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中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un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协助者的角色,在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论述现代教育技术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影响和对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作用出发,根据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数学问题情境中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数学情境的方式.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中学数学;情境创设
  
  【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大学2011年度自然科学类学生科研重点项目“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初中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研究”资助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现代教育技术正在不断地深入到我们中学课堂之中,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协助者的角色,在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現代教育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1.教师传统的教学发生改变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出现,使数学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得到轻松的解决,减轻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负担.其次,新课程的实施也给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教师只有正确定位自己的身份,才能成为课程实施与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适应者.多媒体教学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集声音、文字、动画等多种感觉刺激于一体,通过人机交互作用来完成各种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时,必然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地思考、探索在多媒体条件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者”和“学习者”的转变.
  2.学生传统的学习发生改变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的参与改变了传统数学课上沉闷枯燥的气氛,在内容和方法上也让学生耳目一新,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其次,现代教育技术的加入,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同时活动,多种感觉渠道所获得的信息相互强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与此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参与也让数学中一些抽象、深奥的问题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易于接受.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创设数学情境的作用
  恰当、形象的数学情境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提出数学问题,更好地进行有意义的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恰恰对创设数学情境起到了推动作用.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丰富的情境资源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提高和普及,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创设数学情境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教学材料,使教师在材料选择的可选性和可比性都有所提高,能选择出更好的材料来创设数学情境.如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学生不再是看着课本上的圆和直线空想,而是通过观察课件动画中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的整个过程,主动地去探索两者的位置关系.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借鉴国外的教学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教师能够更多地了解国外的教育状况,我国的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意识能力方面尚存不足,我们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目标和我国数学教育的具体情况创设更能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数学情境.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也增强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使情境的创设贴近学生的特点,改善了教学效果.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数学情境能让学生由讨厌数学变成喜爱数学
  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情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能更好地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圆锥曲线”时,利用Authorware制作的太阳系行星的图片引入情境,开始就吸引住了学生的视线,问题:“它们的运行轨迹是什么?”很自然地展开了讨论.接着利用“几何画板”设计的行星运行的轨迹(椭圆)、彗星(抛物线或双曲线)的轨迹展示在屏幕上.当这些曲线同时出现在屏幕上后,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并点明课题“圆锥曲线”,生动的光影动画紧紧地吸引住了学生,美妙的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数学情境的原则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置数学情境在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中起着激发动机、诱导提问的作用,创设的数学情境直接影响着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效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数学问题情境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是科学的和自然合理的,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使教师在创设数学情境时与数学家、优秀教师相互交流,保证数学情境创设的内容在表述上、结构上和知识体系上的科学性.
  2.互动性原则
  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互动、交流和提高的过程,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争论会产生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提出更有意义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会将提出的数学问题逐一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发现和提出新的数学问题,整个互动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
  3.兴趣性原则
  作为数学教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使学生感兴趣.情境的形式要新颖,内容要富有吸引力,要让学生产生真切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现代教育技术大多以动态图形展现在学生面前,教材中那些枯燥无味和抽象深奥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形象有趣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欣赏去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创新性原则
  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数学情境时,教育观念的创新、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等都是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考虑到的,以巧妙的方式来表达教学内容,以独特的方式来安排有关联的教学内容,灵活地应用“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数学情境的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情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行成与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数学情境时一定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也只有以学生的生活情境、知识背景、兴趣方向创设的数学情境才能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数学情境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创设直观的图形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
  在函数图像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中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的图像能促进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并培养空间想象力.利用“几何画板”和Flash来展示正余弦函数中运动变换的问题,函数变换的图像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问题变得简单、易理解.
  2.创设疑惑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数学情境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平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在学生容易出错或者容易疏忽的地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辨析,帮助学生从“陷阱”中跳出来,增强防御“陷阱”的经验;更主要的是能使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自觉地辨析正误,取得学习的主动权.如在概率章节学习中,首先提出问题:若P(A∪B)=P(A) P(B)=1,则事件A与B的关系是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的回答绝大部分是:“互斥且对立.”此时,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飞镖打靶的动态情境,并将情境中靶子的两个半圆分别为A事件和B事件,事件A与事件B的交集是一条直径,接着提问这两个事件是否满足P(A∪B)=P(A) P(B)=1,接着再让学生看两个事件的关系时,学生会发现原来A事件与B事件虽然满足P(A∪B)=P(A) P(B)=1,但A∩B≠,根据互斥和对立的定义,学生会得出结论:A事件与B事件既不对立也不互斥.
