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户籍为限和学籍为限高考制度的思考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增多,以户籍为限推行的高考制度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于是许多人呼吁“以学籍为限来实行高考”,但是在现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大背景下,此制度变迁的阻力仍然很大,这也是治标不治本的。为此高考需要户籍和学籍的综合配套改革,走渐进的路子。
  【关键词】户籍为限 学籍为限 新标准
  中国当前拥有2700万随迁子女和4800万的留守儿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义务教育的普及,孩子的异地高考问题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一直以来实施的是以户籍为限制的区域性高考制度,此制度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群体的平均水平发展,为此,打破户籍为限,实行异地高考是时代之需,众之所望。不少专家据此研究高等教育的人才选拔改革问题,“到底以‘户籍’为标尺还是以‘学籍’为标尺来实行高考”就成为大家争论的焦点,从争论中我们不难看出两种制度都有其利弊,在现有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无法满足人们刚性需求的现实背景下,任意一种方式的单独推行都会让高考学生伤不起。
  一、以户籍为限:高考孩子伤不起
  在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格局下,中国一贯推行以户籍为标准的区域高考制度,学生必须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不可在只有居住权而无户籍的区域高考,此举措在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的今天受到了许多的质疑,给随迁高考子女的教育带来诸多不便,不仅有损教育公平,还影响到农民工子女这一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问题。
  第一,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一方面,在户籍受限的情况下,父母外出打工,只好无奈地将孩子留在家乡上高中,大多由隔辈照顾,监护人知识水平和思想觉悟都偏低,祖辈们的溺爱易将孩子惯成骄横性格,不利于孩子优秀社会品性的养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另一方面,孩子长期远离父母,不利于家庭情感的培养,家庭伦理的维系,易造成孩子心理负担的加重,性格的孤僻,人际交往的受阻,这对于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而言,家庭教育的不健全无疑增加了他们青春期的负担。
  第二,突变环境的适应问题。出于亲情的牵挂,许多家长在外出时会将年幼的孩子带到打工地入学,上农民工子弟学校。由于父母对国家政策了解较少,在孩子即将就读高中时才意识到孩子的高考问题,匆忙将孩子送回家乡户籍地读高中。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家长会忽视孩子新环境的适应问题。由于孩子从小在外,家乡概念模糊,文化意识淡薄,无法适应新环境,包括家乡的生活习惯、语言习惯、气候状况等,进而可能产生排斥心理。这个时期孩子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期,稍有不慎,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第三,不同区域高考差异问题。由于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文化的差异、人才需求的差异,国家允许部分地区自命高考试题,造成不同地区高考录取标准的差异。外出读书的孩子在外地无法踏进高考大门,只能回到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而两地相隔甚远,教材内容和高考要求差异巨大,易造成考生恐惧紧张的心理,无法安心进入复习状态,更有甚者,将会放弃学习机会,从此颓废。这样的情况给孩子及其家庭都可能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第四,异地高考通行证获取问题。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有些区域的地方政府开始推行一些变革办法,让高考孩子看到了一线希望。但是,这些改革的阻力仍然很大,在国家政策不明朗的大背景下,考生在努力进行高考程序转移时,易受到转出方和接纳方的不作为和推脱,耽搁了时间,增加了高考成本,容易成为区域高考改革的牺牲品,给考生造成心理重创。
  当然,以户籍为限的高考制度不仅使高考孩子受限,同样不利于全国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由于大学招生指标是按照行政区域来分配的,名额有限,本行政区内参与高考的考生越多,每位考生实际获得的入学机会也就越少。从地方利益保护的角度来讲,禁止随迁子女在本地高考是一种可以获得本地居民支持的理性选择。但是,如果将这种理性放到全国来考虑,这种地方保护不仅不利于提高当地考生的学习竞争能力,而且会劣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加剧教育的不公平,不利于各地区教育资源的交流。所以以户籍为限的高考制度将会对地方、个人和国家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以学籍为限:高考孩子也伤不起
  推出以学籍为标准的高考制度假设,倡导考生的高考标准为在读学籍,不以户籍为限制。此制度虽然避免了由户籍造成的部分不良影响,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学籍制度可能成为强势群体独享的资源。在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下,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三大差距”的问题、收入分配不公、社会功利化严重、精神道德滑坡等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一部分官员或富有群体将会利用权势和钱势将孩子学籍以“高考移民”的形式转入国家高考优惠地区(如西藏或青海等西部省份),这样将会夺去当地部分考生的高考录取机会,造成高考不公平。
  第二,学籍制度会造成小范围内教育消费的拥挤。我国高校大多建立在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地区,例如北京、上海、西安和南京等地高校,名校密集,考生若在这些地区参加高考会增加录取机会,如果放开户籍限制,考生将会以学籍为由迁入这些地区进行高考,造成优质教育区域内高考人员拥挤,教育消费过度,学校教育、管理和安全压力陡增,既不利于当地考生也不利于外来考生。
  第三,学籍制度可能成为教育官员寻租的温床。放开户籍限制,名义上来讲,无论城乡的孩子,还是东西部的孩子都可以自由选择区域高考,享受优质的教育服务。但是,现阶段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人们的需求总是有限的,在优质资源竞争的过程中,作为资源主管部门的官员就可能滋生腐败,以手中拥有的资源和权力寻租,这既不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也不利于弱势群体孩子公平参加高考。
