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来源 :经济视角·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weiw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二五期间,“三农问题”仍然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湖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特征,从城乡收入差异、经济结构、人口因素等方面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运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影响因素;逐步回归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4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102-02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再加上本来就存在的地少人多的矛盾,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湖南省城镇人口3218.16万人,乡村人口3917.44万人。湖南省农村从业人员3168.85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为1793.64万人,而人均耕地面积是3.18亩。车昭益(2007)认为湖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剩,而土地吸纳能力有限,转移就业及培训任务艰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虽然每年有许多农村劳动力选择转移就业,但是仍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农村,如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确保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
  湖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影响因素的研究更多的是从理论方面进行探讨。如佘济云、邓隆叶(2009)运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出影响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首要因素是户籍制度,其次是自然环境状况、劳动力市场、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劳动力的素质,其中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湖南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作用是积极的,而另外三个因素起消极作用。在实证研究方面,杨维维(2011)结合2000-2009年的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得出农业生产条件因素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其次分别是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劳动力自身因素,其中前三个都是外生因素,并起到主要影响作用。谭程伟(2010)认为,湖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决于排斥力、吸纳力、摩擦力三类作用力的支撑。本文采用不同于已有的研究方法,运用逐步后退回归分析方法,通过选取16个影响指标,分析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引导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参考。
  一、指标选取
  影响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因素、制度因素、人口因素等。在选取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因素指标时,不仅要以理论作为指导,而且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可得性进行分析,这样既避免主观判断也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根据已有相关研究文献,可以从收入差距论、生产率差异论、资源要素论、经济发展论和市场制度论等理论提取影响指标。刘易斯在提出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时认为,城乡收入差异是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因素。生产率差异论认为在市场的配置作用下,劳动力资源就会从生产率低的农业部门向生产率高的城市部门转移。资源要素论认为,城市和农村所拥有的资源要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论认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市场制度论认为,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和良好的政策制度也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因素。
  基于上述讨论和数据的可得性,我们用以下变量分析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因素:湖南城镇失业率、湖南城市化率、湖南第三产业比重、全国实际人均GDP增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劳均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省内城乡收入差额、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非农产业产值比重、省内城乡消费水平差额、与广东城镇居民收入差额、与浙江城镇居民收入差额、市场化指数。
  二、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因素的实证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首先要建立因变量y与自变量x之间的总回归方程,再对总的方程及每一个自变量进行假设检验。当总的方程不显著时,表明该多元回归方程线性关系不成立;而当某一个自变量对y影响不显著时,应该把它剔除,重新建立不包含该因子的多元回归方程。筛选出有显著影响的因子作为自变量,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通过逐步回归,从中选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影响显著的因子。所以我们运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以1994-2011年湖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比率为因变量,对前面提到的16个影响变量作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由DW检验(DW=1.54)和Durbina检验可知,不存在序列相关性。由表1可以看出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因素有:第一,城镇失业率。城镇失业率越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就越少。因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绝大多数是向城镇转移,如果城镇的失业率高,那势必会减少就业岗位,阻碍农村劳动力向其转移。第二,非农产业所占比重。非农产业通过资本积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村劳动力,从而形成“转移就业——资本积累——生产规模扩大——吸收农村劳动”的循环过程。第三,第三产业的发展。按照世界先行工业化国家发展的一般经验,劳动力呈现梯度转移模式,即农村劳动力首先主要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然而我们国家属于后起工业化国家,劳动力转移呈现跨梯度转移模式,即劳动力一开始就分别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并且第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优势逐渐扩大。第四,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由于我国的农村地少人多的特殊国情,再加上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传统,使得多数人在做少数人能做的生产活动,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力剩余也是在情理之中。在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下,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资源逐渐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五,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变量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显著为负,这是因为收入水平低更倾向于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而农业机械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收入,从而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第六,省内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小于省外城镇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东中西梯度水平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呈现从中西部向东部地区转移就业的趋势,地区间的城乡收入差异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因素。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由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城市及非农产业发展形成的拉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首要动力,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推力。城镇不断扩大的就业容量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必要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受到湖南农村居民收入与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要大于省内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说明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原因,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吸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战略途径。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到2011年年底,湖南城市化率仅为45%。由于地少人多的矛盾,湖南农村仍有许多需要转移就业的劳动力。根据得出的结论,从城市、农村和政府三个方面提出引导湖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建议。从城市方面来讲,应该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为主线,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条件;对农村来讲,以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为导向,进一步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政府来说,应该以完善政府社会保障制度为支撑,为低收入劳动者创造转移条件。
  参考文献:
  [1] 佘济云、邓隆叶.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层次分析法[J].农业经济,2009,(07):77-79.
