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杨筱冰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_q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采访杨筱冰老师之前,我们的内心是忐忑的。搜遍了网络,有关杨老师的信息实在太少,我们只能从那些消息的只言片语里拼凑出一个教师的模糊形象来。这样一个在陕西省乃至全国中学英语教学界都威名远播的特级教师、教学专家,竟然如此低调,对我们而言有些匪夷所思。那见了面,该问什么?
  我们跑到主任办公室开始诉苦,主任听完话,微微一笑:“这说明这位老师是一位很纯净的人啊!外部的这些名利对她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踏踏实实做好自己才最重要。”主任的一席话点醒了我们,面对这样一个纯净的教育人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文章。
  一个爱美的女人
  第一次见到杨筱冰老师是在西安市教育系统首次因雾霾停课期间。一件枣红色的长款毛呢大衣,一条宝蓝色带花纹的丝绸围巾,一双黑色小高跟短靴,一头乌黑飘逸的长发,悦耳的声音,再配上温婉的气质、学者的魅力,柔美的气息氤氲四周。“杨风熏得众人醉”,竟令人无法想到她已步入知天命的年纪。
  她的眼睛会说话。虽然过了50岁,但她的眼睛一样炯炯有神。凑近了看,巩膜瓷白,瞳仁又黑又大,中间一抹光亮,随着她讲话的内容闪烁。讲到高兴的地方,她总会温婉一笑,那笑声就像轻快的、流动的韵律,潺潺流过心灵,带动旁边的人也欢快起来。
  她的徒弟王琳老师告诉我:“杨老师总是活得那么完美,真是让人羡慕不已!”就是这股子爱美、追求美的劲儿,让她在教育的路上越攀越高,最终成为了陕西省特级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国培专家、人教社培训专家。
  1982年,大学一毕业,杨筱冰被分配到了西安市第26中学。“分配”这个词对于我们这些80后来说比较陌生,但那个年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当时的26中在碑林区还是一所很普通的学校,学校的教学条件也比较艰苦。然而,她就此扎下了根,这一待就是34年。如今,26中已经发展成为一所省级重点中学,26中的所有老师、学生也都认识她,就连学校门口这条街上的好多居民和小商小贩也知道她。有时候在门口这条街上走着,经常有各种不认识的人跟她打招呼。家里人都说:“你名气还挺大,都成了建国路上的大明星了!”
  她所赢得的这份尊重与爱戴,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爱。她经常说:“干教育这一行,如果不是十分的热爱,干得不愉快,而且还痛苦,那就要赶紧改行。但是我们如果执意选择教育,那我们就得朝最好的方面去做。”
  有一年夏天,一次意外导致她脚骨骨折。按照医生的叮嘱,她只能卧床休息,躺在床上,看着打石膏的脚,心里却挂念着学生的课程,心急如焚。学校领导虽已安排其他老师代课,但已是学生高三的关键时期,突然换老师,她怕学生们适应不了。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可她仅仅在家休息了十几天,就急不可耐地上班去了。一只腿跪在学生搬来的椅子上,翻动着熟悉的课本和课件,忍受的是疼痛,赢得的是尊重。别人三个月可以痊愈的脚伤,她却持续了一年。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执著。
  上课的时候,她会随口唱几句格莱美金曲,说两句新潮的话语。学生们惊呼:“没想到老师这么潮,竟然会唱90后、00后喜欢的歌!”她喜欢跟学生聊目前最流行的新鲜事物,喜欢听流行歌曲,玩微博、微信和QQ空间。在校园里遇到自己的学生,笑着给他们塞上一两个小橘子,然后摸摸他们的头:“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可以充当你的专属‘英语顾问’。”“60后”的她用自己对待生活的积极、热情和一颗年轻乐观的心,赢得了90后、00后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学生们都说:“杨老师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出我们心里都在想什么。”有件小事儿,一直在老师们中间流传:一位从名校毕业考入26中的高中男生,刚来时极其失落,甚至还有些怀疑老师们的教学能力。虽然这个学生在课堂上一言不发,但是杨老师还是看出了他的心思,特别留意观察这个学生,发现他善于钻研,就在备课时为他专设问题,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并在生活方面关心他。慢慢地,这个学生终于向她敞开了心扉,快乐地融入到集体当中,并成为了优秀学生。
  如今已在杭州外国语学校教书的兰淑萍,曾经是杨老师的英语课代表,这位腼腆的小姑娘刚到26中时英语成绩只能在及格线上下徘徊。小姑娘对她说:“老师我不喜欢英语,英语成绩差,将来是不会从事和英语有关工作的。”但经过三年多的“杨氏英语教学法”熏染之后,兰淑萍高考英语成绩竟然拿到了137分的高分,填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英语教育专业。兰淑萍对她说:“以前我并不喜欢当老师,可是在您身上,我发现了一位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可以带给学生一辈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也想成为您这样的人。”