  三、整合户籍 、学籍优点,推进高考制度改革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当前进行高考制度改革会存在很多现实性的问题。但是这并不能成为讳疾忌医的理由。当我们面对社会日益凸显的矛盾和问题时,只会保守,将意味着更加严重的后果的出现。以学籍为标准的高考制度虽然有其弊端,但这些缺点并不能掩盖其优点,我们可以整合户籍与学籍的双重优点,制定较合理、公平的高考标准。   第一,学籍的连续性与父母居住地的统一。以学籍为主的话,部分“机灵”的家长会让孩子临时转学籍进入“高考特区”,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除了学生身份和学籍的证明,家长的身份和当地居住时间的证明也是很重要的。为此,“五证”(所谓“五证”是指,家长或监护人持本人暂住证、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证明、证件)齐全是杜绝投机行为发生的有效办法之一。
  第二,依据报名数量来划定各省高考录取比率。在高考录取比率区域性差异较大的情况下,许多学生和家长挤破脑袋想在录取率高的北京、上海和重庆等地落户,于是高考移民现象屡禁不止,主要原因在于录取比例的政策性倾斜。为此,我们倡导政府除了对老、少、边、穷的民族地区和经济发展欠发达的地区给予一定的优惠外,应该依据报名数量来划定各省高考录取比率,防止高考起跑线上的不公平问题产生。
  第三,扩大高校优质资源的总量和配置范围。大多高考移民或投机行为的产生都是由于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引起的。国家应提升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数量,拓宽分布范围,使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服务,体现机会公平。同时,国家也应确保教育投入的4%的目标,调整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和结构,为更多寒门学子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第四,杜绝高考移民等投机行为的发生。高考移民问题的出现,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还在于制度的缺失和顶层监管的不力所引起。在利益和孩子前途的诱惑下,部分有经济或政治条件的家长,利用国家对部分地区的高考照顾政策来投机进入优质高中或优惠地区,为孩子的高考买一张绿卡,这种现象政府必须出面禁止,以保证高考的相对公平性。
  第五,废除发达地区的区域性保护政策。地区保护政策是剥夺孩子在高考中享受市民待遇的罪魁祸首。区域内部片面的优惠举措不仅伤害了外省考生,从长远来看,更是使内部考生产生懒惰心理,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的交流与更新,必须废除。
  当然,一个制度的改革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需要细节的考虑和顾全大局的思维。正如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所言:“这个房子(高考招生制度)是不能拆的,高考的方式虽是有些老套古板,阻碍着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发展,但毕竟形成了一定选拔的标准,对人才的培养起到很大作用,拆了以后会使一些弱势群体失去他们上升流动的机会。虽不能完整地拆除高考框架,也能小修小补,这些修补需要全国人民的努力,上至官员,下至群众,我们希望在更多人的呼吁下,教育部门能够更加重视高考户籍制度所带来的问题,能够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使高考改革变得更加公平、公正。”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北碚,400716)
其他文献
调食显示.我省超过半数的基层干部认为自己被社会误读,超过三成的认为被严醺误读。许多基层干部认为,个别基层干部的贪腐行为、雷言雷语,经过媒体和网络的广泛传播后,引起社会对基
“叮铃铃……”“这里是漾江镇镇政府,请问你有什么事?”漾濞县漾江镇镇政府办公室值班人员丁飞接过电话,只听到话筒里传来急促的声音:“我是普坪村委会主任施玉菊,普坪村发生了地
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出现眼干、口干、咽喉痛等干燥上火症状,此时,可按揉指缝处的液门穴来缓解。液门穴位于手背无名指和小指的指缝间,指掌关节前凹陷中,顶着无名指骨头。液,液体也,经
生吃番茄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但如果你吃的时机不对,可能会惹来一些疾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消化内科副教授刘勇提醒,空腹时,带皮生吃番茄会让胃很“受伤”。  刘勇解释说,番茄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及果胶,空腹时,它们会在胃酸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硬块,如果这些硬块不能通过幽门到达小肠,就会滞留在胃中形成胃结石。小的胃结石最初像杏核一样大,之后会愈积愈大。如果胃结石无法自然排出,就会造成消化道梗阻,出
富宁县板仑乡党委委员、大学生村官周仕旺,经常骑着一辆摩托车奔跑在山路上。“帮我带两包盐巴、买两斤鲜肉”等是群众经常托他办的事。由于他的耐心和热情服务,被群众亲切地戏
今天早上9点.我和村党支部书记董荣、林管员李胜国一行3人冒着蒙蒙细雨,骑着曦托车从村委会出发,我们打算趁雨天对危房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存泥泞的乡村土路上行了一个半小时后,
最近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位乡干部到群众家送温暖时,因为懒得提东西,就叫群众到公路边取。群众动作慢了点,乡干部便嚷:“给你们发东西还磨磨蹭蹭的。是不是不想要了?”村民听了,也发起
以西兰花子叶愈伤组织为实验材料,利用响应面法对西兰花愈伤组织萝卜硫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实验设计原理
(一)清明节到了,原本想回老家扫墓,来回路上需两天,假期只有三天,大部分时间都要赶路,苦于时间短暂,没有成行,留在了昆明。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从教素质,是指从事教书育人活动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带有教师职业特点的素质,主要包括高尚的师德、扎实的学科功底。[1] 教师从教素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包括过硬的教学技能、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反思习惯和一定的研究能力。对小学教师而言,知识的深度要求可略低 [2],但“师德修养”“教学技能”最为重要,而“研究能力”的发展则是一个难点。  皮亚杰指出:“儿童愈小,对他教学就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