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国际贸易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现途径的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高职教育来说,人才培养方案不仅是整个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指挥棒,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后在其工作岗位各方面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紧密与企业,社会的需求相联系,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再思考、再定位、再优化。该文以国际贸易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为例,探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实现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8.5
  一、高职院校国际贸易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 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够了解
  目前,仍有许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保留着过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过分强调理论的严谨性、系统性、完整性,对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重视度不够,把高职当成是压缩的本科。有相当多的院校目前都还没有制定出完整的、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是参考其他院校,东拼西凑出来的。对于课程设置也是比较随意的,这样就会导致课程之间衔接不够严密、合理,所开设的课程不符合职业与岗位的需求。用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成了牺牲品,不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无法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社会。
  2. 对国际贸易类专业“商”和“英”的把握不够准确
  在高职院校中,国际贸易类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国际商务和商务英语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目标而言,国际商务和商务英语这两个专业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点,如两者都重视英语能力和商务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当然也会因侧重点不同而存在着差异。但如果这两个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思路不够清晰,对各自“商”和“英”的内容和比例的把握不够准确,而只是将几门英语课程与商务课程的简单地相加,很容易使这两个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没有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又没有很好地掌握必须的商务知识和职业技能。
  二、企业对高职院校国际贸易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特点
  高职教育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没有真正深入企业和社会去了解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而造成的。
  通过走访珠三角地区相关企业,并对相关专業的毕业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不难发现:
  1. 企业在用人时除了考察其专业技能外,综合素质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
  2. 外贸行业中,个人的英语听说能力越好,其在公司的发展空间越大。
  3. 外贸业务员,电子商务外贸业务员,单证员等这些既涉及“商”又涉及“英”的行业中,国际商务和商务英语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都比较集中;像报关报检相关行业,货代等这类偏“商”类的行业,大部分充斥的是国际商务专业的毕业生;而像商务接待,涉外秘书或助理,翻译等这类偏“英”的行业中,大部分充斥的又是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
  三、高职院校国际贸易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现途径探究
  1. 课程框架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这就需要根据对国际贸易类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来定位工作岗位中必须具备的工作技能,从而通过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来实现这些工作技能的获得。因此,安排哪些实用的英语课程、商务课程,怎样安排两者的比例并有机地将商务和英语课程进行有效融合,以及怎样序化整个课程体系,让学生的整个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提升,是构建课程体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以国际贸易类专业为例,国际商务和商务英语在设置“商”“英”课程时,除了要注意两者的差异,如国际商务应更偏向于“商”,商务英语更偏向于“英”外,还要将“商”“英”有机融合。比如,有些外贸类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等可采用双语进行授课。
  另外,国际贸易类相关用人单位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需求信息以及往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表明: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力度。不仅仅是停留在开展“两课”教育的层面,而是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体制,加强班级的班风建设,大力推进博雅教育,将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中,让学生融入集体的大家庭,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和外贸业务实操的训练,不仅要增加学时、加大课堂训练的力度,还要通过以多组织开办各类与专业相关的活动、比赛,如英语角,各类英语竞赛和外贸业务大赛来全面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
  2. 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教学过程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最直接的因素。因此,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来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一定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以学以致用为宗旨,培养工作岗位真正需要的实际工作技能为目标。因此,这就需要每位教师摆脱让教材牵着走的局势,真正用心去设计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探讨创新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能说、能写、会做的外贸技能。让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满足工作领域的岗位需求。
  以《商务英语情景模拟》这门课程为例,可以通过让学生模拟操作一整个外贸业务的工作流程,来提高学生的外贸从业能力和商务英语的应用能力,并培养学生在工作中所必需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此门课程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各自的进、出口贸易公司,设计好各自公司的名称,Logo,并制作好公司的产品目录和自己的名片后,就开始进行各自的贸易往来。从写第一封介绍信,到询盘,报盘,还盘,以及最终谈成一笔业务后,再到用英语进行全程的商务接待,既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分工协作的能力,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书信能力和英语交流沟通、商务谈判等的能力,为以后的外贸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校企合作的深度优化
  校内实训项目的开展、校企合作机制的健全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本科院校的特色项目。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摇篮,如何达到这个目的,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专业校内实训项目的开展情况和校企合作机制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这个专业输出人才的质量。通过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项目,学生们可以直接了解工作岗位所要掌握的工作技能并直接掌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样就能更好地完成毕业后岗位的对接。那么,如何开发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项目,如何与企业深度融合,建立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体系,就成为了核心问题。
  总之,高职院校国际贸易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找到一条既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又符合学生自身成长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姜大源. 职业教育新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2014年高考早已落下帷幕,回顾我校高三政治备课组紧张而充实的备考过程,有眼泪更有欢欣,有遗憾更有收获。复习的总体方向上把握得还比较好,也取得了不俗的高考成绩。经历就是财富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英语就必须学习与英语国家有关的文化。本文以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及文化教学的意义为基础,探讨了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文化,语言,文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一、文化教学的内容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这种不同也体现在该国的文化上。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其文化背景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更加深刻地了解英语语言。在我看来,加强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科技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课堂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是由电子感应白板、感应笔、计算机和投影仪组成,它的作用是代替传统的黑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非常的枯燥,通过使用电子白板,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超越传统黑板的优势,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的功能,对学生的大脑产生更加强烈的刺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显著的加强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交互式电
角色:兔妈妈、红眼睛小兔、长耳朵小兔、短尾巴小兔、大灰狼  第一幕:  兔妈妈:(兔妈妈一蹦一跳从台右边上场)我是兔妈妈,我有三个可爱的孩子,一个叫红眼睛、一个叫长耳朵、一个短尾巴。咦?他们在哪儿啊?(左右看、找) (大声叫)红眼睛!  红眼睛:(一蹦一跳出场)哎!妈妈我在这儿哪?  兔妈妈:长耳朵!  长耳朵:(一蹦一跳出场)我在这儿哪!妈妈!  兔妈妈:还有一个叫短尾巴,到哪儿去了?(左右看两
拉美左翼自诞生之日发展至今,形成了温和、传统和激进三股力量。拉美左翼在探索中前进,不仅面对来自美国的阻力,还要争取更多本国公民的支持,巩固自身合法政权。从目前的形势来看
习近平同志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深入学习领会这一重要精神,需要统筹兼顾、多管齐下,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看得见、信得过、学得来的日常行为规范。  一、深入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宣传工作  对于这样一个高屋建瓴的论断,作为我们走在一线的宣传工作者就更是应该通过党员领导干部集中学、干部职工共同学
摘要:研究带电粒子在有电场、磁场和重力场存在的复合场中的运动,首先得认识带电粒子在理想的单一场中的理想运动。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场的叠加,力的合成和运动合成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理想模型和理想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理想模型;理想运动过程;带电粒子;电场;磁场;重力场  【中图分类号】P144.7  研究物理问题常用到理想模型和理想过程,这样可以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所谓理想过程,例如匀速直
摘 要:本文以企业文化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评价为研究内容,界定了班级文化建设评价的基本内涵;提出了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构建原则的基础上,建构了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评价体系模型,并设计了9个一级评价指标和32个二级评价指标,以期对高职班级文化建设评价提供可测量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评价体系;企业文化和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5.1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于中、小学生具有的迷思概念的特点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体系,而对于某一专业群体,对本专业知识理解情况的特点研究较少,本文以物理专业本科生为例,在综述了中、小学生迷思概念特点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得出在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方面,物理专业本科生的迷思概念具有隐蔽性和顽固性两大特点。  关键字:物理专业本科生 物理学科知识 迷思概念 特点  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