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进行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启示,现代的美术教学已经不是对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是对创新能力、鉴赏能力以及美术素质的培养。本文就从分析现阶段高中美术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来提出构建探究性美术教学模式的途径以改变美术教学困境。
引言
美术课程作为普通高中基础性的必修科目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以及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但是笔者认为如何我们的高中美术教学能够起到培养美术创新型与研究型人才的启蒙作用的话,美术课程必将告别“副课”时代。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进行,在笔者看来除了传递着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的教育理念外还渗透着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内涵。因此,笔者觉得新形势下的高中美术教学不单单只是欣赏与鉴赏优秀美术作品而应该是在讲授美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性学习。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情怀更加是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做出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建设。下面笔者就围绕探究型的教学手段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美术能力。
一、高中美术教学现状以及探究性学习应用之意义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高中美术的教学往往是处在被忽视的地位。虽然国家从教育政策上三令五申的提出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应试教育而是对能力以及整体素质的提升,但对美术课程的影响力还是捉襟见肘,挤占美术教学课时与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依旧屡屡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将高中美术的教学带出瓶颈,笔者认为探究型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改善现阶段美术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探究性的学习可以有意识的将具体问题和实际需要相结合,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令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将在下文中论述如何将探究性学习应用至美术教学之中。
二、高中美术探究型教学模式构建之途径分析
1.通过问题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强烈探究欲望
根据高中美术课的特点可以知晓的是,高中美术课程教学涉及的面比较广,它既包括了美学鉴赏、工艺设计也包含了绘画技巧等。从美术课是艺术殿堂的延伸这方面说,美术的教学并不匮乏材料以及兴趣点而从美术不是高考必备科目这个角度来说,学生更能轻松的进行美术学习与师生交流。那么为什么在教学上还会出现如此困境呢?笔者认为没有把握住学生兴趣点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问题情景的设计成了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教师事先准备问题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景中,在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意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比如说我在讲授高中美术鉴赏中介绍抽象艺术的这一课中,我就利用幻灯片和录像来虚拟一场拍卖会。在播放作品之前先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像“你对抽象艺术有多少了解,知道哪些名家”、“在国际上许多抽象的艺术作品可以卖出天价,你是如何看待的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参加抽象艺术拍卖会后更能激发学生对抽象作品不同的观点与见解。
2.通过合作教学增强学生团队课题探究意识
探究性学习同样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实现,这一方式我通常会应用在美术作品的制作上。合作交流的课堂一直是所有老师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因为从合作学习中,不仅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所长也能够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合作学习技巧以及合作能力。例如我在进行工艺制作这个模块的教学中关于风筝以及房屋模型的制作上就会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我令学生自主的去搜集有关风筝制作以及房屋制作的材料,在制作中学生一定会遇到诸如“竹片要削多薄才能令风筝既结识又不增加风筝的重量”“怎么构建一个中式的房屋模型”这类的问题。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制作、测试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更能发现同伴的优点,学会理解与宽容,动手能力也大大提高。这也正是美术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所在。
3.通过课外实践与交流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可操作性
探究性的学习一定要延伸到课外,中国美术的教学离不开民间艺术而这些民间艺术、传统文化以及民俗是可以在课外找到原型的。比如说在我调研的北京地区高中美术教学中,他们的教师就经常带学生去“798”“大栅栏”以及美术博物馆这些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地方。这种方式即是对传统艺术、现代艺术的一种了解也能开拓学生视野。对于我们来说,可以带领学生去区级的文化馆、美术馆以及有名的古建筑聚集地等,在参观的同时更能有直观的感受。
4.通过新型的评价体系保佐学生探究学习效果
在美术上,我们是无法将现行的成绩评价体制完全照搬到美术的考核中的。因为笔者认为美术作品并无高低之分,任何的作品都是作者内心以及思维的体现,只是由于制作和绘画技巧的优劣造成了有些作品显得比较粗糙。因此,我们应该秉承着对学生作品进行创新性鼓励的原则下,对美术成绩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同时,新课标也表示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笔者认为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引入美术的教学评价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自信心。
三、结语
笔者在文章中提出的构建探究性美术课堂的建议也只是九牛一毛,许多方式、方法还有待于教师们研究与实践。并且这些意见也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与研究提出的,可能在应用性上还不具有普遍性。总之,在高中的美术教学探究式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开展相应的活动,这样才能给教学带来勃勃生机与希望。另外,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人性的、灵活的。这里必须强调的是,美术教学改革还是一段漫长的路,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携手努力。
参考文献:
[1]唐殿强.创新能力教程[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2]陈兵.透析高校美術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J].教育与职业, 2011
引言
美术课程作为普通高中基础性的必修科目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以及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但是笔者认为如何我们的高中美术教学能够起到培养美术创新型与研究型人才的启蒙作用的话,美术课程必将告别“副课”时代。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进行,在笔者看来除了传递着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的教育理念外还渗透着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内涵。因此,笔者觉得新形势下的高中美术教学不单单只是欣赏与鉴赏优秀美术作品而应该是在讲授美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性学习。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情怀更加是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做出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建设。下面笔者就围绕探究型的教学手段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美术能力。
一、高中美术教学现状以及探究性学习应用之意义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高中美术的教学往往是处在被忽视的地位。虽然国家从教育政策上三令五申的提出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应试教育而是对能力以及整体素质的提升,但对美术课程的影响力还是捉襟见肘,挤占美术教学课时与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依旧屡屡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将高中美术的教学带出瓶颈,笔者认为探究型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改善现阶段美术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探究性的学习可以有意识的将具体问题和实际需要相结合,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令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将在下文中论述如何将探究性学习应用至美术教学之中。
二、高中美术探究型教学模式构建之途径分析
1.通过问题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强烈探究欲望
根据高中美术课的特点可以知晓的是,高中美术课程教学涉及的面比较广,它既包括了美学鉴赏、工艺设计也包含了绘画技巧等。从美术课是艺术殿堂的延伸这方面说,美术的教学并不匮乏材料以及兴趣点而从美术不是高考必备科目这个角度来说,学生更能轻松的进行美术学习与师生交流。那么为什么在教学上还会出现如此困境呢?笔者认为没有把握住学生兴趣点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问题情景的设计成了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教师事先准备问题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景中,在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意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比如说我在讲授高中美术鉴赏中介绍抽象艺术的这一课中,我就利用幻灯片和录像来虚拟一场拍卖会。在播放作品之前先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像“你对抽象艺术有多少了解,知道哪些名家”、“在国际上许多抽象的艺术作品可以卖出天价,你是如何看待的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参加抽象艺术拍卖会后更能激发学生对抽象作品不同的观点与见解。
2.通过合作教学增强学生团队课题探究意识
探究性学习同样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实现,这一方式我通常会应用在美术作品的制作上。合作交流的课堂一直是所有老师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因为从合作学习中,不仅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所长也能够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合作学习技巧以及合作能力。例如我在进行工艺制作这个模块的教学中关于风筝以及房屋模型的制作上就会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我令学生自主的去搜集有关风筝制作以及房屋制作的材料,在制作中学生一定会遇到诸如“竹片要削多薄才能令风筝既结识又不增加风筝的重量”“怎么构建一个中式的房屋模型”这类的问题。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制作、测试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更能发现同伴的优点,学会理解与宽容,动手能力也大大提高。这也正是美术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所在。
3.通过课外实践与交流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可操作性
探究性的学习一定要延伸到课外,中国美术的教学离不开民间艺术而这些民间艺术、传统文化以及民俗是可以在课外找到原型的。比如说在我调研的北京地区高中美术教学中,他们的教师就经常带学生去“798”“大栅栏”以及美术博物馆这些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地方。这种方式即是对传统艺术、现代艺术的一种了解也能开拓学生视野。对于我们来说,可以带领学生去区级的文化馆、美术馆以及有名的古建筑聚集地等,在参观的同时更能有直观的感受。
4.通过新型的评价体系保佐学生探究学习效果
在美术上,我们是无法将现行的成绩评价体制完全照搬到美术的考核中的。因为笔者认为美术作品并无高低之分,任何的作品都是作者内心以及思维的体现,只是由于制作和绘画技巧的优劣造成了有些作品显得比较粗糙。因此,我们应该秉承着对学生作品进行创新性鼓励的原则下,对美术成绩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同时,新课标也表示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笔者认为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引入美术的教学评价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自信心。
三、结语
笔者在文章中提出的构建探究性美术课堂的建议也只是九牛一毛,许多方式、方法还有待于教师们研究与实践。并且这些意见也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与研究提出的,可能在应用性上还不具有普遍性。总之,在高中的美术教学探究式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开展相应的活动,这样才能给教学带来勃勃生机与希望。另外,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人性的、灵活的。这里必须强调的是,美术教学改革还是一段漫长的路,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携手努力。
参考文献:
[1]唐殿强.创新能力教程[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2]陈兵.透析高校美術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J].教育与职业,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