  3.创设实际应用型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工具将校园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搬入课堂,并创设实际问题的数学情境,学生也会因该情境切合实际,感同身受,从而产生极大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该问题的解决当中,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解决问题.例如,对于中国移动推出的三种手机卡(以贵阳地区为例)——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作为一名手机消费者,你想了解哪些信息呢?根据此情境,学生会有很多想法和疑问,进而会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例如,每月通话100分钟时,使用哪种卡合算?不同的月通话时长三种卡应怎样选择?一个生活实例使学生提出很多问题,也因该问题贴近学生,从而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会将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都应用进去,从而使课堂教学充分按照“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应用”的教学模式进行.
  4.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开放的问题探究情境,精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策略,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去感受,去探索,去发现,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新的问题,并主动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如创设广场设计的问题情境:某小区要建一个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广场.其中圆形区域为花坛,四角扇形区域为绿地,其余部分铺设广场砖.设圆半径为a米,扇形半径为b米.问:如果你是设计师,你能想到哪些问题?又怎样去解决?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究问题,考查学生对方程和不等式的应用能力.在此情境下可提出问题:若a=b,铺设广场砖区域面积为整个广场面积的一半,则a为多少?若a=5米,铺设广场砖区域面积不小于整个广场面积的一半,则b的最大值为多少?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数学情境要注意的问题
  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数学情境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着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应当注意到以下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新知识的生长点在哪里?我创设的情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不用多媒体教学效果是否会更好?
  2.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创设恰当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指导学生如何探究数学问题设计,每一个部分要真正落到实处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学习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其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建立起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数学学习课堂.教师还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时高效地收集数学教学反馈信息,在了解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情况后及时作出相应的教学对策,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纸笔交流互动的作用
  尽管我们在教学时依据图形、图像的直观性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和内容,但是这样做可能会弱化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因此,要使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的层次,一定不能忽视学生的纸笔运算能力的培养.此外,还要注意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间的交流和生生间的交流是最有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形成的,这也是我们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之一.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數学情境要适度有效
  技术不能代替数学教师,也不能作为基本的理解和直觉的代替品.现代教育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适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教师、学生都会十分受益;如果运用不当,就会造成教师上课缺乏激情,学生听课时的运算能力、记忆力、注意力等减退.因此一定要注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适度性.
  现代教育技术不是作秀的工具,也不是应付检查时的摆设,要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关系,必须从实际数学教育教学的需求出发,从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出发,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地思考,适度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吕传汉.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6(5).
  [2]宋艳丽.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数学情境的几个问题[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3).
  [3]马东艳.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D].辽宁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以3年生朋娜脐橙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天气型下塑料大棚对脐橙叶片净光合速率(netphotosynthesis Pn)的影响。晴天Pn日均值是棚外的2倍左右,持续时间长4h;多云天气Ph是棚外的2.4倍,持续时间比晴天短1h;阴天Pn均值是棚外的
1990年在国内首次从陆海杂种后代中分离到稳定的闭花受精棉花材料1057-1,并开展该材料的遗传与转移工作。分析表明,在陆地棉遗传背景下,闭花受精受一对隐性基因支配。在鄂荆1号BC1代中,闭花受精
【摘 要】小学数学的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想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必须要进行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设计,从课堂到课间、从教学到作业、从教材与实践,每个不同的阶段教师都要根据实时的教学情况选择符合教学内容、教学发展、学生情况的办法,让学生最快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形式分类 教学设计 身心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近期与远期疗效、临床价值。方法对57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且无生育要求,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术中严密监护患者神志、
物权立法是世界民法典的立法潮流,我国必须借鉴世界物权立法的先进经验,研究我国物权立法的现状,完善我国物权立法.在完善我国物权立法过程中,必须结合我国实际,确立我国物权
对金银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研究表明,细线期染色体呈典型的花束状排列。粗线期染色体上的染色粒粗大,非常明显,特别在双线期一些二价体的2个同源染色体的一定对应位置上,出身向
【摘要】 数形结合在我们平时的解题中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你学过数学,只要你想学好数学,那么数形结合这种解题手法是不能缺少的,数形结合将那些抽象的数学题变得直观、生动,学会数形结合解题思想是初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关键词】 数形结合;初中教学;兴趣    一、数形结合解题思想在初中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数形结合是个非常古老的话题了,数与形是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两种元素,也是数学最基本的研究对象
用正交试验比较了菌龄、酶种类及浓度配比、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4个主要因素,对黑曲霉AMS11和里氏木霉QM9414两菌株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AMS11和QM9414两菌株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4个因素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特征与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骨髓穿刺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多发性骨髓骨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结果48例多发性骨髓瘤中,误诊率高
英语教学在中职学校教育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如果教师能够更为有效地进行英语教学,那么就可以使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本文就针对中职英语教学的特点,对英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