  因为喜欢杨筱冰而喜欢上英语课,因为喜欢上英语课而最终选择从事英语教育的学生还有很多。“杨氏教育教学法”在他们身上产生的效应,必将随着他们走上教育的岗位而传承下去。
  一个善学、善研、善思的教者
  刚入职时,杨筱冰有时也会感觉很迷茫,但她爱思考,也善于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渐渐开始有了感悟,对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也有了一些认识。
  从1990年起,她就开始了繁忙、艰苦的学习之路,开始了艰难而又最有价值的优秀教师学者之路的探索。几十年间,她利用假期和休息时间参加了几乎所有的教材培训、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省级骨干教学培训、北二外的全英语封闭训练、各个知识门类的讲座。
  她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制订了“职业规划四部曲”——制订成长计划;超越身边的人;大量阅读,不停写作;享受职业带来的幸福。“做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她事业追求的终极目标。
  她认为:每个人成长都需要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你专业发展的规划。但是,年轻的时候不可能一下子就实现,先要有小小的目标,再观察周围的人特别是那些优秀的人是怎样做的,向他们学习,然后努力地超越他们。赶超的最佳途径就是阅读,选择老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要终身学习,说成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点也不为过。   这些年来,她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写了一本又一本读书笔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静读的夜晚。英语专业的、教育教学的,甚至其他社会科学的各类知识,积聚沉淀于心底。教育理论开阔了视野,她一边钻研理论,一边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写出了大量的教学经验总结和论文。所著论文多篇发表并获奖,多部专著已出版,受到广大师生一致好评。
  “只有在不断成长、阅读、反思、沉淀的过程中,才能享受到职业带来的幸福感。为什么有些人没有享受到职业幸福,那是因为专业积淀不够。积淀够了,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状态,思想境界也就够了,就能享受到职业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她现在走到哪里都受到热烈欢迎,“听杨老师的课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杨老师的课给我们的是震撼教育!”“杨老师有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方法,有很高的声望,是我的偶像。”很多老师这样说。
  2006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她在英国雷丁大学接受了一个学期的中学英语教学法培训。“在英国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英国人特别善于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我虽然在教学中也善于思考,但往往针对的是具体问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次学习是对我以前实践经验的一次理论升华。”她以前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设置情景让学生学习。英国之行后,她的教学有了理论的引领,教学和研究的方向更加明朗起来。2007年陕西省推行新课程改革,她抓住时机,潜心研究、探索和创新新的教学方法,将学到的理论与自己的实践紧密结合,产出了更多优质课。
  在不断成长过程中,她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认知:学习、研究、教学三位一体的理论体系开始成形。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只教不研则浅,只研不教则空。其中,学习是研究和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研究是对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升华;教学是学习和研究的最终实践,三者缺一不可。“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好的教师在解惑,更好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杨筱冰认为善学、善研、善思是一个卓越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她就是这样一位难得的、卓越的教师!
