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免费,钱用在刀刃上了吗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半年中,北大教育财政研究所中职课题组对全国东中西部多个省30余县市进行了覆盖近百所中职学校的调研,发现无论是发放助学金还是免学费补助,中职免费政策的实施都出现了与政策设计初衷不相一致的情况。
   在西部、中部的一些地区,由于实施招生的地方保护,相当一部分财政补助资金消耗在中职学校抢夺生源的过程之中。而在东部地区,一方面,“便宜无好货”的择校心态使得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大部分中职生目标在于升学,也使得本地产业需求与中职教育模式之间产生矛盾。而原本靠吸引外地生源来完成“普职比”任务的东部中职校,也因为需要地方财政承担免学费补助,从而压缩了对非本地户籍学生的开放空间。在按照学生人头拨款的制度设计下,中职学校更多考虑的是学生就读意愿和培养成本,较少考虑市场需求,结果市场需求不大的专业大量招生,市场需求较大的专业却缺乏供给。
   那么,这笔发展中职的利好经费如何提高使用绩效?如何在拨款机制中加入对专业成本、市场需求、办学质量的合理考量?在东部地区中职学生热衷升学的现实情况下,中职免费政策如何才能发挥好其鼓励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相应产业需求的设计初衷?
  (根据《中国青年报》相关报道改编)
其他文献
汉语国际教育的“三教”问题就是教师问题、教材问题和教学法问题,三教问题是语言教学的3话题,也是最近汉语国际教育的热点,其兴起有着复杂的原因。本文首先探讨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