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频繁跳槽为哪般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0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眼下,人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你跳槽了吗?言下之意是,你炒没炒老板的“鱿鱼”?你是不是还在原来的地方工作?
  如今,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不久却频繁跳槽的现象已非“严重”二字可以形容。他们奉行的信条是“30岁以前不要怕,40岁以后不要悔,该跳的时候就跳”。
  吴丽,跳槽大军的一员。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拉开帷幕。
  晚上8点,当电视屏幕上倒计时的“钟声”响起时,吴丽与好友一起举杯,为这个神圣的日子庆祝,同时更是为她们自己庆祝。这一天,是她们来北京的一周年纪念日,也是吴丽辞职的日子。在来到北京后的一年时间里,这是她第六次辞职,之所以选这个日子,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沾点喜气,在这个举国欢腾的特殊日子开始我新的人生。”
  吴丽毕业于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主修汉语言专业。大学四年中,她对本专业的了解仅限于看过一些文学作品,在她看来,什么理论知识都是没用的,还不如多看点东西,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这样走上讲台的时候肚子里才会有东西。那时她的想法就是毕业后当一名老师。
  可是,当她走进人才招聘现场,看到用人单位招聘牌上的条件: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英语过六级;计算机二级……她才发现自己所谓的肚子里的东西,一点儿用处也没有,“谁会那么傻在面试的时候和你谈文学啊!”通过几次面试,吴丽发现,“要么是我爱他但他不爱我,要么是他爱我但我不爱他”。她发现想进一所好的学校,难如登天,“要么你太有本事,要么你家后台硬。而像我这样一没人,二没能力和学历的人就只好退避三舍了。”吴丽自嘲到。
  北京地方大,机会应该会很多的。这是她和一些同学决定来北京发展的直接原因。当来到北京后,她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生存问题,“毕业了,不好和家里要太多的钱,只好先找一份差不多的工作养活自己。什么工作已不再重要,薪水也可以低点,能挣钱就行”。说到这,吴丽还引用了鲁迅的话,“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其中生存是第一位的。
  谈到第一份工作,她形容累的要死,薪水少的可怜,并且和专业一点不对口。经过几番奔波,吴丽最终被一家刚刚开设不久的培训学校录用,试用期三个月,底薪400,没有保险,加上车补、房补、饭补,月薪大约800块钱左右。过了试用期才能有课时费,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来的时候说好是讲语文,后来才知道,因为学校英语老师不够,所以我们几个人只好临时担任,顶一下。“我英语是最烂的,四级是考了三次才过的,这水平怎么教别人?”为了“不误人子弟”,在工作两周后,吴丽选择了辞职。
  吴丽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私立学校,当行政助理。待遇还行,但是“那个主任为人苛刻,学校有那么多不合理的地方,我受不了。”这一次,是她几次跳槽中最破纪录的,仅仅是一天!
  两次工作,不但经验没有学到,连工资也没有挣到,相反,除去找工作的公交费、话费等一切开支,她还赔进去300多元,所以找第三份工作的时候,吴丽告诉自己无论怎样,一定要慎重,考虑清楚,力争拿到一个月的工资。这次她进的是一家门户网站,做编辑,对她来说,无论是工作性质还是环境都算满意。虽然公司刚成立不久,但里面的办公环境以及人都挺好的,和同事们相处愉快,老板也挺和蔼。要不是后来有另一家公司的电话打来,也许吴丽就会在这里踏实地干下去。两个月后,吴丽接到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电话,也是做编辑,地地道道的文字编辑,与专业最接近。她权衡了一下,不顾老板的挽留,还是选择了离开。
  这次跳槽,是吴丽历次跳槽中最后悔的一次,相比上家单位,虽然待遇差不多,但这里的老板特别小气,脾气暴躁。难以接受的是,说的是文字编辑,后来才知道就是把报纸上的东西录进电脑里,有一种受骗的感觉。不过,她还是坚持了3个月,因为如果自己再走的话,一是怕不能保证基本的生活来源,二是对老板抱有一定的期望。她想也许再过一段时间老板就会让自己做编辑应当做的活。
  3个月过去了,一切没有改变。吴丽再次选择了离开,接着就是面试、被录用、辞职、面试、再辞职……直到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的那天,吴丽已先后做过六份不同的工作,跳槽五次。
  北京96家用人单位曾经做过一项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毕业后3年内跳槽率竟高达70%。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工资待遇低的问题,跳槽的原因还包括:没有个人发展的空间,工作环境不适应、看不到工作的美好前景、工作不符合自己的兴趣、工作压力大、与同事关系紧张等等。