  [2] 涂宏刚.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1,(02):109.
  [3] 李启平、吴颀、晏小敏.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26-31.
  [4] 杨雅维.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J].金融经济,2011,(16):28-30.
  [5] 郭智峰.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现实思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118-120.
  [6] 兰景力.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影响分析[J].学术交流,2011,(04):139-143.
  [7] 刘良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2009,(09):34-35.
  [8] 陈告.湖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J].湖湘三农论坛,2008,(10):248-260.
  [9] 盛来运.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影响和效果[J].统计研究,2007,(10):15-19.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城镇郊区土地的浪费、污染和侵占现象十分严重。文章通过对娄底市娄星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土地浪费、污染现象的分析,探讨如何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  关键词:城镇化;土地整治;娄星区  作者简介:贺卫峰(1977-),男,湖南娄底人,娄底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硕士,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护、土地法学;  易忠君(1976-),男,湖南邵阳人,百色学院讲师、经
期刊
摘 要:通过对2012年春节期间河洛文化庙会的调查,了解到了整个庙会举办的具体情况和状态以及河洛文化庙会举办的经济、政治、文化意义.举办河洛文化庙会所带来的经济收入,给政府和庙会植物园的公共管理人员和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转变了洛阳人民的消费文化理念和方式,让大家度过一个特色的春节,一定程度上间接推动了洛阳旅游业的开发。但是今年庙会举办总体质量不如去年。通过调查、走访学习和向有关人员咨询等途径
期刊
摘 要:本文选择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作为测度指标,利用2008年甘肃各个地市的统计数据对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与市GDP总量呈正相关,但是生均教育经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通过对这些问题分析,以期促进甘肃省义务教育有所发展。  关键词:义务教育;不均衡;实证分析  作者简介:邓红(1970-),女,江苏南京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
期刊
摘 要:自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10多年来,高等院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能够进入基层就业,进入城镇社区就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紧张的瓶颈问题。本文从高校毕业生社区就业制度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入手,提出制度变革建议。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社区就业制度;SWOT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
期刊
摘 要:鄂尔多斯模式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是资源型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典范。在鄂尔多斯模式中,政府的高效率、强势态度、正确政策是其成功的行政性原因;民营经济的壮大,能源资源优势的发挥,坚持符合区域自身特点的产业结构是其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对于同为西部地区的资源型城市的甘肃省庆阳市,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庆阳市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实现自己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鄂尔多斯模式
期刊
摘 要:云南省弥勒县具有发展葡萄产业的多种优势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葡萄产业初具规模,但也显现出一些较尖锐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在对弥勒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发展对策,以期促进葡萄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葡萄产业;现状;对策;弥勒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0
期刊
摘 要:2012年1月1日起,上海成为首个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城市。由于营业税与增值税在税收政策方面有着较大差异,对于这项改革对各个试点行业的影响程度、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以及对企业税负的影响情况,许多学者在不同方面展开了研究讨论,希望在分析交通运输业产生税负变动差异的原因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为今后营改增的具体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营改增;交通运输
期刊
摘 要:通过对贵州财经大学的200名不同专业的本科生进行高等数学选课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了解教师因素对学生选课的影响,为教师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找到实际依据。通过了解学生选择教师的标准,为加强学校管理以及健全自主选课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自主选课;教师因素;高等数学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82
期刊
摘 要: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所以盈利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所谓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能够赚取的最大利润。盈利能力的强弱可以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利润率越高,企业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经营业绩相对越好,反之,就越差。  关键词:东南网架;经营业绩;盈利能力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
期刊
摘 要: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这个概念,第一次跃然于中央的文件之上。正由于是新鲜事物,在发展中就必不可少要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对其中几个突出问题进行了说明,并结合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情况,从财政视角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拟为家庭农场发展献策。  关键词:家庭农场
期刊