政府向中国政府发出备忘录,提出志愿军撤军,由联合国出面协助解决朝鲜问题。
  志愿军总部全体军官作最后悼念
  为了改善中朝关系,1957年11月,毛泽东主动提出志愿军全线撤军,金日成两次致电毛泽东,一再表达劳动党中央赞成志愿军回国,并迅速提出了具体的撤军实施办法。
  1958年2月14日,周恩来总理率领的中方代表团就撤军事宜访朝,志愿军各部随后决定在1958年年底前分三批撤离朝鲜回国。为了达到有序撤兵,中央军委确定“先前沿,再西海岸,后中间”的方针,边撤边观察三八线以南的反应,最后撤出的中间部队随时准备应变。
  王平将军回忆,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志愿军党委向全军发出了“不骄不懈,善始善终;军队撤出,友谊长存”的号召,要求部队“交好,走好,到好”。交好,是除武器装备和个人物品外,其余所有东西全部无偿移交给朝鲜人民军;走好,是要安全撤出;到好,是回国后不居功,戒骄戒躁,服从祖国需要。
  朝鲜方面则举行最隆重的仪式欢送志愿军归国,成立了中央欢送委员会,并决定:向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致由全体朝鲜人民签名的感谢信;向参战全体官兵授予“祖国解放战争纪念章”;修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和纪念塔,并采取永久性的保护措施,等等。
  志愿军收到了数十万件别出心裁的纪念品和送别信,10月,送别活动达到高潮,684万多朝鲜人在致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和中国人民的感谢信上签了名。10月21日,王平将军率领志愿军总部全体军官来到志愿军烈士陵园,向战死战友作最后一次悼念。10月26日,志愿军最后一列运兵列车归国。(参考资料:娄红乐,《志愿军撤离朝鲜全过程》;王平,《保卫和参加朝鲜和平建设》;沈志华,《揭秘志愿军全面撤离朝鲜缘由》)
其他文献
2015年4月,福建边防总队将学习教育移到指尖,开通了“我们爱学习”微信公众平台,探索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增强官兵党性培育。然而,新举措的实施势必会迎来不同的
1.22KW小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 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研制的/一种小巧灵活、价格便宜,能克服拖拉机背挂式联合收割机缺点的小型自走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该
本文以广州市新图书馆钢结构工程为例,给出了对倾斜钢柱进行层层归零和两层一归零时预变形值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由此对结构构件安装螺栓孔带来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为类似倾斜工程预变形的实施提供参考.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于1953年由政务院拨专款修建,在此期间为庆祝孟良崮战役胜利40周年、50周年、60周年,分别举行过三次纪念活动,先后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
携真情走近官兵,把欢乐洒向军营。11月初,东海舰队“蓝色文化交通艇”承载着舰队党委殷切期望,带着舰队首长的深切嘱托,再次解缆起航赴高山海岛部队,为一线官兵送兵需、释兵
把名人当亲人,让传承民俗文化的“草根英雄”成为活着的“口碑”……专家学者云集嘉兴,为提升嘉兴文化软实力建言献策。  7000年的人类文明史、2500年的文字记载史、1700年的城市建立史……当专家们翻阅《历史文化名城嘉兴》一书时,对这个“白发”古城的“年纪”表示浓厚的兴趣。那么,正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嘉兴,怎样来更好地表达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5月26目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
介绍了某广电中心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桩基础、(防空)地下室、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桁架、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梁、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施工中应注
据美国《空军时报》网站2015年11月21日报道,美空军首席科学家格雷格·扎卡赖亚斯认为,自主性技术的下一次重大进步可能不是发生在空中,而是在地面。当前的安全环境对无人机
有了钱如何花?购买农机!广西灵川县海洋乡小平乐村是该县一个边远山区村。全村560户、2650人(其中劳动力662人),耕地面积3333亩(其中水田2680亩)。去年该村进行以发展夏季西红柿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全
介绍了某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楼盖体系的优化设计。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a high-ris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core tube structure floor system is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