  网友angelcai说:“有时候跳槽是不得已的,感觉公司不好啊,感觉工作没发展,当然只好跳槽,再找属于自己的。”
  zcrisheng:“自己年轻的时候做过许多份工作,对自己也是一种多方面的磨练。”
  gq0451:“骑马找马,不要一棵树吊死,但也要有的放矢。”
  沈阳某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就当地的这种现象也专门做过调查,最后总结出五种情形最可能成为引发青年跳槽的理由,即:发展空间小、待遇低、学不到东西、感觉领导管理不善和不能学以致用。
  调查还显示,“发展空间小”成为现在的沈阳青年跳槽的最可能原因,有63%的青年都会因此而考虑换工作,其次是“待遇低”,选择这个原因的占46.7%,由此可见,相对于“钱途”,现代青年在工作选择上更加看重“可持续发展”,更倾向从一个长远的角度来评价一份工作,这应该是一种更加理性的择业态度。此外,还有42%的青年会因为“学不到东西”而跳槽。将近三成的青年觉得“领导管理不善”,占27.8%,“不能学以致用”占27.4%。然后是“没兴趣”占18.2%,“太清闲”占17.6%,“工作地点不合适”占16.2%,“不稳定”占15.9%,“太忙太累”占13.6%,“社会地位低”占11%等选项,而最不可能成为青年跳槽原因的是“与同事的关系不融洽”,只有5.7%的青年选择了该项。
  通常的情况是,促使一个人频繁跳槽的原因往往是上述几种情况同时存在,但也不排除一些人在跳之前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
  正待业家中的郑菊小姐告诉记者,“我选第一个工作的时候就没想过长干,刚毕业只想找一个工作试着干,因为那会没什么工作经验,只是想赚点经验,同时养活自己。但是干着干着就觉得我们经理那人太烦,工资也太低,我是学俄语的,班里的同学好多都到国外了,在国内的月薪最少也在3500以上,可我才只有2000多点,我怎么能不跳呢?”考虑到自己“也算有经验了,口语也练的差不多了,所以就辞职了,想找一个比较有发展的工作,然后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目前最主要的还是找一个赚钱比较多的工作,解决温饱问题,然后再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过在骑驴还没有找到马就走的情况下,由于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郑小姐似乎也有点失落。
  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的张某曾在一家房地产公司搞销售,待遇不错,领导对他也很欣赏,“但是专业不对口,自己学的是农业,所以想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单位。”最后,他还是选择了离开。
  相比其他人跳槽时的顾虑,刘先生则觉得这是职场上的常事。他认为跳槽是为了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方向,像他这样的人在现代社会已不在少数。不过他也表示,因为薪水低或者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就离开,是很不理智的。
  用人单位方面,对于学生们跳槽的行为以及原因,大多表示理解,有时也会露出不满。认为频繁跳槽是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是其自私自利、不会承担责任的表现。
  北京某公司经理郭先生介绍,该公司去年招了15名大学生,现在只剩余3人。他分析的原因可能是,大学生由于对社会现实想象简单,可能在学校对职业规划得很好,真正走入社会容易思想波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也是一种学习,这个“学费”通常由公司出了,而刚把他们培养上手就走人,对公司是一种损失。
  “短时间内频繁跳槽,很难深入了解一个公司或者行业,新的单位也会怀疑你的诚信和忠诚度,对以后工作不利。”某图书公司人事部经理如是说。
  河北一网络公司的主管许先生提醒大学生要找准定位,根据个人的能力、性格特点选择工作。没有必要分大、小公司,大公司如果没有发展舞台,小公司如果得不到充分发挥都不利于个人发展。有的毕业生认为涉足过很多行业就是优势,其实工作的前几年是积累经验的重要时期,走马观花似的跳槽,反而错过了成功的最佳时期。”
  对此,相关专业人士认为,造成大学生频繁跳槽的原因不应简单地归结于一方,应该是刘备、曹操,各有纰漏。
  但专家还是建议大学生,虽然有时是“迫不得已”,也要摆脱盲目攀比薪水、发展空间等方面的心理浮躁现象,做好职业及人生规划。否则,频繁跳槽,既对企业正常生产发展不利,同时也影响自身的成长进步,造成职业生涯的无序性,给就业带来一定的难度,再就业时也往往会受到挫折。
  “大学生有挑战心理,思路开阔,理论基础好,可塑性很强。作为企业一方,必须具备人才战略的眼光,千方百计为大学生提供发挥才能的空间,实实在在地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这样就不会被充当“跳板”角色,大学生也能从中找准自身的定位,为企业作出贡献。”一位职场专家这样表述。
  鲁迅先生曾经发出过一声振聋发聩的质问:“娜拉出走后该怎么办?”想跳槽的大学毕业生不防在跳槽之前也问自己一声:跳槽后该怎么办?