  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她赢得了专家、领导们的肯定。多次获得国家、省、市教学比赛大奖;多次被评为市区教学能手;获全国巾帼立功标兵、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西安市模范教师、西安市教育年度人物、西安市教师的最高奖“红烛大使”称号。
  一个助推他人成长的行者
  杨筱冰的荣誉簿分量很重:陕西省特级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巾帼立功标兵、西安市人大代表、省市区三级中学英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国家级和陕西省两级骨干教师……她常说:“组织给我这么多荣誉,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肯定,我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要将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传播出去,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让更多的老师受益。”
  有一次,在宝鸡中学做讲座,有老师问她:“您现在都达到教师职业的最高级别了,还有没有专业发展的目标呢?”有,当然有!她要成为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继续在专业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她有一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省市区三级中学英语名师工作室。她将名师工作室看作是“名師的孵化器”,在工作室成立的动员大会中,她对工作室有三个定位:信任与义务、压力与动力、阵地与舞台。目前杨筱冰名师工作室已培养出特级教师3人、省学带12人、省教学能手13人,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表彰。一批年富力强、朝气蓬勃且具有良好科研素养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杨筱冰名师工作室”在陕西省乃至全国英语界有很高的知名度。工作室里的每一位教师就是一粒火种,走到哪里,就点燃哪里。
  在26中内,她也倾尽心血培养了一支有活力的英语名师梯队,目前已有1人成长为陕西省学科带头人,2人成长为省教学能手和西安市骨干教师,4人成长为碑林区青年教学能手,多人成长为校级教学骨干,外语组也被评为“西安市青年文明岗”。现在,每次有活动外出时,杨老师都能放心地把自己的课交给自己梯队的成员。
  青年教师张旭是她手把手教的徒弟,在她毫无保留地指导下,已经从一位普通教师成长为省学科带头人。“这都归功于杨老师毫无保留的帮助和指导,每次遇到教学上的难题,只要给杨老师发邮件,她总是能及时回复,甚至一踏进家门连包都来不及放就给我回邮件。”张旭老师笑着说,“每次自己信心不足的时候,杨老师就是我的加油站,她会像大姐一样关心我,有时候也会很严厉地指出我教学上的缺点。”
  除了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外,她为全国、省、市、区各级英语教师做了多场大型报告会、观摩课、示范课、培训讲座等,每年牺牲假期休息时间参加教育部援助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培训。培训条件之艰苦、处境之危险,常人难以想象,但她从未推托。现已为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及地震灾区教师举办了讲座、上了公开课;参加陕西省“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足迹遍及陕南、陕北及关中地区;参加国培、省培、市名师导航工程等;进行义务专题讲座或学术交流。每次都有上百名师生参加听课、观摩。几年下来,累计报告、培训、评课近500场,受到全国各地教师的广泛好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每次的培训会上,她都会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无论是哪位老师有困惑,她都会不厌其烦地和他们共同探讨。凡是找到她或慕名而来的老师,她都会给予全力支持,从不推托。因为在和这些教师的交流中她自己也会得到提高,看到教师的成长会让她有一种职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一个人在教育教学一线上孜孜不倦34年?是什么力量让一个人即使到达了职业的顶峰,依然前进不止?杨筱冰一直认为三十多年来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是一项幸福指数极高的事业。经常有人问她:“难道你就从来没有职业倦怠感?”这时她总是浅浅一笑:“幸福的老师就应该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而周围的很多人却将这份职业看成了痛苦的忍耐!因此,最近几年里,她特别注重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激发。“教育不是一件苦差事,我要用自身的成长故事让更多的老师感受到职业的幸福感!在我心里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幸福的职业!”
  在学生眼里,杨老师永远穿着优雅得体,踩着小高跟,时而优雅长裙,时而典雅套装,化着精致淡妆,喜欢接纳一切新鲜事物,走在时尚前沿,成为诸多女生膜拜的气质偶像。
  在同事眼里,事业成功的杨老师为人没有一点架子,和她相处让人感觉自然亲切,她似乎有一种天生的魔力,让大家都不由自主地喜欢她。学校的大小活动和聚会都少不了她,人称“铁腿”,随叫随到。
  在家人眼里,杨老师是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奶奶。她总会在晚上陪爱人散步,和儿子儿媳谈心聊天,和小孙女玩耍,享受天伦之乐,从不会为工作耽误与家人相聚的时光。
  这就是杨筱冰!一个集三种特质于一身的美丽女人,一个简单而平凡,却又幸福执著的中学英语教师!
