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有效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3159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探讨了新课程标准下适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有效学问题,对在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积极性和老师如何组织学生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5-0-0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该如何上?上到什么程度?是我工作以来一直存在的疑惑。可无论是观摩课,评优课,还是展示课,几乎没有人会执教第一课时,老师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上不出精彩。然而认真审视第一课时,它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能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为学生深入感悟文本铺平道路,能为形成第二,第三课时的精彩蓄积力量。所以在我校语文教研活动中我把“如何让第一课时的初读教学变得扎实有效”定为我的教研主题。现将查阅了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所获得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有效教学的一点认识,总结如下。希望对第一线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一、课前巧设预习要求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對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但是对于缺乏自学能力的大部分小学生来说,要提高课堂的效率,抓好预习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巧妙设计预习作业的难度和深度,或是指定需要查字典的词语,或是请同学们每人准备好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预习的过程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因此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这一环节,并真正落到实处
  二、激发情感,自然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的课文,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学习;能否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真心学习,至关重要。为此,课始教师要努力创建情境,根据文本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或故事简述或激情叙说或资料巧现,让学生在教师激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让孩子们观看地震纪录片,自然走近这对父与子。由作者许地山的资料介绍,引领孩子们走进《落花生》。在形式上吸引学生,在情感上震憾学生,在心灵上呼唤学生,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可以好好利用的教学资源。由课题质疑,带着问题去读,学生也会比较有兴趣。如,《钓鱼的启示》钓鱼得到了什么启示?这个启示是怎么得来的?能自己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学生有成就感,那阅读的兴趣会高一些。
  三、课堂落实检查指导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都是读书的重要性。的确,在语文教学的第一课时中,读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为理解课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老师能多多利用早读课,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比如词句的解释,难句的朗读,都能使老师在第一课时中进行针对性的朗读指导,提高读书的有效性。
  如何有情趣地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喜欢读书,把课文读准、读顺、读熟。这就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组织学生有层次分阶段地朗读,放手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朗读课文,让他们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整体感知文本内容:1、初读,解决生字词读音障碍;2、第二阶段读,读通读顺。引导学生在读中动笔,划出生字新词、难读句段。难读句段老师引导交流,提供解决的办法。在难点处进行指导读,示范读,让学生回读、反复读,以达到正确、流利的初读效果。3、在指名学生分节读课文的基础上,又进行全文赛读,使读书的过程既是学生读熟课文的过程,也是提高朗读能力和提高读书情趣的过程。
  完成生字教学也是第一课时的重点,我们要舍得拿出一定的时间,把识字教学抓细抓实。但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不同的生字新词进行有重点、有取舍地巧妙教学,不能面面俱到,要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识好词、写好字,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教学目标。
  抓住课始激起的阅读期望,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了解全文,理清脉络。
  语文教学强调从整体入手,课文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第一课时要让学生在课文读通读熟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本有完整的认识。在有效试读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试读体会,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了解内容,解决一部分可以通过初读解答的问题,使学生对文本形成粗略的整体印象,达到放下课本还很清楚的地步。
  四、围绕重点,留下悬念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会引起人无限的遐想,给人更多的艺术享受。语文第一课时在结束时,教师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这样既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又达到课虽下、趣还浓的目的。这样的第一课时才不失有味道。
  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浸润着我们的操劳和智慧;镌刻着我们的惆怅和欣喜。什么样的第一课时教学是成功的?我想,教无定法,老师应根据课文的题材与长短来合理安排第一课时的教学,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师本人的特点灵活驾驭课堂教学,不再重复以往单一的第一课时教学。只要它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读通了课文,真的训练了学生的识字写字水平,那么我就觉得第一课时的教学就是成功的了。
  参考文献:
  [1]李小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2003年
  [2]阮望兴、朱建人.小学教师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其他文献
我国高校职称改革工作经过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多年的实践为我们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也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从强化岗位管理、加大职称聘任制力度入手,制定科学合理
【摘要】在现在小学与社会课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地探索和尝试,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现代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情况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素质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我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可以尝试将体验式教学引入到课堂中来,通过科学的发挥好体验式教学的价值,引导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更好地去理解和感受知识,以此为基础强化学生的学习质量,
【摘要】教师提问的艺术直接影响到学生回答问题的严谨性、广泛性和教学内容联系的紧密性,同时也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对策。因此教师在师生互动的课堂中要重视问题的设计,用问题来引导师生的有效互动。  【关键词】问题设计 引导 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187-01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提出问题是开展师生互
通过对京沪高速公路对新沂段测量工件 全面总结和分析,意在交流和探讨高速公路从控制测量到细部测量,从施工测量到竣工的一种施作和管理模式。
经济全球化不仅是经济的一体化,而且必然导致民族文化的整合,即文化全球化.本质上,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固有的内涵.但文化全球化不意味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本土文化的湮灭.在
本文用解析几何的原理,研究在任意形态岩体边坡条件下的块裂体稳定性评价问题,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高中语文是学生接收语文知识最多的一个阶段,语文这一学科,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教学科目,其教学内容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
是为了针对高速公路桥面水泥砼桥调平层平整度无检测标准的问题,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推算合理的桥面水泥砼调平层平整度的规定值。
通过计算比较,发现两索夹间的缆索不论是用悬链线还是用抛物线计算,其结果在数值计算要求的精度范围内是相同的,因此可以用抛物线代替悬链线计算主缆线形。采用这一方法可以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