其他文献
王伟在国内大学读完中文专业后,和众多的海归同台PK,进入了一家外企的上市公司工作。虽然拿着不错的薪水,未来发展也趋向稳定,但外企里优秀的海归同事们,在她心里就像偶像一样引导着她走出去。  “那个时候并不知道远渡重洋之后,是什么样的生活在等着,也不知道选择留学能否变成像同事般那样优秀?”别人眼中文静的女孩,有着很强的主见。在家人的争议和同事的鼓励中,她逐渐坚定了出国学习的想法。  困难来自经济压力,
“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从古至今,中秋节可谓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具有其特殊的意义。2008年,中秋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秋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开始实施,食品安全问题对于生产商的要求和责任更加明确。在《食品安全法》的影响下,月饼销售商、生产商家将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已
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关键一代,进入21世纪,当代大学生将面临更多、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决定着他们的人生目标,在“三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具有导向的作用,是一种行为动力。在生活实践中,人们无不重视价值观的作用和影响。  在生活中,我们会听说过,一些关
工伤    卫书文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因工负伤会引发这样一起长达8年的赔偿纠纷,而且还没有等来一个结果。  事情还要追溯到11年前。1996年,江苏省沛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以下简称沛县三建),因发展不景气,号召职工自谋生路。同年的7月26日、29日,公司分别出具介绍信、印章刻制委托书,给内部职工曹振华刻制了“沛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第五工区”公章一枚,后因曹交不起管理费,第二年公司再没给曹出具
在王老吉“配方门”之前,频发的食品事故已经教会了我们许多,一段网络中流行的排比句便可道出人们的心情: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从三鹿中我们知道了三聚氰胺……而从“王老吉事件”,我们应该学到……    凉茶:非老少皆宜    凉茶的主要成分是水、白砂糖、仙草、布渣叶、菊花、金银花、夏
出身贫困农家,没钱交学费而辍学,但他辍学不辍志,田间地头看书学习,在村里入团、入党,到工厂打工,凭借一贯勤学苦干的劲头,从最基层的灰工做起,一直成长为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党委书记、总经理,何咭桦的人生,可以说一部农村青年立志成才的传奇大戏,其间的酸甜苦辣唯有心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只是轻描淡写的说:“木秀于林,那是因为土地肥沃。如果说我有什么成绩的话,那也是因为大家关心我爱护我的结果。”  200
■ 特约撰文/《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侯 裕 刘婷婷  2006年10月7日(农历中秋节)凌晨,在深圳市龙岗区坪山镇深汕路坪山段419号,经营狗肉火锅店的老板梁大雄被枪杀,开枪的是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宝山派出所警察马超。公安局称,梁大雄之前对其堂兄施暴后畏罪潜逃,但梁大雄亲属称,梁大雄是被故意杀害的。后来,当地警方和当地街道办以发放“救助金”的名义给了死者家属66万。    下午四点,太阳即将下山,
近年来,高校出现的拖欠学费现象十分普遍。这既有学生因为家庭确实贫困,一时交不起学费,也有部分学生属于恶意欠费。  据部分高校和媒体的不完整调查,大学生欠交学费在某些地区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西南地区一所大学除了学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抵交的学费,拖欠学费达3000多万元,不交、欠交学费的学生超过1/3。南方一所师范大学学生欠费数额达到1800多万元,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已经受到影响。中南地区一所大学至今学生
拿着家里的钱,拖欠学校的学费,用于做生意的本钱。原本想着赚到钱再补交学校的学费,不曾想最终弄得血本无归。  湖南林业科技大学金融保险专业的大二学生小A,至今拖欠学校的学费已经过了一个学期,令他纳闷的是,寒假过后辅导员一直没来催促过自己。  在年前与辅导员的谈话中,他曾经倾诉过自己的苦衷:“生意失利了。”但他承认,自己家里并不是没有能力为自己缴纳学费。  辅导员出于理解,只告诉他寒假后应设法尽快把学
时下的劳动市场上,低薪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不少高校毕业生在见习期间的最低工资只有区区数百元,主动权掌握在用人单位的手中,买方市场导致毕业生失去了对工资待遇讨价还价的筹码。  有观察者断言:“当一个大学生的身价被等同于一个小保姆的时候,天之骄子的光环早已褪去。”    一份调查引发的年度命题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拿到多少钱呢?  北大对高校毕业生起薪的调查资料显示,毕业生月薪在1000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