其他文献
探究式学习方式是语文学习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撑点。周文福老师教授《陈情表》從课堂导入到课中文本解读引导,再到课堂尾声用对联概括,每一个教学点都把文本的深刻内涵进行了完美的解读,从文字、文言、文学、文化多个维度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的内涵,使学生触摸到文本的精神内涵,获得成长的人文滋养。周文福老师的这堂课,从头到尾处处彰显探究式的教学魅力。周老师的《陈情表》课例获得第九届
期刊
拿到《朗读手册》一书,漂亮的封面让我心动:一棵大树下,一位美丽的母亲捧着一本书在为孩子们读书,所有的孩子都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这温馨的画面让我情不自禁地打开书,一页又一页地读了起来。  这本书以丰富、具体、可信的案例详尽地为我们解答了有关朗读的各种问题: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朗读?怎样的书才算是好的朗读教材?如何妥善处理看电视的问题?……生动的事例引人入胜,确切的数据让人惊叹,书中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深厚
期刊
樊兰君,陕西省西安中学物理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陕西师大兼职教授,西安市教育专家协会会员。荣获“陕西省物理特级教师”“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物理竞赛特级辅导教师”“西安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西安市中小学十佳模范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1993年樊兰君从渭南师范学院毕业,“侥幸”地成为了一名物理教师,只有大专毕业文凭的她,面对着个头比她都高的学生、大嗓
期刊
一、对教育的理解  从事一线教育近十年,有时候自言自语“什么是教育?”从备课、上课到批改作业,这样的工作是不是真正的教育,能不能达到教育真正的目的。有时候自己躺在床上静静地想,假如将来自己退休了,清闲的生活可能让自己感觉到不适,还不如回到学校上几节课、批改几本作业。等到某一天,死神降临到自己头上,我们再来回顾一生,可能会感慨“这一辈子自己干了个啥?”难道只是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这样的工作重复一生
期刊
“草虫的村落”是虫儿们生活的乐园,周老师的课堂是学生们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学生就是那可爱的“虫儿”,老师就是“虫儿”们的大朋友,带着同学们到“草虫的村落”神奇地游历了一番。听完周老师的课,耐人寻味,周老师对教材的把握无不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整体感知,把握主要内容  周老师一开始打破常规讲法,让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一个句子告诉大家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这样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任务
期刊
随着新的教学理念渐入人心,语文教学研究界硕果累累。新名词如雨后春笋般相继问世,“无痕语文”便是其中的一个。  首次听到江苏南通李凤老师的“无痕语文”,我感觉很新奇。我仔细回味李老师的讲座,并结合她的教学案例《七颗钻石》认真思考。所谓“无痕”就是孔子的不言之教。“无痕语文”教学是尽可能隐藏教学意图和目的,淡化教学痕迹,在伙伴关系、生态化情境中不露痕迹地给学生以语文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说 “无痕语文”
期刊
一次名师之路培训听取了韩兴娥老师的讲座——让海量阅读伴随孩子成长。听着她讲述自己的教学模式、喜人的教育教学成果,我内心澎湃,暗下决心,要向名师学习。随后我又参加了山东淄博中国第一届“课内海量阅读”年会。零距离感受草根老师们怎样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开展新的教学路径,同时也感受海量阅读带给孩子们的变化,经过实际的参观学习更加深了我将海量阅读引入课堂的决心,返校后就自己琢磨着、试验着在自己的课堂中进行着。这
期刊
概念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在概念教学中探究概念意义并以之为教学起点,可以更好地利用学生的经验和认知基础,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本文试以“认识分数”为例,谈谈对此的思考。  一、基于“份数”的“分数”概念的意义  “认识分数”教学的基本含义是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其中,认识是学习过程,是学生的主动建构过程的重要体现与目标;分数是学习对象,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建构出来的新的概念。显然,当研究的目标指向学生时,需要
期刊
近年来,各级各类的示范课、观摩课令人目不暇接,因其直观的指导、引领作用,以及便于操作、可模仿、接地气的特点,而深受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但是这类公开课对于上课的学生来说,一般都是“旧课”。 “旧课”怎样上才能不是浪费时间的表演,而让学生感到有兴趣,成为对学生有吸引力的一次知识升华、精神大餐呢?综合观课研课活动,以及个人的执教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立意要有深度  为未知而教,为未
期刊
小学美术教学要带给孩子一双聪慧的眼睛,以发现生活中的美;要给学生带来一双灵巧的手,以表现生活中的美。美术给学生提供的是以图形、造型等方式呈现的艺术对象,而美术教学的过程则是通过欣赏美来学会表现美的过程。本文试以卡通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在欣赏造型的过程中学会表现美。  一、情境激趣,引导学生认识卡通  卡通是一种艺术造型,在学生的生活中,卡通形象總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常常是表象性的,与对美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